一种钢丝绳张紧装置及光伏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9408发布日期:2023-02-10 20:1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丝绳张紧装置及光伏电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丝绳张紧装置及光伏电站。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户用光伏电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般安装在用户的楼顶。在户用光伏电站的安装中,考虑到用户楼顶预制楼板的空心特性,多采用背拉结构连接光伏支架与用户楼后墙,以固定光伏支架。
3.但是,目前的背拉结构多采用如圆钢等刚性材料,其延展性较差,在风吸等情况下,光伏支架产生一定位移后,背拉结构才能提供拉力,易造成光伏支架的结构损坏,影响光伏电站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为光伏支架提供张紧力,防止其在风吸等情况下出现损坏。
5.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丝绳张紧装置,包括:
6.底座,所述底座贯穿设置有第一移动腔,所述第一移动腔的一开口面积小于另一开口面积,所述第一移动腔的侧面设有第一锁紧槽;
7.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用于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一移动腔,所述移动组件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槽相对应的第二锁紧槽,所述移动组件背离所述底座的端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朝向所述底座延伸形成第二移动腔,所述第二移动腔与所述第二锁紧槽相连通,所述第二移动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锁紧槽和所述第二锁紧槽的截面积之和,且所述第二移动腔至少部分与第一方向之间存在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移动组件的移动方向。
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利用钢丝绳延展性较高的优势,通过钢丝绳与钢丝绳张紧装置的配合实现为光伏支架提供有效的张紧,避免其在风吸等情况下出现损坏,即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两开口面积不等的第一移动腔以及滑动设于第一移动腔内的移动组件,可通过移动组件在第一移动腔内的移动改变第一移动腔侧面上的第一锁紧槽和移动组件侧面的第二锁紧槽之间的距离,且移动组件可随钢丝绳移动,实现钢丝绳的单向移动,既满足了钢丝绳的张紧需要,又实现了钢丝绳的自锁,保证张紧的稳定性。
9.可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砌体和移动块,所述砌体设有所述底座的一侧,且与所述移动块相连接,所述移动块与所述第一移动腔相匹配,且用于移入和移出所述第一移动腔,所述第二锁紧槽设于所述移动块上,所述第二移动腔设于所述砌体上。
10.可选地,所述砌体朝向所述底座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移动腔的开口面积。
11.可选地,所述移动块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移动腔的侧壁相连接。
12.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滚轮,所述滚轮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
13.可选地,所述钢丝绳张紧装置还包括拉力计,所述拉力计用于与经所述第二锁紧槽穿出所述第二移动腔的钢丝绳相连接。
14.可选地,所述钢丝绳张紧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砌体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15.可选地,所述砌体朝向所述安装座的端面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朝向所述安装座的端面为弧形。
16.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盖板和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一侧面上设有移动槽,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本体相连接,用于覆盖所述移动槽形成所述第一移动腔。
1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电站,包括如上所述的钢丝绳张紧装置。
18.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电站与如上所述的钢丝绳张紧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丝绳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丝绳张紧装置的部分爆炸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组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本体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本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底座;11-第一移动腔;12-第一锁紧槽;13-盖板;14-底座本体;2-移动组件;21-第二锁紧槽;22-第二移动腔;23-砌体;231-滑轨;24-移动块;241-限位槽;242-限位件;3-拉力计;4-钢丝绳;5-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y轴的正向代表后方,y轴的反向代表前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2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钢丝绳张紧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贯穿设置有第一移动腔11,第一移动腔11的一开口面积小于另一开口面积,第一移动腔11的侧面设有第一锁紧槽12;移动组件2,移动组件2用于移入或移出第一移动腔11,移动组件2的侧面设有与第一锁紧槽12相对应的第二锁紧槽21,移动组件2背离底座1的端面设
有连接孔,连接孔朝向底座1延伸形成第二移动腔22,第二移动腔22与第二锁紧槽21相连通,第二移动腔22的截面积大于第一锁紧槽12和第二锁紧槽21的截面积之和,且第二移动腔22至少部分与第一方向之间存在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钝角,第一方向为移动组件2的移动方向。
3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为y轴方向。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张紧力的构件为钢丝绳4,钢丝绳4的一端与光伏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经第一锁紧槽12并穿出第二移动腔22。
3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设置一底座1,用于安装在需要安装光伏支架的顶楼后墙上,在底座1上贯穿设置两开口端不等的第一移动腔11,第一移动腔11的侧面设置第一锁紧槽12,设置可移入和移出第一移动腔11的移动组件2,在移动组件2的侧面上设置相对应的第二锁紧槽21,这样,钢丝绳4经第一移动腔11的小开口端穿入第一移动腔11,且位于第一锁紧槽12和第二锁紧槽21之间,当移动组件2位于第一移动腔11内时,第一锁紧槽12和第二锁紧槽21之间的距离小于钢丝绳4的直径,在需要对钢丝绳4进行张紧时,拉着钢丝绳4沿y轴正向移动,此时,钢丝绳4存在朝向y轴正向移动的趋势,同时对第二锁紧槽21存在朝向y轴正向的摩擦力,在钢丝绳4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移动组件2部分移出第一移动腔11时,第一锁紧槽12和第二锁紧槽21对应的截面积增大,钢丝绳4可在二者之间滑动,方便朝向y轴正向拉动钢丝绳,使得底座1与光伏支架之间的钢丝绳4张紧,张紧完成后,松开钢丝绳4,钢丝绳4朝向y轴反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移动组件2移入第一移动腔11内,第一锁紧槽12和第二锁紧槽21对应的截面积减小,防止钢丝绳4沿y轴反向回复,保证底座1与光伏支架之间的钢丝绳4的张紧力稳定,从而在风吸等情况下,能够为光伏支架提供拉力,防止光伏支架产生位移,避免光伏支架出现损坏,保证光伏发电的稳定性。
33.同时,在移动组件2内设置与第二锁紧槽21相连通的第二移动腔22,第二移动腔22至少部分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钝角,这样,在钢丝绳4穿过第二移动腔22移动一段距离,使得钢丝绳4被张紧后,松开钢丝绳4,钢丝绳4有朝向y轴反向收缩的趋势,此时,第二移动腔22对钢丝绳4存在与收缩趋势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同样的,钢丝绳4对第二移动腔22的侧壁产生拉力,此拉力部分与y轴反向的夹角为锐角,因此,此拉力可分解为朝向y轴反向的分力和朝向z轴正向的分力,而朝向y轴反向的分力能够推动移动组件2朝向第一移动腔11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锁紧槽12和第二锁紧槽21配合压紧钢丝绳4,使得钢丝绳4无法继续收缩,保证底座1与光伏支架之间的钢丝绳4的张紧力稳定,且钢丝绳4的收缩趋势越强,沿y轴反向的分力越大,第一锁紧槽12和第二锁紧槽21对钢丝绳4的锁紧效果越好,从而达到对钢丝绳4自锁紧的效果;同样地,在需要拉动钢丝绳4朝向y轴正向移动时,此时,钢丝绳4对第二移动腔22的拉力,部分可分解为朝向y轴正向的分力和朝向z轴反向的分力,朝向y轴正向的分力能够带动移动组件2背离第一移动腔11移动,使得第一锁紧槽12和第二锁紧槽21之间的截面积增大,方便钢丝绳4朝向y轴正向移动,实现张紧。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腔11的一侧面相对于y轴方向倾斜设置,其两开口为矩形,且朝向移动组件2的开口大于另一开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移动腔11的形状设置为如圆台、棱台等结构,只要保证开口端的面积不等,且随着移动组件2的移动,第一锁紧槽12和第二锁紧槽21之间的距离变化即可。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用于其他场景下的钢丝绳
的张紧。
36.可选地,移动组件2包括砌体23和移动块24,砌体23设有底座1的一侧,且与移动块24相连接,移动块24与第一移动腔11相匹配,且用于移入和移出第一移动腔11,第二锁紧槽21设于移动块24上,第二移动腔22设于砌体23上。
37.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相互连接砌体23和移动块24组成移动组件2,其中,砌体23位于第一移动腔11开口较大的一侧,移动块24可移入和移出第一移动腔11,第二锁紧槽21设于移动块24上,第二移动腔22设于砌体23上,这样,通过砌体23与底座1之间的距离变化,可观察移动块24在第一移动腔11内的移动情况,且保证钢丝绳4张紧时,能够带动砌体23移动,从而推动移动块24朝向和远离第一移动腔11移动。
38.可选地,砌体23朝向底座1的端面面积大于第一移动腔11的开口面积。
39.为了防止移动块24与底座1发生错位,在本实施例中,将砌体23朝向底座1的端面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一移动腔11的开口面积,这样,在移动块24朝向y轴反向移动时,完全进入第一移动腔11内后,砌体23对移动块24的继续移动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移动块24与底座1发生错位,保证钢丝绳张紧装置的重复使用。
40.可选地,移动块24上沿第一方向设有限位槽241,限位槽241内设有限位件242,限位件242与第一移动腔11的侧壁相连接。
41.为了进一步保证移动块24的移动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在移动块24上设置沿y轴的限位槽241,限位槽241内设置限位件242,限位件242与第一移动腔11的侧壁相连接,这样,在移动块24沿y轴正向或反向移动时,当限位槽241的两端与限位件242抵接时,移动块24即无法继续朝此方向移动,避免移动块24与第一移动腔11脱离或者与第一移动腔11发生错位,保证其移动的稳定性。
42.可选地,限位件242包括两个滚轮,滚轮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限位槽241内。
43.为了提升移动块24移动的顺畅程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限位件242包括两个滚轮,两个滚轮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在移动块24沿y轴移动时,滚轮发生自转,限位槽241与滚轮的摩擦为滚动摩擦,摩擦力较小,在达到对移动块24的限位目的的同时,提升移动块24移动的顺畅程度。
44.可选地,钢丝绳张紧装置还包括拉力计3,拉力计3用于与经第二锁紧槽21穿出第二移动腔22的钢丝绳4相连接。
45.为了达到对钢丝绳4的精准张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设置拉力计3,将拉力计3与经第二锁紧槽21穿出第二移动腔22的钢丝绳4的一端相连接,在需要张紧时,沿y轴正向拉动拉力计3,拉力计3带动钢丝绳4移动,实现钢丝绳4的张紧,而拉力计3上显示的数值可帮助判断此时钢丝绳4的张紧是否达到需要,避免钢丝绳4的张紧力过大或过小,造成光伏支架的损伤。
46.可选地,钢丝绳张紧装置还包括安装座5,底座1安装在安装座5上,砌体23滑动安装在安装座5上。
47.为了保证底座1的稳定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安装座5,安装座5可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固定在楼顶后墙上,底座1安装在安装座5上,保证底座1的稳定性,同时,砌体23滑动安装在安装座5上,保证钢丝绳4张紧时,砌体23可稳定移动,从而带动移动块24移动。
48.可选地,砌体23朝向安装座5的端面上沿第一方向设有滑轨231,滑轨231朝向安装
座5的端面为弧形。
49.为了降低砌体23在安装座5移动时的摩擦力,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在砌体23朝向安装座5的端面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滑轨231,降低砌体23与安装座5的接触面积,再将滑轨231朝向安装座5的端面设置弧形,进一步降低砌体23与安装座5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
50.可选地,底座1包括盖板13和底座本体14,底座本体14的一侧面上设有移动槽,盖板13与底座本体14相连接,用于覆盖移动槽形成第一移动腔11。
51.为了方便移动块24和钢丝绳4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设置底座本体14和盖板13组成底座1,其中,底座本体14的一侧面上设有移动槽,盖板13与底座本体14相连接,用于覆盖移动槽形成第一移动腔11,这样,在需要安装移动块24和钢丝绳4时,可拆卸盖板13,且方便对底座1内部进行检修维护。
52.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电站,包括上述钢丝绳张紧装置。
53.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电站的技术效果与上述钢丝绳张紧装置的技术效果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54.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