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13270发布日期:2023-07-07 15:12阅读:53来源:国知局
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源,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1、随着移动电子产品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便携式储能产品的需求随之逐渐增大。同时受益于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成熟,便携式储能产品成为了日常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便携式储能产品可存储电能进行供电,如驱动电饭煲煮饭,可用于照明,可为多种电子设备充电。然而,便携式储能产品在工作时容易发热,如果不及时散热,不仅影响工作性能,甚至可能因过热导致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电源。

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储能电源包括箱体、储能组件、电路组件、第一储热体和可插拔输出接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所述可插拔输出接口用于接入外部负载;可充放电的所述储能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电路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储能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组件还连接所述可插拔输出接口,所述储能组件通过所述电路组件和所述可插拔输出接口向所述外部负载供电;所述第一储热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储热体用于吸收所述箱体内的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并储蓄热量于所述第一储热体内,以实现所述发热体的散热,所述发热体包括所述储能组件和/或所述电路组件中的至少部分结构。

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储能电源通过将第一储热体设置在箱体内对储能电源进行散热,第一储热体能够对储能电源的发热体发出的热量进行储蓄吸收,实现对储能电源的工作时的及时有效散热,防止储能电源发热产生安全隐患。

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热体包括高比热容材料,和/或,所述第一储热体包括比热容大于预设比热容值的材料。

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比热容值为420j/(kg·℃)。

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热体的壳体至少部分结构采用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用于与所述发热体热连接。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结构的导热系数大于20w/m·k。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热体包括壳体和存储于所述壳体内的储热材料,所述第一储热体用于通过所述壳体将所述发热体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储热材料,并通过所述储热材料将所述壳体传导的热量进行储蓄。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热材料包括储热液,所述储热液包括水、油、或冷却液中的至少一种。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热体包括储热固体,或,

11、所述第一储热体包括壳体和存储于所述壳体内的储热材料,所述储热材料包括储热固体。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内不包括用于散热的风扇。

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热体直接接触所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热量直接传导至所述第一储热体,和/或,所述第一储热体通过固体和/或液体接触所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热量固体和/或液体传导至所述第一储热体。

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第一导热体,所述第一导热体设于所述第一储热体和所述发热体之间,所述第一导热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储热体和所述发热体导热性连接。

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热体包括导热硅胶;和/或,所述第一导热体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储热体的硬度。

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连接所述发热体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热性连接所述第一储热体,所述散热片能够将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片向所述第一储热体传递。

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第一导热体,所述第一导热体连接所述散热片和所述第一储热体。

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并列设置,每个所述散热片上均设置有所述发热体。

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场效应管、电感或变压器中的至少一种。

2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插拔输出接口包括交流输出接口,所述储能组件通过所述电路组件向所述交流输出接口传输供电的路径中设有第一场效应管,所述发热体包括所述第一场效应管。

2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散热片之间设置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将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散热片绝缘。

2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连接的顶部盖板,所述第一储热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顶部盖板,所述储能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

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电源为便携式储能电源,所述可插拔输出接口包括交流输出接口,所述电路组件包括逆变模块,其中,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将所述储能组件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交流输出接口用于对接入的外部负载输出交流电。

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插拔输出接口还包括直流输出接口和应急启动电源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设于所述箱体上的充电接口、照明灯、显示屏、开关按键中的至少一个。

25、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热体包括高比热容材料,和/或,所述第一储热体包括比热容大于预设比热容值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热容值为420j/(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热体的壳体至少部分结构采用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用于与所述发热体热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的导热系数大于20w/m·k。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热体包括壳体和存储于所述壳体内的储热材料,所述第一储热体用于通过所述壳体将所述发热体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储热材料,并通过所述储热材料将所述壳体传导的热量进行储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材料包括储热液,所述储热液包括水、油、或冷却液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热体包括储热固体,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不包括用于散热的风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热体直接接触所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热量直接传导至所述第一储热体,和/或,所述第一储热体通过固体和/或液体接触所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热量固体和/或液体传导至所述第一储热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第一导热体,所述第一导热体设于所述第一储热体和所述发热体之间,所述第一导热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储热体和所述发热体导热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体包括导热硅胶;和/或,所述第一导热体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储热体的第一接触面的硬度,所述第一接触面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热体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连接所述发热体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热性连接所述第一储热体,所述散热片能够将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片向所述第一储热体传递。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第一导热体,所述第一导热体连接所述散热片和所述第一储热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并列设置,每个所述散热片上均设置有所述发热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场效应管、电感或变压器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插拔输出接口包括交流输出接口,所述储能组件通过所述电路组件向所述交流输出接口传输供电的路径中设有第一场效应管,所述发热体包括所述第一场效应管。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散热片之间设置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将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散热片绝缘。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连接的顶部盖板,所述第一储热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顶部盖板,所述储能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为便携式储能电源,和/或,所述箱体设有把手。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插拔输出接口包括交流输出接口,所述电路组件包括逆变模块,其中,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将所述储能组件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交流输出接口用于对接入的外部负载输出交流电。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插拔输出接口还包括直流输出接口和应急启动电源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设于所述箱体上的充电接口、照明灯、显示屏或开关按键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源。储能电源包括箱体、储能组件、电路组件、第一储热体和可插拔输出接口;设置于箱体的可插拔输出接口用于接入外部负载;可充放电的储能组件设置在箱体内;电路组件设置在箱体内并与储能组件电连接,还连接可插拔输出接口,储能组件通过电路组件和可插拔输出接口向外部负载供电;第一储热体设置在箱体内,用于吸收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并储蓄,以实现发热体的散热,发热体包括储能组件和/或电路组件中的至少部分结构。本申请的储能电源通过将第一储热体设置在箱体内对储能电源进行散热,第一储热体能够对储能电源的发热体发出的热量储蓄吸收,实现对储能电源的工作时的及时有效散热,防止储能电源发热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雷云,张智锋,张育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