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孔设备以及用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9834发布日期:2023-09-17 00:4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填孔设备以及用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储能领域,尤其涉及填孔设备以及用电系统。


背景技术:

1、便携式储能电源因携带方便,成为人们户外活动时的重要电量来源。在公开号为cn113471997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源,其壳体包括收容部,电池包可以插入到储能电源的收容部中进行充电,电池包充满电后可以与储能电源分离并安装在用电设备上给用电设备供电,如此用电设备可以远离储能电源使用,而且由于用电设备被电池包无绳地供电,也避免了电线的使用,更加安全、便捷。

2、现有的储能电源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当电池包安装在用电设备上使用时,储能电源上相应的收容部处于空闲状态,而且由于收容部的形状是与电池包的形状匹配,因此收容部很难用于其他设备的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孔设备,以提高储能电源收容部的利用率。

2、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储能电源的用电系统,以提高储能电源的利用率。

3、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填孔设备,其适于安装于一储能电源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适于可分离地收纳一电池单元,所述收容部内设置充电部以向所述电池单元供电,所述电池单元适于与所述储能电源分离地供电于第一用电设备,所述填孔设备适于可分离地收纳于所述收容部,所述填孔设备包括用于与所述充电部无绳地电连接的第三电连接部,所述填孔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电连接的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远离所述第三电连接部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三电连接部与所述充电部电连接时,所述功能组件暴露于所述收容部的开口,所述功能组件适于转化电能或转移电能。

4、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组件为用电组件或转接组件;所述用电组件适于转化电能以发光、发热、发声或做功;所述转接组件适于将第三用电设备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填孔设备,所述转接组件还适于与所述第三用电设备无绳地电连接,从而所述转接组件将电能转移至所述第三用电设备,所述第三用电设备适于利用电能发光、发热、发声或做功。

5、进一步地,所述填孔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所述外壳适于安装入所述收容部以使得所述第三电连接部与所述充电部电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呈长条形,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外壳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包括第四正极端子、第四负极端子、第四通信端子,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的各端子与所述充电部的各端子一一对应地电连接,所述填孔设备适于利用所述第四通信端子与所述储能电源进行通信识别。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为转接组件,其适于转移电能,所述功能组件包括连接结构和第四电连接部,所述连接结构适于将第三用电设备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填孔设备,所述第四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四电连接部适于与第三用电设备电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填孔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连接结构以及所述第四电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以使得所述填孔设备安装于所述收容部时,所述第三用电设备以不与所述储能电源干涉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填孔设备,并与所述第四电连接部无绳地电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填孔设备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功能组件的工作,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功能组件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以使得所述填孔设备收纳于所述收容部时,所述控制部件暴露于所述收容部开口或者可被用户操作。

11、进一步地,所述填孔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功能组件和所述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

1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系统,包括:

13、储能电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内设置充电部;

14、至少一电池单元,适于可分离地安装入所述收容部并与所述充电部电连接以获取所述储能电源的电能,所述电池单元还适于与所述储能电源分离地供电于第一用电设备;

15、至少一所述的填孔设备。

1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壳主体,所述收容部以不凸出于所述壳主体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主体内,所述收容部的开口位于所述壳主体的表面,所述充电部与所述开口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收容部的底部。

17、进一步地,所述充电部包括第一正极端子、第一负极端子和第一通信端子,所述第一通信端子用于与所述电池单元或所述填孔设备通信连接,以实现所述储能电源对所述电池单元或所述填孔设备的识别。

18、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填孔设备的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的型号相同。

19、进一步地,所述填孔设备还包括第四电连接部,所述第三电连接部与所述第四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填孔设备安装入所述收容部时所述第三电连接部与所述充电部电连接,所述第四电连接部暴露于所述收容部的开口,所述第四电连接部适于向第三用电设备无绳地供电。

20、进一步地,所述用电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第三用电设备,所述第三用电设备与所述填孔设备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所述填孔设备安装于所述收容部时,所述第三用电设备以不与所述储能电源干涉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填孔设备,并与所述第四电连接部无绳地电连接。

21、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元以无绳的方式与所述充电部或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电连接。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通过提供填孔设备,使得储能电源的收容部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储能电源在户外使用时,可以将填孔设备安装在收容部内,边取电边工作,例如填孔设备可以提供照明、音乐播放、驱蚊、风扇等功能,而且由于填孔设备直接安装在储能电源上,无需电线连接,既便捷又安全,填孔设备也不易丢失或损坏。填孔设备的设置充分利用了储能电源已有的空间,增加了储能电源的功能,同时也提高了储能电源的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填孔设备,其适于安装于一储能电源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适于可分离地收纳一电池单元,所述收容部内设置充电部以向所述电池单元供电,所述电池单元适于与所述储能电源分离地供电于第一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为用电组件或转接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孔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所述外壳适于安装入所述收容部以使得所述第三电连接部与所述充电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填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长条形,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外壳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包括第四正极端子、第四负极端子、第四通信端子,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的各端子与所述充电部的各端子一一对应地电连接,所述填孔设备适于利用所述第四通信端子与所述储能电源进行通信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填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为转接组件,其适于转移电能,所述功能组件包括连接结构和第四电连接部,所述连接结构适于将第三用电设备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填孔设备,所述第四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四电连接部适于与第三用电设备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填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孔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连接结构以及所述第四电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以使得所述填孔设备安装于所述收容部时,所述第三用电设备以不与所述储能电源干涉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填孔设备,并与所述第四电连接部无绳地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填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孔设备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功能组件的工作,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功能组件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以使得所述填孔设备收纳于所述收容部时,所述控制部件暴露于所述收容部开口或者可被用户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填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孔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功能组件和所述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

10.一种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主体,所述收容部以不凸出于所述壳主体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主体内,所述收容部的开口位于所述壳主体的表面,所述充电部与所述开口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收容部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包括第一正极端子、第一负极端子和第一通信端子,所述第一通信端子用于与所述电池单元或所述填孔设备通信连接,以实现所述储能电源对所述电池单元或所述填孔设备的识别。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填孔设备的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的型号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孔设备还包括第四电连接部,所述第三电连接部与所述第四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填孔设备安装入所述收容部时所述第三电连接部与所述充电部电连接,所述第四电连接部暴露于所述收容部的开口,所述第四电连接部适于向第三用电设备无绳地供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三用电设备,所述第三用电设备与所述填孔设备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所述填孔设备安装于所述收容部时,所述第三用电设备以不与所述储能电源干涉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填孔设备,并与所述第四电连接部无绳地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以无绳的方式与所述充电部或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填孔设备以及用电系统。其中,填孔设备适于安装于一储能电源的收容部,收容部适于可分离地收纳一电池单元,收容部内设置充电部以向电池单元供电,电池单元适于与储能电源分离地供电于第一用电设备,填孔设备适于可分离地收纳于收容部,填孔设备包括用于与充电部无绳地电连接的第三电连接部,填孔设备还包括与第三电连接部电连接的功能组件,功能组件远离第三电连接部设置,以使得第三电连接部与充电部电连接时,功能组件暴露于收容部的开口,功能组件适于转化电能或转移电能。本申请通过提供填孔设备,使得储能电源的收容部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储能电源在户外使用时,可以将填孔设备安装在收容部内,边取电边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周致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