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逆变器

文档序号:35355696发布日期:2023-09-07 23:4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发电逆变器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逆变器。


背景技术:

1、光伏逆变器是可以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的逆变器,可以反馈回商用输电系统,或是供离网的电网使用,其是光伏阵列系统中重要的系统平衡之一,可以配合一般交流供电的设备使用,它有配合光伏阵列的特殊功能,例如最大功率点追踪及孤岛效应保护的机能,在日常,光伏发电逆变器安装或升级过程中,由于光伏发电功率的改变,导致光伏发电逆变器内部组件数量变化,当组件数量增多时,由于内部安装空间固定导致组件安装拥挤影响散热,不利于装置使用,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一种光伏发电逆变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组件数量增多时,由于内部安装空间固定导致组件安装拥挤影响散热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光伏发电逆变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光伏发电逆变器,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下端外侧滑动设置有下壳体,还包括:

4、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端板、丝杠、螺纹套、辅助件,所述下壳体两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端板间隔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两侧,所述丝杠转动安装在间隔设置的所述端板中间,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套设在所述丝杠上,所述螺纹套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辅助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丝杠顶端,所述上壳体两侧间隔开设有滑槽,所述下壳体两内侧对应所述滑槽固定安装有滑条,所述滑条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5、优选的,还包括封闭机构,所述封闭机构包括下箱门、上箱门,所述下箱门一侧铰接安装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下箱门内侧设置有滑架,所述上箱门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架内,所述下箱门外侧固定安装有把手。

6、优选的,所述上箱门上端固定安装有磁条,所述磁条可吸附在所述上壳体上。

7、优选的,还包括四个缓冲机构,所述上壳体一侧间隔固定安装有承接板,其中两个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承接板上,另外两个所述缓冲机构间隔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

8、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活动架、滑杆、滑动套、弹簧、安装板,所述活动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接板及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滑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架内,所述滑动套滑动地套设在所述滑杆上,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滑杆上且位于所述滑动套上方,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套上。

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光伏发电逆变器,有益效果在于:

10、通过设置上壳体、下壳体、调节机构、封闭机构,使得能够根据光伏发电逆变器组件数量通过调节机构灵活调节下壳体位置,从而拓展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空间,避免光伏发电逆变器组件数量较多而导致的组件拥挤影响散热,同时封闭机构能根据下壳体的位置进行适应性调节,以防护内部组件。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发电逆变器,包括上壳体(1),所述上壳体(1)下端外侧滑动设置有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闭机构(4),所述封闭机构(4)包括下箱门(41)、上箱门(42),所述下箱门(41)一侧铰接安装在所述下壳体(2)上,所述下箱门(41)内侧设置有滑架,所述上箱门(42)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架内,所述下箱门(41)外侧固定安装有把手(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发电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门(42)上端固定安装有磁条,所述磁条可吸附在所述上壳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缓冲机构(5),所述上壳体(1)一侧间隔固定安装有承接板(6),其中两个所述缓冲机构(5)设置在所述承接板(6)上,另外两个所述缓冲机构(5)间隔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发电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5)包括活动架(51)、滑杆(52)、滑动套(53)、弹簧(54)、安装板(55),所述活动架(51)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接板(6)及所述下壳体(2)上,所述滑杆(52)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架(51)内,所述滑动套(53)滑动地套设在所述滑杆(52)上,所述弹簧(54)套设在所述滑杆(52)上且位于所述滑动套(53)上方,所述安装板(55)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套(53)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逆变器,上壳体下端外侧滑动设置有下壳体,下壳体两侧开设有活动槽,端板间隔固定安装在上壳体两侧,丝杠转动安装在间隔设置的端板中间,螺纹套螺纹连接套设在丝杠上,螺纹套与下壳体固定连接,辅助件固定安装在丝杠顶端,上壳体两侧间隔开设有滑槽,下壳体两内侧对应滑槽固定安装有滑条,滑条在滑槽内滑动,该设计使得能够根据光伏发电逆变器组件数量通过调节机构灵活调节下壳体位置,从而拓展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空间,避免光伏发电逆变器组件数量较多而导致的组件拥挤影响散热,同时封闭机构能根据下壳体的位置进行适应性调节,以防护内部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韦翠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科技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101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