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驱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壳体。
背景技术:
1、伺服驱动系统是现代运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及数控加工中心等自动化设备中。伺服驱动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整流器、逆变器、伺服电机等。其中,逆变器用于将电源模块整流后的直流电,逆变成指定电压、频率的交流电,从而控制电机运转。在使用过程中,逆变器需安装在机柜中,逆变器的背板与机柜的背板使用紧固件固定连接,机柜直流侧搭接排与逆变器的直流排连接,机柜输出侧搭接排与逆变器的输出排连接。当由于产品升级等原因需要对逆变器进行更换时,由于机柜的固定孔、机柜直流侧搭接排、机柜输出侧搭接排等只能适配于原来的的逆变器,因此,在更换逆变器时,需要将机柜和逆变器一并拆除并更换,一方面增加了更换机柜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逆变器机柜的两侧连接有其他单元柜(如功率单元柜、变频器柜等),因此机柜的拆除会对其他单元柜造成损坏,并且安装好新的机柜和逆变器之后,还需要重新进行调试和连接,增加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逆变器升级过程中必须同时对机柜进行替换从而增加了人力成本和物料成本的缺陷,提供一种逆变器壳体。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壳体,用于将逆变器固定于机柜内,所述壳体包括:
4、围板,垂直于第一平面,所述围板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中所述第二侧板设有若干固定孔,其中,所述固定孔用于安装紧固件以将所述逆变器壳体固定在所述机柜内;
5、安装支架,配置于靠近所述围板的下端的位置,其中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具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紧固件以将所述逆变器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6、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围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与所述机柜直流侧搭接排的位置匹配;
7、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围板上,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与所述机柜输出侧搭接排的位置匹配;
8、直流转接排,设置于所述围板内且靠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直流转接排的第一端与所述逆变器直流排连接,所述直流转接排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机柜直流搭接排连接;
9、输出转接排,设置于所述围板内且靠近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输出转接排的第一端与所述逆变器输出排连接,所述输出转接排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机柜输出搭接排连接。
10、本申请的逆变器壳体,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逆变器。在现场进行逆变器的替换升级时,只需要拆卸掉机柜的一块侧板面板,拆除原逆变器与固体机柜之间的紧固件,将原逆变器移除机柜。然后再将安装有替换用逆变器的逆变器壳体推入机柜内,将第二侧板的安装孔空与机柜的孔位对准并使用紧固件进行连接,并将机柜的直流排机柜直流侧搭接排通过第一开口插入逆变器壳体并内并与逆变器壳体的直流转接排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将机柜的输出排机柜输出侧搭接排通过第二开口插入逆变器壳体内并与逆变器壳体的输出转接排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最后再将机柜的侧板面板装上,从而在不对原机柜拆除的情况下,完成了逆变器的替换升级,从而最大程度的节约了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11、较佳地,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使用铆钉连接,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可拆卸连接。
12、第二侧板与第三侧板一体成型且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使用铆钉连接,既满足了围板的结构强度,又可使用普通规格的板材来加工围板,从而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第四侧板与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可拆卸连接,在安装逆变器时,可将第四侧板拆卸,将逆变器推入围板内并进行固定,便于工人的安装操作,减轻了工人的负担。待安装完成后,使用紧固件将第四侧板与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固定连接。
13、较佳地,所述第四侧板包括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纵板,其中,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二横板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纵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连接,所述纵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板连接,所述纵板、所述第二横板设有若干通风孔。
14、通风孔有利于逆变器的通风与散热。
15、较佳地,所述纵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纵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纵板的第一端设有朝向所述围板中心的第一折弯边,所述纵板的第二端设有朝向所述围板中心的第二折弯边。
16、较佳地,还包括若干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固定于所述侧板的内表面。
17、较佳地,所述逆变器壳体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直流转接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18、绝缘材料的第一挡板增加了直流转接排的电气间隙,防止短路。
19、较佳地,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第一间隙,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第三侧板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挡板的宽度略小于所述第一间隙,安装在所述第三侧板的加强件的宽度略小于所述第二间隙。
20、第一挡板的宽度略小于第一间隙,安装在第三侧板的加强件的宽度略小于第二间隙,从而使得第一挡板和安装在第三侧板的加强件起到挡风的作用。
21、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方,所述逆变器壳体还包括拓展柜,所述拓展柜设置于所述直流转接排的下方,所述拓展柜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拓展柜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逆变器连接。
22、拓展柜作为拓展的安装空间,客户可利用拓展柜安装一些附件。同时,拓展柜的第一端与第一侧板连接,拓展柜的第二端与逆变器连接,增加了逆变器壳体的强度。
23、较佳地,所述逆变器壳体还包括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与所述围板的下端连接,所述运输组件用于将所述逆变器壳体固定于运输托盘上。
24、通过设置运输组件,可将逆变器壳体固定在运输托盘上,便于逆变器的存储与运输。
25、较佳地,所述运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运输支架,其中,所述运输支架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围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用于与所述运输托盘可拆卸连接。
2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施例的逆变器壳体,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逆变器。在现场进行逆变器的替换升级时,只需要拆卸掉机柜的一块面板,拆除原逆变器与固体机柜之间的紧固件,将原逆变器移出机柜。然后再将安装有替换用逆变器的逆变器壳体推入机柜内,将第二侧板的安装孔与机柜的孔位对准并使用紧固件进行固定接,并将机柜直流侧搭接排通过第一开口插入逆变器壳体并内并与逆变器壳体的直流转接排固定连接,将机柜输出侧搭接排通过第二开口插入逆变器壳体内并与逆变器壳体的输出转接排固定连接,最后再将机柜的面板装上,从而在不对原机柜拆除的情况下,完成了逆变器的替换升级,从而最大程度的节约了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1.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逆变器固定于机柜内,所述壳体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2)与所述第三侧板(13)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二侧板(12)使用铆钉连接,所述第四侧板(14)与所述第一侧板(11)、第三侧板(13)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板(14)包括第一横板(141)、第二横板(142)和纵板(143),其中,所述第一横板(141)、所述第二横板(14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纵板(1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141)连接,所述纵板(14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板(142)连接,所述纵板(143)、所述第二横板(142)设有若干通风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板(14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纵板(14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侧板(1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纵板(143)的第一端设有朝向所述围板(10)中心的第一折弯边,所述纵板(143)的第二端设有朝向所述围板(10)中心的第二折弯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加强件(70),所述加强件(70)固定于所述围板(10)的内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壳体还包括第一挡板(92),所述第一挡板(92)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挡板(92)与所述直流转接排(5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92)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第一侧板(11)具有第一间隙d1,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第三侧板(13)具有第二间隙d2,所述第一挡板(92)的宽度略小于所述第一间隙d1,安装在所述第三侧板(13)的加强件(70)的宽度略小于所述第二间隙d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30)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上方,所述逆变器壳体还包括拓展柜(91),所述拓展柜(91)设置于所述直流转接排(50)的下方,所述拓展柜(9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1)连接,所述拓展柜(91)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逆变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100)壳体还包括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与所述围板(10)的下端连接,所述运输组件用于将所述逆变器(100)壳体固定于运输托盘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运输支架(81),其中,所述运输支架(81)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围板(10)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用于与所述运输托盘可拆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