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1907发布日期:2023-04-19 22:2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用于油冷电驱动减速器中轴承的润滑。


背景技术:

1、随着电机额定转速的提高,电驱动的高度集成化。电机冷却方式向油冷方式发展趋势明显,并逐渐成为主流。电机油冷是指用电子油泵从减速器底部吸油,通过精滤器、换热器、再通过油道引流至电机定子及转子。对定转子进行喷淋冷却。最终润滑油通过电机底部回流至减速器。形成循环,效率更高。从而有效降低电机温度,提高电机传递效率。

2、电机高转速,带动轴承的高速旋转,轴承对润滑及散热要求更高,如轴承润滑不良,会增加发热量;如没有连续充足的润滑对轴承进行润滑,轴承运行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会导致轴承温度持续升高,进而烧伤损坏。为确保轴承在各个路况都有足够持续的润滑油对其进行润滑,轴承采用主动润滑能有效解决润滑不良问题。轴承的主动润滑是从轴承安装孔底部位置由内向外加工斜油道,将斜油道与引流至电机定转子的主油道联通,将润滑油引流至轴承位置,但斜油道加工困难,需要用定制的角度刀具加工,加工工艺复杂,难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用圆弧形油槽与电机冷却油道的联通代替从轴承安装孔底部位置由内向外加工斜油道,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减少制造成本,不在影响电机定转子正常冷却的情况下,保证对轴承的润滑,形成油液的按需引流,减少油液的浪费。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开设在减速器壳体上,包括与换热器联通将冷却的润滑油引流至电机中的电机冷却油道和与电机冷却油道联通的轴承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安装孔的孔壁上开设向外凸出的圆弧形油槽,电机冷却油道的一端位于轴承安装孔的上方,并与圆弧形油槽联通。

4、优选的,所述的电机冷却油道呈十字型,包括引流道一和与引流道一十字交叉设置的引流道二,引流道一的上端与换热器联通,下端联通电机转子,引流道二的一端位于轴承安装孔上方且与圆弧形油槽联通,另一端联通电机定子。

5、优选的,所述的圆弧形油槽从轴承安装孔的孔壁中部沿轴向延伸到轴承安装孔孔底。

6、优选的,圆弧形油槽通过引流小道与引流道二的一端联通,引流小道开设在减速器壳体上,引流小道的内径小于引流道二的内径,引流小道的一端与引流道二对接,另一端通入至圆弧形油槽中,引流小道的内径为2~3mm。

7、优选的,所述的引流道一的下端对接转子导油道,转子导油道开设在减速器壳体上且通入至电机转子中,引流道二联通电机定子的一端联通定子导油道,定子导油道开设在减速器壳体上且通入至电机定子中。

8、优选的,两个相邻的轴承安装孔通过联通油槽联通且其中的一个轴承安装孔与电机冷却油道联通,联通油槽的深度与轴承安装孔的深度相等。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的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在轴承安装孔的孔壁上开设向外凸出的圆弧形油槽,电机冷却油道的一端位于轴承安装孔的上方,并与圆弧形油槽联通,会将电机冷却油道中油液分流至圆弧形油槽中,对轴承安装孔中的轴承进行润滑,用圆弧形油槽与电机冷却油道的联通代替从轴承安装孔底部位置由内向外加工斜油道,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减少制造成本。

11、2.电机冷却油道包括十字交叉的引流道一和引流道二,从换热器出来的油液进入至引流道一中,经引流道一引流至电机转子,经引流道二引流至电机定子和圆弧形油槽,引流道二通过引流小道与圆弧形油槽联通,引流小道的内径更小,分流的液油量较少,不在影响电机定转子正常冷却的情况下,保证对轴承的润滑,形成油液的按需引流,减少油液的浪费。



技术特征:

1.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开设在减速器壳体上,包括与换热器联通将冷却的润滑油引流至电机中的电机冷却油道和与电机冷却油道联通的轴承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安装孔的孔壁上开设向外凸出的圆弧形油槽,电机冷却油道的一端位于轴承安装孔的上方,并与圆弧形油槽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冷却油道呈十字型,包括引流道一和与引流道一十字交叉设置的引流道二,引流道一的上端与换热器联通,下端联通电机转子,引流道二的一端位于轴承安装孔上方且与圆弧形油槽联通,另一端联通电机定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弧形油槽从轴承安装孔的孔壁中部沿轴向延伸到轴承安装孔孔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圆弧形油槽通过引流小道与引流道二的一端联通,引流小道开设在减速器壳体上,引流小道的内径小于引流道二的内径,引流小道的一端与引流道二对接,另一端通入至圆弧形油槽中,引流小道的内径为2~3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道一的下端对接转子导油道,转子导油道开设在减速器壳体上且通入至电机转子中,引流道二联通电机定子的一端联通定子导油道,定子导油道开设在减速器壳体上且通入至电机定子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轴承安装孔通过联通油槽联通且其中的一个轴承安装孔与电机冷却油道联通,联通油槽的深度与轴承安装孔的深度相等。


技术总结
油冷电驱动减速器轴承主动润滑油道结构,开设在减速器壳体上,包括与换热器联通将冷却的润滑油引流至电机中的电机冷却油道和与电机冷却油道联通的轴承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安装孔的孔壁上开设向外凸出的圆弧形油槽,电机冷却油道的一端位于轴承安装孔的上方,并与圆弧形油槽联通。本技术中用圆弧形油槽与电机冷却油道的联通代替从轴承安装孔底部位置由内向外加工斜油道,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减少制造成本,不在影响电机定转子正常冷却的情况下,保证对轴承的润滑,形成油液的按需引流,减少油液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何胜平,李淼淼,于爱军,彭凯雄,杨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