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79746发布日期:2023-07-15 12:4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过载保护电路,尤其是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


背景技术:

1、由于矿井下面没有无线信号,地面上需要和井下工作人员进行通讯必须依靠基站来完成,通过基站控制器的互联,矿井上、下不同地方的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为了节省成本,一个矿用基站控制器往往连接多个负载,负载过多就容易出现过载现象,部分控制器内设有温控开关,但是它不是解决电机温度问题,只是当电机受到电流的冲击时就瞬间断电,断电时间没有准确率,且不具有保障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提出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提供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和延迟报警电路,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延迟警报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一个电压比较器和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栅极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输出端,所述延迟警报电路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所述延迟报警电路包括两个运算放大器、多个电阻和多个电容,通过电阻给电容充电进行报警延迟,电容充电完成使三极管导通,蜂鸣器发出警报,控制继电器关断控制器。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共六个电阻和两个电容,所述六个电阻均为1kω,所述两个电容均为100nf;控制器电源连接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第一端分别连接控制器电源和第二电阻第一端,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第一端和电压比较器正向输入端,电压比较器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第一端和第四电阻第一端,电压比较器输出端连接第七电阻第一端,第七电阻第二端接场效应管栅极,第一电容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第二端接地,第四电阻第二端分别接第三电阻第一端和第五电阻第一端,第三电阻第二端端接电源,第五电阻第二端接地,第六电阻连接电源电压。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一个警示灯,所述警示灯阳极接第六电阻、电压比较器输出端和第七电阻,警示灯阴极接地。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延迟警报电路包括第七电阻至第十七电阻共十一个电阻、四个电容、两个运算放大器、两个二极管和一个场效应管,第七电阻第一端接检测电路输出端,第七电阻第二端连接场效应管栅极,场效应管源极接地,漏极分别接第八电阻第一端和第二二极管阴极,第三电容第一端接控制器电源,第三电容第二端分别接第四电容第一端和接地,第四电容第二端分别接第八电阻第二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分别接第九电阻第一端和第十电阻第一端,第九电阻第二端接控制器电源,第十电阻第二端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接第十一电阻第一端、第十二电阻第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第十一电阻第二端接控制器电源,第十二电阻第二端接第五电容第一端,第五电容第二端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接第十三电阻第一端和第十四电阻第一端,第十三电阻第二端接控制器电源,第十四电阻第二端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接第十五电阻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阳极,第十五电阻第二端接控制器电源,第一二极管阴极接第十六电阻第一端,第十六电阻第二端分别接第六电容第一端和第十七电阻第一端,第六电容第二端接地,其中,第十二电阻为50kω,第十六电阻为3.3.kω,其余电阻均为1kω,四个电容均为100nf。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延迟警报电路还串接一个三极管,所述三极管基极连接第十六电阻第二端,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第二二极管阳极。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延迟警报电路还串接一个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第一端接三极管集电极,第二端接地。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为npn型。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有:

1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在电路平均负载电流较小,且在元件可承受范围内短暂过载时,使用警示灯进行提示,当电路过载时间过长,且平均负载电流较大时,则认为负载设备出现故障,通过蜂鸣器发出警报进行提示,并控制继电器关断电源。



技术特征:

1.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和延迟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延迟警报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一个电压比较器和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栅极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输出端,所述延迟警报电路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所述延迟报警电路包括两个运算放大器、多个电阻和多个电容,通过电阻给电容充电进行报警延迟,电容充电完成使三极管导通,蜂鸣器发出警报,控制继电器关断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共六个电阻和两个电容,所述六个电阻均为1kω,所述两个电容均为100nf;控制器电源连接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第一端分别连接控制器电源和第二电阻第一端,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第一端和电压比较器正向输入端,电压比较器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第一端和第四电阻第一端,电压比较器输出端连接第七电阻第一端,第七电阻第二端接场效应管栅极,第一电容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第二端接地,第四电阻第二端分别接第三电阻第一端和第五电阻第一端,第三电阻第二端端接电源,第五电阻第二端接地,第六电阻连接电源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一个警示灯,所述警示灯阳极接第六电阻、电压比较器输出端和第七电阻,警示灯阴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警报电路包括第七电阻至第十七电阻共十一个电阻、四个电容、两个运算放大器、两个二极管和一个场效应管,第七电阻第一端接检测电路输出端,第七电阻第二端连接场效应管栅极,场效应管源极接地,漏极分别接第八电阻第一端和第二二极管阴极,第三电容第一端接控制器电源,第三电容第二端分别接第四电容第一端和接地,第四电容第二端分别接第八电阻第二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分别接第九电阻第一端和第十电阻第一端,第九电阻第二端接控制器电源,第十电阻第二端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接第十一电阻第一端、第十二电阻第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第十一电阻第二端接控制器电源,第十二电阻第二端接第五电容第一端,第五电容第二端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接第十三电阻第一端和第十四电阻第一端,第十三电阻第二端接控制器电源,第十四电阻第二端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接第十五电阻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阳极,第十五电阻第二端接控制器电源,第一二极管阴极接第十六电阻第一端,第十六电阻第二端分别接第六电容第一端和第十七电阻第一端,第六电容第二端接地,其中,第十二电阻为50kω,第十六电阻为3.3.kω,其余电阻均为1kω,四个电容均为100nf。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警报电路还串接一个三极管,所述三极管基极连接第十六电阻第二端,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第二二极管阳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警报电路还串接一个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第一端接三极管集电极,第二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为npn型。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过载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尤其为矿用基站控制器过载防护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和延迟报警电路,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延迟警报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一个电压比较器和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栅极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输出端,所述延迟警报电路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所述延迟报警电路包括两个运算放大器、多个电阻和电容,通过电阻给电容充电进行报警延迟,电容充电完成使三极管导通,蜂鸣器发出警报,控制继电器关断控制器。本技术在电路平均负载电流较小,且在元件可承受范围内短暂过载时,使用警示灯进行提示,当电路过载时间过长,平均负载电流较大时,则认为负载设备出现故障,通过蜂鸣器发出警报进行提示,并控制继电器关断电源。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飞,李保罡,苟红俊,蓝颜利,刘广耀,张宏斌,易琼塔,石浩东,贾志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华电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