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17418发布日期:2023-07-07 16:5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及电机。


背景技术:

1、随着电机技术的发展,电机具有高扭矩功率输出、高转速、结构紧凑的趋势。而在电机高速运行工况下,内部热量的升高会严重影响电机的电磁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2、在现有电机冷却方式上,现行的外部循环风路结构如图1所示,仅电机本体内部通过热传导,扩散到电机本体表面,用外风扇将冷空气吹经电机外壁冷却热交换。但这种风路结构不能对定、转子表面的杂散耗及定子槽口处因定子铜耗产生的发热起到有效的冷却作用,也未考虑轴承部分的散热。现有方式虽有一定的散热效果,但不能完全有效地将电机发热量带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散热均衡稳定的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及电机,更好地解决了定子、转子表面散热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包括设置于电机外部的外循环风冷却路和设置于电机内部的内循环风冷却路,还包括设置于电机底部、且连接于前轴承和后轴承之间的油通路,所述前轴承内设有前冷却室油室,所述后轴承内设有后冷却室油室,所述前冷却室油室、油通路和后冷却室油室连接形成轴承循环油冷却路。

4、进一步地,所述前冷却室油室和后冷却室油室均为环形油室。

5、进一步地,所述油通路包括分别连接前冷却室油室和后冷却室油室的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所述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并排设置于电机底部。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于电机底部。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通过多个连接件固定于电机底部。

8、进一步地,所述后冷却室油室连接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9、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安装于电机底部。

10、进一步地,所述外循环风冷却路包括外风扇和设置电机外壁的轴向出风管路。

11、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风冷却路包括内风扇、定子槽口深槽、电机内壁轴向通风道和转子通风轴孔,所述内风扇与转子同轴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冷却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有外循环风冷却路、内循环风冷却路和轴承循环油冷却路,能够使定子和转子同时得到充分的冷却,由设置于前轴承的前冷却室油室、油通路以及后轴承的后冷却室油室形成的轴承循环油冷却路,能够使绕组两端的温度均匀平衡,进而使电机整体冷却效果明显,散热均衡稳定,电机的可靠性明显增加。

15、2、本实用新型在前轴承和后轴承内设置环形油室,能实现更高效的循环冷却,进而提高电机整体冷却效果。

16、3、本实用新型内循环风冷却路由内风扇、定子槽口深槽、电机内壁轴向通风道和转子通风轴孔实现,方便利用转子转动时产生的气流实现冷却,无需额外的进风。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包括设置于电机外部的外循环风冷却路和设置于电机内部的内循环风冷却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电机底部、且连接于前轴承(3)和后轴承(4)之间的油通路(7),所述前轴承(3)内设有前冷却室油室(31),所述后轴承(4)内设有后冷却室油室(41),所述前冷却室油室(31)、油通路(7)和后冷却室油室(41)连接形成轴承循环油冷却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冷却室油室(31)和后冷却室油室(41)均为环形油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通路(7)包括分别连接前冷却室油室(31)和后冷却室油室(41)的第一油管(71)和第二油管(72),所述第一油管(71)和第二油管(72)并排设置于电机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管(71)和第二油管(72)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于电机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管(71)和第二油管(72)通过多个连接件固定于电机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冷却室油室(41)连接有进油口(81)和出油口(8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81)和出油口(82)安装于电机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风冷却路包括外风扇(5)和设置电机外壁的轴向出风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冷却路包括内风扇(6)、定子槽口深槽、电机内壁轴向通风道和转子通风轴孔,所述内风扇(6)与转子同轴连接。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多冷却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包括设置于电机外部的外循环风冷却路和设置于电机内部的内循环风冷却路,还包括设置于电机底部、且连接于前轴承(3)和后轴承(4)之间的油通路(7),所述前轴承(3)内设有前冷却室油室(31),所述后轴承(4)内设有后冷却室油室(41),所述前冷却室油室(31)、油通路(7)和后冷却室油室(41)连接形成轴承循环油冷却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散热均衡稳定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区健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上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