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双电池供电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67530发布日期:2023-06-15 11:1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智能锁双电池供电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智能锁,具体为智能锁双电池供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1、智能锁相较于传统的机械锁,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让智能锁的功能不断完善,不仅从外观上满足更多人的个性化诉求,在功能上更是完善,多系统控制、远程操控、智慧监控、汇报访客情况等等,大大改变了生活方式。

2、目前智能锁通常会配置有人脸识别解锁功能,但此功能在实际使用中,不能根据人的身高调节角度,使得身高较高的人往往需要弯腰才能进行识别,并且目前智能锁的电池盖通常是通过螺栓连接,使得在更换电池时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将电池盖取下更换电池,十分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锁双电池供电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智能锁的人脸识别功能不能调节识别角度,和在更换电池时需要借助工具,且操作麻烦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锁双电池供电控制系统,包括锁体和人脸识别摄像头,所述锁体的顶部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的内部设置有人脸识别摄像头,所述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杆,且左侧转动杆与贯穿槽的左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锁体的内部位于人脸识别摄像头右侧处开设有安装槽,且右侧转动杆穿透过安装槽的左侧壁延伸至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锁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锁体的外表面位于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操作按键,所述锁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锁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的内部设置有锂电池,所述锁体的左侧面设置有电源孔,且电源孔与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电池仓的内部位于锂电池的上侧处设置有备用电池,所述电池仓的外表面设置有电池盖,所述电池盖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凸块,所述锁体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且凸块设置在凹槽内,所述锁体和凸块之间设置有拆卸组件。

3、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套接在右侧转动杆外表面的齿环,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插设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侧表面设置有齿条,且齿条与齿环啮合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顶部与按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a。

4、优选的,所述拆卸组件包括开设在锁体内部的活动槽,所述锁体的内部开设有连通槽,且连通槽与活动槽相互连通,并且连通槽延伸至锁体的下表面,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插设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一端设置在连通槽内,所述凹槽的侧表面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杆的另一端穿透过活动槽的内侧壁设置在固定孔内,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推杆,且推杆的端部延伸至连通槽的外侧。

5、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b,且弹簧b设置在活动槽内,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套接有顶板,且顶板设置在活动槽内。

6、优选的,所述电池仓的外表面靠近两端处对称开设有t型滑槽,两组所述t型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t型滑块,且两组t型滑块的端部均与电池盖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外表面黏合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通过向下按压按压杆使按压杆下降,由于齿条与齿环为啮合关系,进而带动转动杆旋转,并通过转动杆带动人脸识别摄像头旋转,可达到调节人脸识别摄像头角度的目的,身高较高的人无需弯腰即可进行识别,当人脸识别摄像头识别过后松开按压杆,由于弹簧a的弹力,可以使按压杆向上复位;

10、2、在更换备用电池时,只需推动推杆,推杆带动固定杆向后移动,使固定杆的端部从固定孔内脱离,随后向下滑动电池盖即可将电池盖取出,从而可更换备用电池,操作简单、便携,在更换好备用电池将电池盖装上后,由于弹簧b的弹力,固定杆将被持续挤压进固定孔内,使得电池盖安装牢固,不易松动。



技术特征:

1.智能锁双电池供电控制系统,包括锁体(100)和人脸识别摄像头(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100)的顶部开设有贯穿槽(101),所述贯穿槽(101)的内部设置有人脸识别摄像头(102),所述人脸识别摄像头(102)的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杆(103),且左侧转动杆(103)与贯穿槽(101)的左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锁体(100)的内部位于人脸识别摄像头(102)右侧处开设有安装槽(104),且右侧转动杆(103)穿透过安装槽(104)的左侧壁延伸至安装槽(104)内,所述安装槽(104)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200),所述锁体(100)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105),所述锁体(100)的外表面位于显示屏(105)的下侧设置有操作按键(106),所述锁体(100)的外表面设置有把手(107),所述锁体(100)的外表面设置有电池仓(108),所述电池仓(108)的内部设置有锂电池(109),所述锁体(100)的左侧面设置有电源孔(110),且电源孔(110)与锂电池(109)电性连接,所述电池仓(108)的内部位于锂电池(109)的上侧处设置有备用电池(111),所述电池仓(108)的外表面设置有电池盖(112),所述电池盖(1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凸块(300),所述锁体(100)的底部开设有凹槽(301),且凸块(300)设置在凹槽(301)内,所述锁体(100)和凸块(300)之间设置有拆卸组件(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双电池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00)包括套接在右侧转动杆(103)外表面的齿环(201),所述安装槽(104)的内部插设有按压杆(202),所述按压杆(202)的侧表面设置有齿条(203),且齿条(203)与齿环(201)啮合连接,所述安装槽(10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204),且伸缩杆(204)的顶部与按压杆(2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204)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a(2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双电池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组件(400)包括开设在锁体(100)内部的活动槽(401),所述锁体(100)的内部开设有连通槽(402),且连通槽(402)与活动槽(401)相互连通,并且连通槽(402)延伸至锁体(100)的下表面,所述活动槽(401)的内部插设有固定杆(403),且固定杆(403)的一端设置在连通槽(402)内,所述凹槽(301)的侧表面开设有固定孔(404),且固定杆(403)的另一端穿透过活动槽(401)的内侧壁设置在固定孔(404)内,所述固定杆(4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推杆(405),且推杆(405)的端部延伸至连通槽(40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锁双电池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403)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b(406),且弹簧b(406)设置在活动槽(401)内,所述固定杆(403)的外表面套接有顶板(407),且顶板(407)设置在活动槽(4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双电池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108)的外表面靠近两端处对称开设有t型滑槽(500),两组所述t型滑槽(500)的内部均设置有t型滑块(501),且两组t型滑块(501)的端部均与电池盖(11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双电池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07)的外表面黏合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锁双电池供电控制系统,包括锁体和人脸识别摄像头,所述锁体的顶部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的内部设置有人脸识别摄像头,所述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杆,且左侧转动杆与贯穿槽的左侧壁转动连接。本技术通过向下按压按压杆使按压杆下降,进而带动转动杆旋转,并通过转动杆带动人脸识别摄像头旋转,可达到调节人脸识别摄像头角度的目的,身高较高的人无需弯腰即可进行识别,通过设置拆卸组件,在更换备用电池时,只需推动推杆,推杆带动固定杆向后移动,使固定杆的端部从固定孔内脱离,随后向下滑动电池盖即可将电池盖取出并进行备用电池的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相启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摩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