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7054发布日期:2023-04-19 12:4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制造,具体的,涉及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机主要包括电机壳、导风罩、定子和转子,转子即电机内部旋转部分,一般需要在其多个分叉脚上缠绕金属丝,随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电机的需求量也逐步提高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需要使用绕线设备来替代人工给电机转子进行绕线.

2、经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5452747u,公开了一种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在该专利中通过弹簧的伸缩特性快速拆卸安装在需要绕线的转子,然而仅仅通过弹簧的固定不够稳定且无法快速转动更换不同的需要绕线的侧边,同时在绕线过程中,因为更换不同的绕线侧边需要先剪断之前的线圈,再将线圈缠绕至下一侧边,在更换过程中产生些许碎角料,需要人工不定时清扫,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具备有效固定不同形状大小的待绕线电机转子并快速旋转,以及快速收集绕线过程中产生的碎角料,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清理的优点,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有效固定不同形状大小电机转子和无法快速翻转以及耗费工作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清扫绕线过程中产生的碎角料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底板顶部的中部开设有方形槽,方形槽的内腔底部均匀固定安装有弹簧一,弹簧一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方形块,方形块前侧底部的中部活动安装有收集块,收集块的前侧活动安装有拉环,方形块的顶部均匀开设有条形孔,方形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

3、优选的,所述底板左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底板顶部左右两侧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竖杆,竖杆顶部相对底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竖杆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控轴,电控轴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圆柱,圆柱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腔的底部均匀固定安装有弹簧二,凹槽内腔的底部均匀固定安装有电磁铁,弹簧二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挤压块。

4、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分别开设在方形槽的前侧和后侧,方形槽的边缘为弧形设计,从而利用前侧的方形槽放置待绕线的电机转子,利用后侧的方形槽放置绕线结束后的电机转子,以此便于整体工作的快速进行。

5、优选的,所述方形块内腔底部的后侧和左右两侧均为倾斜设计,方形块倾斜处聚集于收集块处,从而使用时,绕线过程中产生的碎角料通过方形块内腔的倾斜边滚落至收集块的内腔,在工作结束后,人工手动拉动拉环,即可快速取出收集块并倾倒收集块内的碎角料。

6、优选的,所述橡胶垫的顶部开设有与条形孔相匹配的通孔,橡胶垫顶部的各个侧边均为弧形设计,从而使用时,缠绕过程中产生的碎角料快速穿过橡胶垫顶部的通孔和条形孔落入方形块内腔。

7、优选的,所述左侧竖杆固定安装在伸缩杆的顶部,左右两侧竖杆的高度完全相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电控轴固定安装,从而使用时,控制面板通过驱动电机控制电控轴均匀转动,以此带动圆柱转动,更换电机表面不同侧需要缠绕线圈的转子。

8、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和电磁铁电性连接,电磁铁和弹簧二间歇固定安装在凹槽内腔的底部。

9、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的顶部为橡胶材质构建,挤压块的底部为金属材质构建,电磁铁通电后与挤压块的底部磁极相同,从而使用时,电磁铁通电,在同级产生的相斥力的作用下,挤压块移出凹槽并与电机转子的内壁接触,以此固定电机转子。

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1、1、该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通过电磁铁结构和挤压块结构的配合使用,使用时,首先将左侧竖杆在伸缩杆的作用下向左拉伸,再将待绕线的电机转子的一侧插入右侧竖杆上的圆柱内,之后将左侧竖杆向右移动,将左侧的圆柱插入电机转子的左侧,利用两侧的圆柱固定安装电机转子,之后按压控制面板,控制电磁铁通电启动,利用电磁铁通电后与挤压块的底部磁极相同,从而使用时,利用同级产生的相斥力的作用下,挤压块移出凹槽并与电机转子的内壁接触,以此固定电机转子,并且在一侧电机转子缠绕结束后,控制面板通过驱动电机控制电控轴转动,以此带动圆柱转动,更换电机表面不同侧需要缠绕线圈的转子,达到有效固定不同形状大小的待绕线电机转子并快速旋转的效果。

12、2、该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通过方形块结构和收集块结构的配合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缠绕不同的电机转子,线圈需要进行切割,以至于在缠绕过程中产生部分碎角料,此时利用橡胶垫的顶部开设有与条形孔相匹配的通孔,橡胶垫顶部的各个侧边均为弧形设计,从而使用时,缠绕过程中产生的碎角料快速穿过橡胶垫顶部的通孔和条形孔落入方形块内腔,配合方形块内腔底部的后侧和左右两侧均为倾斜设计,方形块倾斜处聚集于收集块处,从而使用时,绕线过程中产生的碎角料通过方形块内腔的倾斜边滚落至收集块的内腔,在工作结束后,人工手动拉动拉环,即可快速取出收集块并倾倒收集块内的碎角料,达到快速收集绕线过程中产生的碎角料,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清理的效果。



技术特征:

1.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2),底板(1)顶部的中部开设有方形槽(3),方形槽(3)的内腔底部均匀固定安装有弹簧一(4),弹簧一(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方形块(5),方形块(5)前侧底部的中部活动安装有收集块(6),收集块(6)的前侧活动安装有拉环(7),方形块(5)的顶部均匀开设有条形孔(8),方形块(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9),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左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11),底板(1)顶部左右两侧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竖杆(12),竖杆(12)顶部相对底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3),竖杆(12)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控轴(14),电控轴(14)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圆柱(15),圆柱(15)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内腔的底部均匀固定安装有弹簧二(17),凹槽(16)内腔的底部均匀固定安装有电磁铁(18),弹簧二(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挤压块(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2)分别开设在方形槽(3)的前侧和后侧,方形槽(3)的边缘为弧形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块(5)内腔底部的后侧和左右两侧均为倾斜设计,方形块(5)倾斜处聚集于收集块(6)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9)的顶部开设有与条形孔(8)相匹配的通孔,橡胶垫(9)顶部的各个侧边均为弧形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竖杆(12)固定安装在伸缩杆(11)的顶部,左右两侧竖杆(12)的高度完全相同,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与电控轴(14)固定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0)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13)和电磁铁(18)电性连接,电磁铁(18)和弹簧二(17)间歇固定安装在凹槽(16)内腔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19)的顶部为橡胶材质构建,挤压块(19)的底部为金属材质构建,电磁铁(18)通电后与挤压块(19)的底部磁极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机制造技术领域,提出了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底板顶部的中部开设有方形槽;该电机制造用绕线装置,通过电磁铁结构和挤压块结构的配合使用,使用时,首先利用两侧的圆柱固定安装电机转子,之后按压控制面板,控制电磁铁通电启动,在电磁铁通电后与挤压块的底部磁极相同产生的相斥力的作用下,挤压块移出凹槽并与电机转子的内壁接触,以此固定电机转子,并且在一侧电机转子缠绕结束后,控制面板通过驱动电机控制电控轴转动,以此带动圆柱转动,更换电机表面不同侧需要缠绕线圈的转子,达到有效固定不同形状大小的待绕线电机转子并快速旋转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纯,于春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牵(唐山)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