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槽旁路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3518发布日期:2023-06-15 12:5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线槽旁路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布设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线槽旁路分线装置。


背景技术:

1、由于各种建设规范的要求,对完成一项具体功能的电控系统,均需采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线槽布线方式。一种传统布线方式是,为了满足规范要求和考虑线槽安装及后期维护的可操作性,采用各自独立线槽的方式,且在线槽之间留有距离,这样做会带来线槽安装空间占用较大的问题;同时由于不同电控系统结构组成不同,要求敷设的线槽尺寸规格大小不一,很难做到整齐、美观。另外一种做法是,为了解决空间问题,通常采取大线槽内加隔板的方式,即通过隔板,将大线槽区分出相互独立的线槽空间。在电控系统的安装工程中,分线是一定存在的安装情形之一,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都只能解决各电控系统主路布线要求,但旁路分线的独立布线仍存在施工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线槽旁路分线装置,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布线时旁路风险施工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槽旁路分线装置,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布线时旁路风险施工困难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线槽旁路分线装置,包括总线槽主体和分线槽主体;总线槽主体内形成有若干个主线槽,若干个主线槽的截面呈u形结构且相互独立设置;每个主线槽的底部均形成有分线槽,若干个分线槽相互独立设置,且若干个分线槽分别连通在其主线槽与分线槽主体之间;分线槽主体连接在总线槽主体的侧部。

4、所述的若干个主线槽的深度各不相同,若干个主线槽的顶面齐平,使若干个主线槽底部的分线槽从高度上错开设置并相互独立。

5、所述的若干个主线槽的深度依次减小。

6、所述的分线槽主体呈中空管状结构,使分线槽主体的一端与若干个分线槽连通。

7、所述的分线槽主体的内壁底面一端与位于最下方的分线槽之间设有过渡斜面,分线槽主体的内壁顶面一端与位于最上方的分线槽之间设有过渡斜面,使分线槽主体的一端与若干个分线槽之间呈y形结构。

8、所述的分线槽主体垂直连接在总线槽主体的中部,形成t形结构。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总线槽主体,若干个主线槽相互独立形成在总线槽主体内,且在各主线槽的底部形成分线槽,使各分线槽相互独立并与分线槽主体连通,便于主路线路和旁路分线的独立布设,布线和找线更便捷,排列整齐,外形美观,有利于提高布线效率和质量,也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

11、2、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主线槽的底部高度错落设置,使若干个分线槽的高度也错落设置,从而保证了各分线槽的相互独立设置且与分线槽主体连通,既能满足各主路线路的旁路分线要求,又能保证各旁路分线的独立布线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旁路布线施工困难的问题。

12、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主线和分线的布线便捷、顺畅,整体线路结构整齐、美观,成本低,集成度高,大大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使用范围广。



技术特征:

1.一种线槽旁路分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总线槽主体(1)和分线槽主体(2);总线槽主体(1)内形成有若干个主线槽(101),若干个主线槽(101)的截面呈u形结构且相互独立设置;每个主线槽(101)的底部均形成有分线槽(102),若干个分线槽(102)相互独立设置,且若干个分线槽(102)分别连通在其主线槽(101)与分线槽主体(2)之间;分线槽主体(2)连接在总线槽主体(1)的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槽旁路分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若干个主线槽(101)的深度各不相同,若干个主线槽(101)的顶面齐平,使若干个主线槽(101)底部的分线槽(102)从高度上错开设置并相互独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槽旁路分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若干个主线槽(101)的深度依次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槽旁路分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分线槽主体(2)呈中空管状结构,使分线槽主体(2)的一端与若干个分线槽(10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槽旁路分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分线槽主体(2)的内壁底面一端与位于最下方的分线槽(102)之间设有过渡斜面(201),分线槽主体(2)的内壁顶面一端与位于最上方的分线槽(102)之间设有过渡斜面(201),使分线槽主体(2)的一端与若干个分线槽(102)之间呈y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槽旁路分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分线槽主体(2)垂直连接在总线槽主体(1)的中部,形成t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槽旁路分线装置,包括总线槽主体(1)和分线槽主体(2);总线槽主体(1)内形成有若干个主线槽(101),若干个主线槽(101)的截面呈U形结构且相互独立设置;每个主线槽(101)的底部均形成有分线槽(102),若干个分线槽(102)相互独立设置,且若干个分线槽(102)分别连通在其主线槽(101)与分线槽主体(2)之间;分线槽主体(2)连接在总线槽主体(1)的侧部。本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布线时旁路风险施工困难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游恩,徐骏峰,王东磊,何尧,王先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