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动力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6529发布日期:2024-05-17 13:01阅读:8来源:国知局
电动动力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电动马达为驱动源的电动动力单元。本申请基于2021年9月29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21-159534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代替以排出废气的发动机为驱动源的车辆,以电动马达为驱动源的电动汽车(ev车)的开发正在积极地进行。并且,在电动汽车上搭载有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是将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交流马达)、将来自电池等直流电源的直流电流变换为交流电流而供给至电动马达的逆变器、使电动马达的旋转减速(转矩提高)的减速机构、对从减速机构向左右的输出轴输出的旋转赋予差动的差速机构(差动机构)等一体地组装在壳体内而构成的。

2、但是,在内置有作为加振源的电动马达的动力单元的振动较大的情况下,会给乘员带来不舒适的振动和噪音,因此希望将动力单元的振动和噪音抑制得较低。

3、作为将电动马达的振动抑制得较低的方法,已知有如下方法:通过该电动马达的磁结构使气隙的距离在定子铁芯的各齿前端变化,抵消在定子铁芯中产生的特定的电磁激振力分量而使其降低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通过利用电流控制抵消在定子铁芯中产生的电磁力,从而降低特定阶次的振动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等。

4、另外,还已知有提高收纳电动马达的马达壳体的刚性而将该马达壳体的振动和噪音抑制得较低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结构:将马达壳体的凸缘的加强肋的数量设定为定子的槽数的约数以外的数、槽数的倍数以外的数,且设定为转子的极数的约数以外的数、极数的倍数以外的数。

5、进而,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如下结构:将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动力设备支撑于车架的橡胶支架经由发动机侧支架托架与动力设备接合,利用由经由支柱与发动机侧支架托架、车架侧支架托架接合的电磁铁构成的约束装置来约束橡胶支架的动作,从而提高该橡胶支架的反弹刚性,将发动机起动和停止时产生的动力设备的振动抑制得较低。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6710号公报

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057935号公报

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096845号公报

11、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0231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然而,在具备逆变器的电动动力单元中,逆变器被收纳在与壳体一体形成的逆变器收纳部中,且逆变器收纳部的开口部由可拆卸的逆变器罩所封闭。这里,逆变器罩是较薄的矩形平板状部件,声音面积也大。因此,由于因电动马达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逆变器罩共振而成为发声源,存在从该逆变器罩辐射的噪音水平变大的问题。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考虑在逆变器罩的表面形成加强肋来提高该逆变器罩的刚性,但在该逆变器罩大致水平地配置在车辆上侧的情况下,若在其上表面形成加强肋,则当因降水等而使水进入发动机室内时,存在该水滞留在逆变器罩的上表面而产生各种不良情况的问题。

4、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动力单元,其不会导致水滞留的问题,能够提高逆变器罩的刚性,将该逆变器罩的共振引起的噪音水平抑制得较低。

5、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动动力单元在形成于壳体内的马达收纳部中收纳电动马达,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上部的逆变器收纳部中收纳逆变器,并由平板状的逆变器罩覆盖所述逆变器收纳部的上表面开口部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逆变器罩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夹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分别在所述第一区域配置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二区域配置第二连接部,并且在所述第三区域彼此平行地并列设置多个肋,将长度方向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肋和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肋配置在该第一肋和第二肋的并列设置方向上。

7、发明效果

8、根据本发明,由于逆变器罩的刚性通过多个肋而提高,因此,由该逆变器罩的共振引起的膜振动被抑制得较低,伴随该膜振动而产生的噪音水平也被抑制得较低。

9、另外,在并列设置方向上配置的第一肋和第二肋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不与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即,对于第一肋为第二连接部,对于第二肋为第一连接部)连接,在该长度方向另一端部(自由端)与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在逆变器罩的上表面,由第一肋和第二肋形成迷宫状的流路,即使在因降水等而导致水进入发动机室内的情况下,该水也沿着流路流动,从流路的两端部(开口部)向逆变器罩外排出。其结果是,水不会滞留在逆变器罩的上表面,防止伴随水的滞留而产生各种不良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动力单元,其在形成于壳体内的马达收纳部中收纳电动马达,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上部的逆变器收纳部中收纳逆变器,并由平板状的逆变器罩覆盖所述逆变器收纳部的上表面开口部而构成,该电动动力单元的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电动动力单元(1)在形成于壳体(2)内的马达收纳部(Sm)中收纳马达(10),在形成于所述壳体(2)的上部的逆变器收纳部(Si)中收纳逆变器,并由平板状的逆变器罩(5)覆盖所述逆变器收纳部(Si)的上表面开口部而构成,其中,在所述逆变器罩(5)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区域(S1)、第二区域(S2)以及夹在所述第一区域(S1)与所述第二区域(S2)之间的第三区域(S3),分别在所述第一区域(S1)配置第一连接部(51a)、在所述第二区域(S2)配置第二连接部(51a、51b)、并且在所述第三区域(S3)彼此平行地并列设置多个肋(6、7),将长度方向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51a)连接的第一肋(6)和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1b、51c)连接的第二肋(7)配置在该第一肋(6)和第二肋(7)的并列设置方向上。

技术研发人员:赤石浩毅,山本和志,小笠原大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尼得科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