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以及风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49840发布日期:2023-06-28 00:3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发展,人们对风干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风干设备不但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还能够广泛应用于食品、家居、宠物等行业。然而进入电机内部的气流是旋转的,为了配合后续定子的顺利工作,需要其他结构对气流进行偏转,导致电机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壳体、支撑件、驱动组件、支架以及叶轮。壳体设有容纳腔,容纳腔沿电机的轴向贯穿壳体,支撑件设置于容纳腔,支撑件包括支撑座与多个支撑部,支撑座与壳体间隔设置,支撑部依次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支撑座,以形成电机的进风口。驱动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支撑件沿轴向并列设置,驱动组件包括定子组件以及转子,定子组件固定设置于支撑件,转子设置于定子组件内。支架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位于驱动组件背离支撑件的一侧,支架包括中心座以及多个支持部,中心座与壳体间隔设置,支持部依次间隔设置并连接于中心座。叶轮设置于支架背离驱动组件的一侧,并连接于转子,叶轮由转子驱动后将气流自支撑件向叶轮的方向向外排出,以形成电机的出风口。

3、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干设备,包括外壳以及上述电机,外壳设有通风口,电机设置于外壳内,出风口与通风口相对。

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中,支撑部依次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支撑座,以形成电机的进风口,进风口用于引导外界的气流流向电机的内部。叶轮设置于支架背离驱动组件的一侧,并连接于转子。叶轮由转子驱动后将气流自支撑件向叶轮的方向向外排出,以形成电机的出风口。

5、上述电机通过支撑件与叶轮限定了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位置,从而能够限定气流通过电机的流向,即气流从支撑件形成的进风口进入电机,再从叶轮形成的出风口流出,使得气流进入机体内已经是直气流,无需对气流再进行偏转,因此电机内部不需要导叶片等偏转气体的结构,使得电机的结构更加简单,还能够在保证电机较小体积的同时使电机具有较大风力,也即在满足同样的风量要求时,电机的体积可以相对较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轭以及多个定子齿,所述定子轭与所述支撑座沿所述轴向并列设置,所述定子齿连接于所述定子轭的内周壁,并沿所述定子轭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定子齿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多个定子绕组,多个所述定子绕组一一对应地绕设于所述定子齿,所述定子齿沿所述定子轭的径向的长度尺寸与所述定子绕组沿所述定子轭的周向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沿着所述轴向接续,所述容纳腔贯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定子轭的外周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彼此嵌套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一者为凸起,其中另一者为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均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槽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接续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以使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形成支撑台阶,所述定子轭叠置于所述支撑台阶;或/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轭具有沿周向环绕的外壁,所述外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相对且叠置,所述外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的其中至少一者设有导风槽,以使所述外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的至少部分结构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导风槽的一端与所述定子轭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的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定子轭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的空间连通。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穿设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并连接于所述叶轮,所述转子套设于所述中心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中心轴与所述支撑座之间,所述第二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中心轴与所述中心座之间。

10.一种风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以及风干设备。电机包括壳体、支撑件、驱动组件、支架及叶轮。壳体设有容纳腔,容纳腔沿电机的轴向贯穿壳体,支撑件包括支撑座与多个支撑部,支撑座与壳体间隔设置,支撑部依次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支撑座,以形成电机的进风口。驱动组件包括定子组件及转子,定子组件固定设置于支撑件,转子设置于定子组件内。支架位于驱动组件背离支撑件的一侧,支架包括中心座及多个支持部,中心座与壳体间隔设置,支持部依次间隔设置并连接于中心座。叶轮设置于支架背离驱动组件的一侧,并连接于转子,叶轮由转子驱动后将气流自支撑件向叶轮的方向向外排出,以形成电机的出风口。上述的电机结构较为简单,在保证较小体积的同时具有较大风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博,杨帆,黄敏,王忠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小题大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