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油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01790发布日期:2023-08-22 07:2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油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机冷却,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油冷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对驱动电机的转速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电机的冷却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相关技术中,采用在空心中心轴开设出油孔对转子进行冷却,但是不能对轴承进行主动油冷冷却,或者分配至轴承的冷却油容易堆积导致热交换效率降低,不利于对轴承的冷却,导致轴承处冷却效果较差。

2、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机转子轴承处冷却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油冷系统。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油冷系统,所述电机油冷系统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相对设置;以及,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中,所述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中,所述中心轴内设有腔体,所述第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腔体进油孔;其中,所述中心轴邻近所述第一端处开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轴承方向;所述中心轴邻近所述第二端处开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轴承方向。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油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夹角为30°~60°;所述第二出油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夹角为30°~60°。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内邻近所述第一端处设有第一集油槽,所述第一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一集油槽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腔体内邻近所述第二端处设有第二集油槽,所述第二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二集油槽与所述腔体连通。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集油槽与所述中心轴同轴地分布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集油槽的槽截面为弧形;所述第二集油槽与所述中心轴同轴地分布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集油槽的槽截面为弧形。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一出油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第一集油槽上;所述第二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二出油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第二集油槽上。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油孔在所述第一集油槽上的分布与所述第二出油孔在所述第一集油槽上的分布相互错开。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包括设有所述第一集油槽的第一腔室、设有第二集油槽的第二腔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中间腔室,所述中间腔室邻近所述第二腔室端的横截面积大于邻近所述中间腔室邻近所述第一腔室端的横截面积。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腔室开设有连通所述中间腔室的第三出油孔,所述第三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三出油孔环绕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分布在所述中间腔室上;所述电机油冷系统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三出油孔连通的第三冷却油道,所述第三冷却油道分布在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的转子中。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腔室开设有连通所述中间腔室的第四出油孔,所述第四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四出油孔环绕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分布在所述中间腔室上;所述电机油冷系统包括分别与所述第四出油孔连通的第四冷却油道,所述第四冷却油道分布在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的所述转子中。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出油孔与所述第四出油孔分别位于所述中间腔室相对的两端,且所述第三出油孔在所述中间腔室上的分布与所述第四出油孔在所述中间腔室上的分布相互错开。

12、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上述电机油冷系统,冷却油可以从进油孔进入中心轴的腔体内,在中心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由于第一出油孔与腔体连通且开口朝向第一轴承方向、第二出油孔与腔体连通且开口朝向第二轴承方向,冷却油可以从第一出油孔喷向第一轴承、从第二出油孔喷向第二轴承,从而实现主动对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进行直接冷却,且喷射至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处的冷却油不容易堆积,提高了冷却油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热交换效果,进而提高了对轴承的冷却效果;进一步地,上述电机油冷系统,用于对轴承进行冷却的结构简单,对电机油冷系统的结构强度影响较小,有利于降低电机油冷系统的制造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油冷系统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夹角为30°~60°;所述第二出油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夹角为30°~6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邻近所述第一端处设有第一集油槽,所述第一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一集油槽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腔体内邻近所述第二端处设有第二集油槽,所述第二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二集油槽与所述腔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油槽与所述中心轴同轴地分布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集油槽的槽截面为弧形;所述第二集油槽与所述中心轴同轴地分布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集油槽的槽截面为弧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一出油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第一集油槽上;所述第二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二出油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第二集油槽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孔在所述第一集油槽上的分布与所述第二出油孔在所述第一集油槽上的分布相互错开。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设有所述第一集油槽的第一腔室、设有第二集油槽的第二腔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中间腔室,所述中间腔室邻近所述第二腔室端的横截面积大于邻近所述中间腔室邻近所述第一腔室端的横截面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腔室开设有连通所述中间腔室的第三出油孔,所述第三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三出油孔环绕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分布在所述中间腔室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腔室开设有连通所述中间腔室的第四出油孔,所述第四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四出油孔环绕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分布在所述中间腔室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油孔与所述第四出油孔分别位于所述中间腔室相对的两端,且所述第三出油孔在所述中间腔室上的分布与所述第四出油孔在所述中间腔室上的分布相互错开。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油冷系统,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第一轴承相对设置;以及,中心轴,包括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一端设置于第一轴承中,第二端设置于第二轴承中,中心轴内设有腔体,第一端开设有连通腔体进油孔;其中,中心轴邻近第一端处开设有连通腔体的第一出油孔,第一出油孔的开口朝向第一轴承方向;中心轴邻近第二端处开设有连通腔体的第二出油孔,第二出油孔的开口朝向第二轴承方向。上述电机油冷系统,冷却油可以从第一出油孔喷向第一轴承、从第二出油孔喷向第二轴承,从而实现主动对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进行直接冷却,且喷射至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处的冷却油不容易堆积,进而提高了对轴承的冷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龚海清,陈彦龙,崔嵘,赵生亮,徐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