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79293发布日期:2023-08-02 02:40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间隔棒,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


背景技术:

1、经检索有关专利文献,目前尚未检索到与本发明结构相同的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间隔棒。现有的远距离、大容量的超高压输电线,为了保证分裂导线线束间距保持不变,以满足电气性能,降低表面电位梯度,及在短路情况下,导线线束间不致产生电磁力,造成相互吸引碰撞或虽引起瞬间的吸引碰撞,但事故消除后即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在档距中相隔一定距离安装了间隔棒。但在气候条件复杂的地区,大风、覆冰、昼夜过大的温差、降雪等恶劣天气,都会引起间隔棒的疲劳破坏或者导线受到覆冰的重压引起断线、跳闸等现象,从而给输电线路造成损害。北斗,即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历经30多年的论证、规划、建设,于2020年7月全球组网。同美国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同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目前导线不具备监测装置,导致了在气候条件复杂的地区,大风、覆冰、昼夜过大的温差、降雪等恶劣天气,可能会出现导线出现损坏的情况,由于线路太长,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排除,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包括间隔棒、固定块和导线固定钩,间隔棒上设置有北斗定位仪,所述间隔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套接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监测装置,连杆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套接在支撑柱上,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孔,固定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内,限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内,空腔的顶部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一端延伸至滑动槽内,滑动块的另一端延伸至滑动槽外,滑动块延伸至滑动槽外的一端与限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套杆的一端,套杆的另一端滑动安装有伸缩杆的一端,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横杆,伸缩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的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套杆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横杆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短杆的一端,短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套杆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空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滑动安装有拉杆,拉杆的一端延伸至套杆内,拉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外,拉杆延伸至套杆内的一端与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空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开孔,横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杆,且顶杆与开孔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块,移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的一端,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移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移动块的顶部为倾斜结构,固定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压杆的一端,压杆的另一端与移动块的倾斜面相接触。

10、优选的,所述移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卡孔,卡孔内滑动安装有卡杆,卡杆的一端延伸至移动槽内,卡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开孔内,卡杆延伸至移动槽内的一端与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顶杆靠近卡杆的一侧顶部开设有卡槽,且卡槽与卡杆相适配。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当需要监测的时候,首先向上拉动拉杆,拉杆带动伸缩杆向上移动,伸缩杆带动横杆向上移动,横杆带动短杆向上移动,短杆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和向上移动,第一转轴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第二转轴转动和水平移动,第二转轴带动限位杆移动,限位杆收进空腔内,同时横杆带动顶杆向上移动,顶杆卡进开孔内,然后第三弹簧带动移动块移动,移动块带动卡杆水平移动,卡杆卡进卡槽内,然后将连杆放置在支撑柱上,使得固定槽套接在支撑柱上,然后压杆带动移动块水平移动,移动块带动卡杆水平移动,卡杆脱离卡槽,然后第二弹簧带动伸缩杆向下移动,伸缩杆带动横杆向下移动,同时第一弹簧带动滑动块移动,滑动块带动限位杆移动,限位杆滑出限位孔卡进限位槽内,从而达到安装监测装置的目的;

13、本发明在间隔棒上设有两个监测装置,可以在导线出现问题的时候,立即打开监测装置进行查看,因为监测装置基于北斗技术,因此,即使在恶劣天气,便于快速进行排除位置,也可以进行监测,非常的方便,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包括间隔棒(1)、固定块(2)和导线固定钩(3),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棒(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套接有连杆(5),连杆(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监测装置(6),连杆(5)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7),固定槽(7)套接在支撑柱(4)上,支撑柱(4)的顶部开设有空腔(8),空腔(8)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孔(9),固定槽(7)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10),限位孔(9)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杆(11),限位杆(11)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10)内,限位杆(11)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8)内,空腔(8)的顶部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12),滑动槽(12)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13),滑动块(13)的一端延伸至滑动槽(12)内,滑动块(13)的另一端延伸至滑动槽(12)外,滑动块(13)延伸至滑动槽(12)外的一端与限位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槽(12)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8)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套杆(14)的一端,套杆(14)的另一端滑动安装有伸缩杆(15)的一端,伸缩杆(1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横杆(16),伸缩杆(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的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套杆(14)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6)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短杆(17)的一端,短杆(17)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18),第一转轴(18)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9)的一端,连接杆(19)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20),第二转轴(20)与限位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14)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空腔(8)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内滑动安装有拉杆(23),拉杆(23)的一端延伸至套杆(14)内,拉杆(23)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8)外,拉杆(23)延伸至套杆(14)内的一端与伸缩杆(15)的一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8)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开孔(25),横杆(1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杆(24),且顶杆(24)与开孔(25)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26),移动槽(26)内滑动安装有移动块(27),移动块(2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的一端,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移动槽(2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移动块(27)的顶部为倾斜结构,固定槽(7)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压杆(31)的一端,压杆(31)的另一端与移动块(27)的倾斜面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26)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卡孔(28),卡孔(28)内滑动安装有卡杆(29),卡杆(29)的一端延伸至移动槽(26)内,卡杆(29)的另一端延伸至开孔(25)内,卡杆(29)延伸至移动槽(26)内的一端与移动块(27)的一侧固定连接,顶杆(24)靠近卡杆(29)的一侧顶部开设有卡槽(30),且卡槽(30)与卡杆(29)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间隔棒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针对现有的监测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间隔棒、固定块和导线固定钩,所述间隔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套接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监测装置,连杆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套接在支撑柱上,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孔,固定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杆,本发明在间隔棒上设有两个监测装置,可以在导线出现问题的时候,立即打开监测装置进行查看,因为监测装置基于北斗技术,因此,即使在恶劣天气,也可以进行监测,非常的方便,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递进,李双燕,邓鉴鑫,赵世杰,潘纪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百惟(云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