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64020发布日期:2023-12-06 04:1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伏光热,特别是涉及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


背景技术:

1、光伏发电技术作为一种绿色能源,相关技术及应用均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中国的光伏产业将迎来新的热潮,太阳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光伏发电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各部件性能、环境及运维方面的因素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发电收益,双面光伏组件产品因其背板也可以受光发电,可显著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性能,近几年来得到迅速推广应用。

2、现有双面太阳能电池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包括正面的镀膜钢化玻璃透光层、中间被封装材料包裹的双面太阳能电池片以及位于背面的导热反射透光层,在光伏电池片间隙处设置双面玻璃管,在降低组件工作温度的同时实现对冷水加热的功能,但现有双面太阳能电池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光伏光热转换效率低,光伏组件存在温度效应,导致电力产出率较低,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较低。

3、因此,亟需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用来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将电池片产生的热量收集起来并传送出去,为用户提供户用热水,保证组件工作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光伏光热组件的可靠性,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最大化。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包括:

3、框架;

4、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玻璃、第二光伏玻璃和若干电池片,所述第一光伏玻璃和所述第二光伏玻璃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内且相对平行设置形成双层结构,所述电池片固定连接在所述双层结构内;

5、光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双层结构内且与所述电池片对应设置,所述框架上固定连接有循环水入口接管和循环水出口接管,所述循环水入口接管和循环水出口接管分别与所述光热组件对应设置。

6、优选的,若干所述电池片呈阵列状分布,相邻两所述电池片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的间距相等,所述光热组件包括微热管,所述微热管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循环水入口接管和循环水出口接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微热管连通。

7、优选的,所述微热管上设置有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通过导热泥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片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微热管的所述冷凝段上通过导热硅脂固定连接有换热器。

9、优选的,所述微热管为平板型结构,所述平板型结构与所述间隙和所述电池片相适配。

10、优选的,所述循环水入口接管和所述循环水出口接管的另一端与集热换热器固定连通。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框架用于支撑整体的光伏光热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光伏玻璃、第二光伏玻璃和电池片实现双面的太阳能吸收,保证了太阳能的吸收效率,通过设置的光热组件,降低了光伏组件中电池片的温度效应,提高了电力产出,同时实现太阳能热的利用,实现了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电池片(4)呈阵列状分布,相邻两所述电池片(4)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的间距相等,所述光热组件包括微热管(7),所述微热管(7)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循环水入口接管(5)和循环水出口接管(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微热管(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热管(7)上设置有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通过导热泥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片(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热管(7)的所述冷凝段上通过导热硅脂固定连接有换热器(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热管(7)为平板型结构,所述平板型结构与所述间隙和所述电池片(4)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入口接管(5)和所述循环水出口接管(6)的另一端与集热换热器固定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包括框架;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玻璃、第二光伏玻璃和若干电池片,所述第一光伏玻璃和所述第二光伏玻璃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内且相对平行设置形成双层结构,所述电池片固定连接在所述双层结构内;光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双层结构内且与所述电池片对应设置,所述框架上固定连接有循环水入口接管和循环水出口接管,所述循环水入口接管和循环水出口接管分别与所述光热组件对应设置。本发明提供的平板型双面光伏光热组件能显著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最大化。

技术研发人员:刘孝敏,杨林艳,柴云娥,顾金寿,魏巍,刘春江,康宏,杨旭东,杨一栋,刘叶瑞,徐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