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关于马达定子结构,特别是外转子马达及其定子结构。
背景技术:
1、为求马达绕线占积率提升,一般多会采用组合式定子,将各定子齿先绕线完成后依序组装为定子半成品,再将定子半成品入框,通过框体约束使其成形。
2、然而,现行的外转子马达无外框约束,无法将上述组合式定子的概念应用于外转子(内定子)设计上。具体而言,此作法应用于外转子马达,因定子轭部在内,其承靠面尺寸较小,难以维持组装真圆度及机构强度。
3、此外,此作法单齿绕线起始点与终点位于定子轭部,改为外转子设计,将导致结线空间不足,且起点与终点位置相近,易有接触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外转子马达及其定子结构,借以解决上述先前技术的问题。
2、为达成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一种定子结构包含一轭部及多个定子齿。该轭部包含多个容置槽。这些定子齿环绕设置于轭部之外,每一定子齿包含一定子齿本体及一卡合部,其中每一定子齿通过该卡合部间隔地卡合于这些容置槽其中的一者。
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定子齿还包含一绝缘架,该绝缘架包覆该定子齿本体以形成一绕线槽。
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绕线槽包含一绕线本体及一靴部,该绕线本体与该靴部的连接处形成一直角。
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靴部具有二绕线销,该二绕线销位于该定子结构外侧的该靴部上。
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卡合部与这些容置槽其中的一者为一对可彼此紧密卡合的公母鸠尾槽。
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外转子马达包含一转子及一定子结构。该转子具有一定子容置空间。该定子结构位于该定子容置空间内且包含一轭部及多个定子齿。该轭部包含多个容置槽。这些定子齿环绕设置于该轭部之外,每一定子齿包含一定子齿本体及一卡合部,其中每一定子齿通过该卡合部间隔地卡合于这些容置槽其中的一者。
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定子齿还包含一绝缘架,该绝缘架包覆该定子齿本体以形成一绕线槽。
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绕线槽包含一绕线本体及一靴部,该绕线本体与该靴部的连接处形成一直角。
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靴部具有二绕线销,该二绕线销位于该定子结构外侧的该靴部上。
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卡合部与这些容置槽其中的一者为一对可彼此紧密卡合的公母鸠尾槽。
1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外转子马达及其定子结构利用其每一定子齿具鸠尾槽设计,使每一定子齿稳固定于定子结构的轭部不偏摆。每一定子齿的绕线本体与靴部的连接处形成直角,可避免绕组线圈有跳线情况发生。绕线销位于每一定子齿外侧的靴部上而非定子结构内侧的轭部上,使得定子结构可有较大的空间余裕结线,减少接触短路的风险。此外,每一定子齿在缠绕其绕组后再装设到轭部的外围,以利将绕线槽绕线占积率最大化。
1.一种外转子马达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定子齿还包含一绝缘架,该绝缘架包覆该定子齿本体以形成一绕线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绕线槽包含一绕线本体及一靴部,该绕线本体与该靴部的连接处形成一直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靴部具有二绕线销,该二绕线销位于该定子结构外侧的该靴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部与所述多个容置槽其中的一者为一对可彼此紧密卡合的公母鸠尾槽。
6.一种外转子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转子马达,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定子齿还包含一绝缘架,该绝缘架包覆该定子齿本体以形成一绕线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转子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绕线槽包含一绕线本体及一靴部,该绕线本体与该靴部的连接处形成一直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转子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靴部具有二绕线销,该二绕线销位于该定子结构外侧的该靴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转子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卡合部与所述多个容置槽其中的一者为一对可彼此紧密卡合的公母鸠尾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