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端部绕组、定子组件、电机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30008发布日期:2023-12-21 04:1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电机端部绕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端部绕组、一种定子组件、一种电机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驱动能力需求的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需要在不断提高功率/转矩的基础上减小体积以获得更高的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

2、电机的电机端部绕组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只起到连接电机槽内绕组的作用,并不产生功率;②在使用中电机端部绕组会因电流发热而产生损耗;③会占据较多的轴向空间。因此,缩小电机端部绕组的尺寸规格对于提升电机功率/扭矩密度有重要意义。

3、以hairpin扁线电机(以下简称扁线电机)为例,为了减小扁线电机的整体尺寸,一些扁线电机的电机端部绕组逐渐开始采用去除直线部分01的设计。例如,如图1所示,扁线电机的电机端部绕组的直线部分01大体沿着轴向延伸,在去除了直线部分01后,可以使得扁线电机的整体轴向长度得以减小。

4、但是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去除了直线部分的绕组的端部的端面02多为平面或凸弧面,在通过压头对绕组的导体进行弯折时存在压头滑脱的情况,从而容易造成压头接触位置错误或导体折弯不到位的问题,降低了电机端部绕组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机端部绕组,在对导体进行压弯处理时,该电机端部绕组能够避免导体和压头滑脱的情况,保证了配合的稳定性,进而避免了压头接触位置错误或导体折弯不到位的问题,保证了电机端部绕组的良品率。

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电机端部绕组的定子组件。

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定子组件的电机。

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电机的车辆。

6、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端部绕组包括导体,所述导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一端容置于铁芯内,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二端用于与另一导体的所述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二端设有凹面,所述凹面用于在所述导体压弯成型的过程中形成与压弯工具的限位配合。

7、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端部绕组能够避免导体和压头滑脱的情况,保证了配合的稳定性,进而避免了压头接触位置错误或导体折弯不到位的问题,保证了电机端部绕组的良品率。

8、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的两个所述导体的所述凹面对齐布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导体的延伸方向呈锐角,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面凹陷并形成所述凹面。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连,在两个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二端的搭接方向上,其中一个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二面的投影位于另一所述导体的投影范围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凹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面平滑连接于所述凹面和所述导体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面平滑连接于所述凹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面、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均为弧面,所述凹面所在的圆的半径为r1,所述第一连接面所在的圆的半径为r2,所述第二连接面所在的圆的半径为r3;

13、所述r1大于所述r2和所述r3的任一者,和/或,所述r2和所述r3相同。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二端电连接后,电连接的两个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一面共面布置并形成背离所述铁芯的外端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端面与所述电机端部绕组的轴向垂直布置。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端部,所述第二端设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端部,且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外周侧设有第一绝缘层。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二端电连接后,两个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二绝缘层。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压头压弯所述导体后,所述导体具有弯折段,所述弯段段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并邻近所述第一端。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面通过处于直线状态下的线材冲裁形成,且直线状态的下所述线材冲裁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导体。

20、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子组件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铁芯、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铁芯连接于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之间,且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的至少一者为所述电机端部绕组。

22、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定子组件。

23、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端部绕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10),所述导体(10)具有第一端(12)和第二端(11),所述导体(10)的所述第一端(12)容置于铁芯内,所述导体(10)的所述第二端(11)用于与另一导体(10)的所述第二端(11)电连接,所述导体(10)的所述第二端(11)设有凹面(111),所述凹面(111)用于在所述导体(10)压弯成型的过程中形成与压弯工具的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100),其特征在于,电连接的两个所述导体(10)的所述凹面(111)对齐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11)设有第一面(112),所述第一面(112)与所述导体(10)的延伸方向呈锐角,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面(112)凹陷并形成所述凹面(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11)设有第二面(113),所述第二面(113)与所述第一面(11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11)设有第一连接面(114)和第二连接面(115),所述凹面(111)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114)和所述第二连接面(115)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面(114)平滑连接于所述凹面(111)和所述导体(10)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面(115)平滑连接于所述凹面(111)和所述第二面(11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111)、所述第一连接面(114)、所述第二连接面(115)均为弧面,所述凹面(111)所在的圆的半径为r1,所述第一连接面(114)所在的圆的半径为r2,所述第二连接面(115)所在的圆的半径为r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100),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导体(10)的所述第二端(11)电连接后,电连接的两个所述导体(10)的所述第一面(112)共面布置并形成背离所述铁芯(300)的外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面与所述电机端部绕组(100)的轴向垂直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0)包括相连的第一延伸段(13)和第二延伸段(14),所述第一端(12)设于所述第一延伸段(13)的端部,所述第二端(11)设于所述第二延伸段(14)的端部,且所述第一延伸段(13)的外周侧设有第一绝缘层(1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100),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导体(10)的所述第二端(11)电连接后,两个所述导体(10)的所述第二延伸段(14)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二绝缘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弯工具(200)压弯所述导体(10)后,所述导体(10)具有弯折段(15),所述弯段段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段(13)并邻近所述第一端(12)。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111)通过处于直线状态下的线材冲裁形成,且直线状态下的所述线材冲裁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导体(10)。

13.一种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端部绕组(10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300)、第一绕组(101)和第二绕组(102),所述铁芯(300)连接于所述第一绕组(101)和所述第二绕组(102)之间,且所述第一绕组(101)和所述第二绕组(102)的至少一者为所述电机端部绕组(100)。

15.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定子组件。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端部绕组、定子组件、电机和车辆,电机端部绕组包括导体,所述导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一端容置于铁芯内,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二端用于与另一导体的所述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二端设有凹面,所述凹面用于在所述导体压弯成型的过程中形成与压弯工具的限位配合。本发明的电机端部绕组能够避免导体和压头滑脱的情况,保证了配合的稳定性,进而避免了压头接触位置错误或导体折弯不到位的问题,保证了电机端部绕组的良品率。

技术研发人员:何晨翔,孔勇进,陆润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