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装置及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74508发布日期:2024-03-01 12:2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装置及车辆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振动反馈,尤其涉及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1、自从车载内饰行业诞生,旋钮因为其独特的操作特性,广泛被应用在各个技术领域。但大多数按钮只有切换功能或者需要配合其他按键才能实现确认的功能,操作极其不便,且操作之后的调节反馈对于使用人员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大多的设计方案都是采用两个零件之间设计过盈配合来实现,而这种方案也使得消费者需要接受使用时带来的异音、零件损耗、阻尼感逐渐变差、手感反馈不一致以及手感反馈内容单一等问题;并且设计选材和过盈配合量难度高,工艺加工要求精度高和组装难度大,导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装置及车辆,所述方法通过利用调控两组绕线线圈在通电时产生不同强度和方向的磁场输入来调节磁场波形及相应的旋钮反馈,从而给使用者反馈出形式丰富和强弱可调的手感反馈。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所述调控方法主要包括:

3、s1:分别获取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通电时产生的磁场方向和磁场强度;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绕旋钮内部的转轴设置,所述第二线圈绕旋钮底部的基座设置,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基座的上表面,并在运作时相对所述基座转动。

4、s2:通过在同一时间轴上输入所述磁场方向和磁场强度,获得两组叠加的磁场波形。

5、s3:通过连续调节两组磁场波形中波峰的相位关系产生叠加效应,获得目标振动反馈。

6、在本申请中,所述步骤s1还包括:所述第一线圈在随转轴运作时相对所述第二线圈转动。

7、其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水平面上的相对转动角度,以实时调节所述磁场方向。

8、在本申请中,所述步骤s1还包括:

9、通过调节输入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的通电电流值,以实时控制所述磁场强度值。

10、在本申请中,在所述步骤s3之前,还包括:

11、建立磁场波形相位差与振动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建立查找表。

12、在本申请中,所述步骤s3还包括:

13、当两组磁场的波形同向时,获得递增的振动反馈;其中,当两组磁场的波峰与波峰完全重叠时,所述两组磁场的波形叠加产生振动反馈最大值。

14、当两组磁场的波形反向时,获得递减的振动反馈;其中,当两组磁场的波峰与波峰完全抵消时,所述两组磁场的波形叠加产生振动反馈最小值。

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装置,所述调控装置主要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

16、其中,所述采集模块用于分别获取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通电时产生的磁场方向和磁场强度;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绕旋钮内部的转轴设置,所述第二线圈绕旋钮底部的基座设置,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基座的上表面,并在运作时相对所述基座转动。

17、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在同一时间轴上输入所述磁场方向和磁场强度,获得两组叠加的磁场波形。

18、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通过连续调节两组磁场波形中波峰的相位关系产生叠加效应,获得目标振动反馈。

19、在本申请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调节模块。

20、所述第一调节模块用于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水平面上的相对转动角度,以实时调节所述磁场方向。

21、在本申请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调节模块。

22、所述第二调节模块用于通过调节输入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的通电电流值,以实时控制所述磁场强度值。

2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至少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装置。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益效果在于:

25、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装置及车辆,所述方法主要通过利用调控两组绕线线圈在通电时产生不同强度和方向的磁场输入来调节磁场波形及相应的旋钮反馈,从而给使用者反馈出形式丰富和强弱可调的手感反馈。本申请实现了无接触的电磁式振动反馈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机械过盈反馈方式,避免了机械磨损、噪音等问题。本申请通过精确控制两组线圈的磁场方向、强度和相位关系,可以连续调节振动反馈效果,实现了形式丰富、强弱可调的手感反馈。将该调控方法应用于车辆旋钮中,可以为车辆的人机交互提供了无接触式的手感反馈,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本申请由于没有零部件旋转摩擦时候的异音和损耗,故也使得旋钮的使用寿命大大加长。



技术特征:

1.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之前,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

7.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调节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调节模块;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至少包括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无接触振动反馈调控方法、装置及车辆,所述方法主要包括:分别获取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通电时产生的磁场方向和磁场强度;其中,第一线圈绕旋钮内部的转轴设置,第二线圈绕旋钮底部的基座设置,转轴固定连接在基座的上表面,并在运作时相对基座转动;通过在同一时间轴上输入磁场方向和磁场强度,获得两组叠加的磁场波形;通过连续调节两组磁场波形中波峰的相位关系产生叠加效应,获得目标振动反馈。本申请利用调控两组绕线线圈在通电时产生不同强度和方向的磁场输入来调节磁场波形及相应的旋钮反馈,从而给使用者反馈出形式丰富和强弱可调的手感反馈,本申请没有零部件旋转摩擦时候的异音和损耗,使得旋钮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技术研发人员:张赟,胡国武,桂明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