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4133发布日期:2023-11-30 00:3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光伏组件,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光伏组件也在迅速发展,光伏组件的制作效率不断提高。

2、目前,为了使制作好的光伏组件能够在打包之前不受损坏,技术人员常常将光伏支架竖向层叠摆放并倚靠在一个支架上。

3、但光伏组件的尺寸并不固定,不同尺寸的光伏组件需要摆放在对应的支架上,因此需要生产多种尺寸的支架来对应不同尺寸的光伏组件,这样会导致支架的制作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支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支架制作成本高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支架,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支撑框架以及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具有安装面,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框以及第二侧框,所述第一侧框固定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二框架具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与所述第二侧框活动连接,以使所述支撑框架在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支撑框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支撑框架的支撑高度为第一高度,在所述支撑框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支撑框架的支撑高度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所述支撑框架的支撑高度为:在所述光伏组件抵接于所述安装面,且所述光伏组件被所述支撑框架支撑时,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光伏组件抵接的侧框至所述安装面的距离。

4、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铰链,所述铰链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框和所述第二侧框,以使所述支撑框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所述支撑框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支撑框架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相互靠近,在所述支撑框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支撑框架处于展开状态,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相互远离。

5、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侧框;在所述支撑框架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卡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所述第二框架。

6、可选地,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侧框可伸缩连接,以使所述支撑框架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在所述支撑框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支撑框架处于收缩状态,所述第二框架中与所述连接框位置相对的侧框靠近所述第二侧框,在所述支撑框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支撑框架处于伸展状态,所述第二框架中与所述连接框位置相对的侧框远离所述第二侧框。

7、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二侧框上设置有滑轨,且所述滑轨沿背离所述安装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框架中与所述连接框位置相对的侧框沿所述滑轨延伸方向靠近所述第二侧框,在所述支撑框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框架中与所述连接框位置相对的侧框沿所述滑轨延伸方向远离所述第二侧框。

8、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底板以及所述第一框架上除第一侧框的其它部位。

9、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底板以及所述第一框架上除第一侧框的其它部位,所述支撑底板的所述安装面上具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支撑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框架相对的两侧,所述挡板用于在所述光伏组件抵接于所述安装面,且所述光伏组件被所述支撑框架支撑时,与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个侧边抵接。

10、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滑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在沿所述滑轨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间隔分布;在所述支撑框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限位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支撑框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限位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

11、可选地,所述支撑底板的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侧框固定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中设置有第一加强杆,和/或,所述第二框架中设置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杆用于提高所述第一框架的强度,所述第二加强杆用于提高所述第二框架的强度。

1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支撑底板具有安装面,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框以及第二侧框,第一侧框固定于安装面,因此可以将光伏组件倚靠在支撑框架上,并且支撑底板可以为支撑框架提供支撑力,防止支撑框架被光伏组件压倒,以此来实现光伏组件的竖向层叠摆放,防止了光伏组件水平层叠摆放而使下层的光伏组件受到很大的压力,从而对下层光伏组件产生损坏的情况的发生。由于第二框架具有连接框,连接框与第二侧框活动连接,因此,可以使得连接框或第二侧框活动,来改变支撑框架的状态,由于在支撑框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支撑框架的支撑高度为第一高度,在支撑框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支撑框架的支撑高度为第二高度,第一高度小于第二高度,因此,可以根据光伏组件的尺寸,通过活动连接框,使支撑框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进而使得光伏组件可以倚靠在光伏组件支架上,在竖向层叠摆放较小尺寸的光伏组件的情况下,可以将支撑框架处于第一状态,则支撑框架的支撑高度为第一高度,以此来支撑小尺寸的光伏组件,在竖向层叠摆放较大尺寸的光伏组件的情况下,可以将支撑框架处于第二状态,则支撑框架的支撑高度为第一高度,以此来支撑大尺寸的光伏组件。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支架可以适应多种尺寸的光伏组件,因此,在工厂制作多个批次的光伏组件时,即使每个批次要求的尺寸不同,每个批次制作完成的光伏组件均可放置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架上,不需要再生产多种尺寸的光伏组件支架来对应每个批次制作的光伏组件,大大减少了光伏组件支架的制作数量,从而减少了制作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支撑框架以及支撑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铰链,所述铰链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框和所述第二侧框,以使所述支撑框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侧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侧框可伸缩连接,以使所述支撑框架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二侧框上设置有滑轨,且所述滑轨沿背离所述安装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底板以及所述第一框架上除第一侧框的其它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底板以及所述第一框架上除第一侧框的其它部位,所述支撑底板的所述安装面上具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支撑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框架相对的两侧,所述挡板用于在所述光伏组件抵接于所述安装面,且所述光伏组件被所述支撑框架支撑时,与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个侧边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滑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在沿所述滑轨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的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侧框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框架中设置有第一加强杆,和/或,第二框架中设置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的两端均与第一框架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两端均与第二框架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杆用于提高所述第一框架的强度,所述第二加强杆用于提高所述第二框架的强度。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支架,该光伏组件支架包括支撑框架以及支撑底板;支撑底板具有安装面,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框以及第二侧框,第一侧框固定于安装面,第二框架具有连接框,连接框与第二侧框活动连接,以使支撑框架在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支撑框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支撑框架的支撑高度为第一高度,在支撑框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支撑框架的支撑高度为第二高度,第一高度小于第二高度,支撑框架的支撑高度为:在光伏组件抵接于安装面,且光伏组件被支撑框架支撑时,支撑框架与光伏组件抵接的侧框至安装面的距离。该光伏组件支架用于放置多种尺寸的光伏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刘汪利,王建明,胥星星,周锦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