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8887发布日期:2023-09-04 13:3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管状电机,尤其是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的管状电机端盖上的按键大多为独立按键或者设置在行程头上的按键。由于管状电机的按键在使用时需要频繁按压,这种独立结构的按键结构脆弱,易折断,且不够美观。

2、因此设计一种与端盖为一体结构,而且可以保证强度且整体外观良好的按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按键结构脆弱且不够美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该按键与端盖设计为一体结构,应力分布合理,不易折断,不易产生误操作,而且通过设计了限位部,可以避免用力过大造成的损坏。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管状电机的端盖,所述端盖包括按键以及端盖本体,所述按键与端盖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按键位于端盖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端盖本体与按键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按键按压动作的空隙,所述空隙的一端贯穿端盖本体的侧壁,空隙的另一端沿端盖本体的周向方向延伸。本申请中的按键与端盖设计为一体结构,按键无需单独安装,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整体外观效果。

3、优选的,所述按键根部的宽度大于按键头部的宽度。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按键具有良好的弹性,而且在按压过程中,只有对按键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够按压按键,可以避免误操作。

4、优选的,所述按键的头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凸起块。凸起块为按键对电子按钮的施力部位,可以更好地传递按压力。

5、优选的,所述凸起块位于按键内侧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按键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位于凸起块上部和下部的限位部。

6、优选的,所述按键的头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波浪纹。这样便于操作人员识别按键的位置,而且在按压按键的时候也可以增大摩擦力,便于施加按压力,避免打滑。

7、优选的,所述空隙的宽度为0.5-2mm。空隙的设计实现在端盖上隔离出按键结构,而且空隙的设计提供了按键按压动作的空间,空隙的宽度决定了按键按压的行程。

8、优选的,所述凸起块的高度为0.3-1mm。

9、优选的,所述空隙包括径向段以及周向段,所述径向段和周向段之间的连接部位圆滑过渡,所述周向段的整体轮廓成弧形。周向段的弧形结构可以保证按键结构从根部到头部的宽度逐渐减少,使得应力分布合理,不容易因为按压力过大而折断,提高了按键的强度。

10、综上所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1、1、通过在端盖上开设空隙,在端盖本体上自然形成按键,按键与端盖本体为一体结构,无需单独安装按键,提高了整体性,减少了成本;

12、2、通过设计了空隙的结构,使的按键的根部宽度大于头部宽度,这样保证按键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可以保证需要一定的外力才可以使按键动作,避免误操作;

13、3、通过设计了凸起块以及限位部,可以避免按压力过大造成的按键以及管状电机上电子按钮的损坏,提高了按键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包括管状电机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按键以及端盖本体,所述按键与端盖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按键位于端盖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端盖本体与按键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按键按压动作的空隙,所述空隙的一端贯穿端盖本体的侧壁,空隙的另一端沿端盖本体的周向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根部的宽度大于按键头部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的头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凸起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块位于按键内侧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按键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位于凸起块上部和下部的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头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波浪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的宽度为0.5-2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块的高度为0.3-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包括径向段以及周向段,所述径向段和周向段之间的连接部位圆滑过渡,所述周向段的整体轮廓成弧形。


技术总结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按键结构脆弱且不够美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电机的按键结构,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管状电机的端盖,所述端盖包括按键以及端盖本体,所述按键与端盖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按键位于端盖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端盖本体与按键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按键按压动作的空隙,所述空隙的一端贯穿端盖本体的侧壁,空隙的另一端沿端盖本体的周向方向延伸。本技术的按键与端盖设计为一体结构,应力分布合理,不易折断,不易产生误操作,而且通过设计了限位部,可以避免用力过大造成的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涛,胡鹏扬,陈绍华,刘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