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压件以及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3826发布日期:2023-11-30 04:0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型材压件以及型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主要涉及光伏组件的安装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型材压件以及型材。


背景技术:

1、太阳能光伏组件包含太阳能电池和围绕在太阳能电池边缘的型材。型材的作用是增强太阳能电池的机械强度、密封太阳能电池边缘。实际安装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型材压件实现具有型材的光伏组件与支架之间的固定,并拼接相邻的光伏组件。

2、现有的光伏组件采用夹具安装时,广泛采用压在边框上方的夹具,这种夹具直接压在型材上方会增加玻璃爆裂的风险,除此之外,在承载过程中,夹具挂钩部分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组件容易滑出。同时现有的用于固定带侧槽型材的一体化型材压件或上下组合式型材压件,其左右两侧需要分别嵌入到型材的侧槽中,由于其宽度尺寸大于光伏组件之间的间距,在拆卸光伏阵列中间型材压件时,即使将组件和型材压件之间的紧固件拧松,也不容易将其从上方取出,只能将型材压件沿着边框方向滑出。而实际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并不是均匀的,甚至会存在承载后变形的问题,这都会使沿着边框方向滑出型材压件变得不方便甚至无法完成,即存在拆卸、更换困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带侧槽的型材且紧固性更强、拆卸更加便捷的型材压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型材压件,用于结合并固定型材,所述型材侧面具有侧槽,型材压件具有相对的顶面、底面以及位于所述顶面与底面之间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顶面的位置具有向所述顶面方向弯曲的第一弯钩,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底面的位置具有向所述底面方向弯曲的第二弯钩,且所述型材压件具有贯穿的紧固孔,所述第一弯钩和所述第二弯钩适于卡入所述侧槽。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弯钩与所述第一侧面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弯钩与所述第一侧面形成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适于卡接所述侧槽的槽口上端,所述第二凹槽适于卡接所述侧槽的槽口下端。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弯钩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弯钩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端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侧槽槽口上端与所述侧槽槽口下端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侧槽上表面与所述侧槽下表面之间具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三距离。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型材压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顶面的位置具有向所述顶面方向弯曲的第三弯钩,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底面的位置具有向所述底面方向弯曲的第四弯钩,所述第三弯钩和所述第四弯钩适于卡入所述侧槽。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三弯钩与所述第二侧面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四弯钩与所述第二侧面形成第四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适于卡接所述侧槽的槽口上端,所述第四凹槽适于卡接所述侧槽的槽口下端。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型材压件包括至少一个压接件和至少一个连接件;其中,所述压接件包括压接部,所述压接部用于和所述侧槽结合;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压接件拼装成所述型材压件;所述压接件和连接件的宽度均小于相邻两所述型材之间在光伏支架上的安装距离。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型材压件包括一个所述压接件和一个所述连接件,所述压接件具有连接槽和连接部之一者,所述连接件具有固定部和设于所述固定部一侧的连接部和连接槽之另一者,所述连接部适于沿所述连接槽的延伸方向滑入所述连接槽中。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型材压件包括两个所述压接件和一个所述连接件,每个所述压接件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件具有固定部和分别设于所述固定部两侧的两个连接部,每个连接部适于沿对应连接槽的延伸方向滑入对应连接槽中,从而所述连接件将两个所述压接件拼装在一起。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型材压件包括两个所述压接件和一个所述连接件,每个所述压接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件具有固定部和分别设于所述固定部两侧的两个连接槽,每个连接部适于沿对应连接槽的延伸方向滑入对应连接槽中,从而所述连接件将两个所述压接件拼装在一起。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型材,包括外框和承载部,所述外框内具有型腔,所述外框侧面具有用于安装型材压件的侧槽,所述侧槽具有槽底,所述侧槽的槽口上端具有朝向所述槽底的第一钩部,所述第一钩部与所述槽底之间形成第一卡口,所述侧槽的槽口下端具有朝向所述槽底的第二钩部,所述第二钩部和所述槽底之间形成第二卡口,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外框之上,用于承载待安装工件。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侧槽的槽口下端与槽口上端上下相对,所述槽底垂直于所述型材底面。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钩部相对于所述型材底面的倾斜角度在10-80°之间,所述第二钩部相对于所述型材底面的倾斜角度在10-80°之间。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型材压件具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具有相对的第一弯钩和第二弯钩,当所述型材与所述型材压件结合时,所述第一弯钩卡入所述第一卡口,所述第二弯钩卡入所述第二卡口。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型材压件和型材之间通过弯钩进行配合,紧固性更强,并且更加便于拆卸。



技术特征:

1.一种型材压件,用于结合并固定型材,所述型材侧面具有侧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压件具有相对的顶面、底面以及位于所述顶面与底面之间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顶面的位置具有向所述顶面方向弯曲的第一弯钩,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底面的位置具有向所述底面方向弯曲的第二弯钩,且所述型材压件具有贯穿的紧固孔,所述第一弯钩和所述第二弯钩适于卡入所述侧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钩与所述第一侧面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弯钩与所述第一侧面形成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适于卡接所述侧槽的槽口上端,所述第二凹槽适于卡接所述侧槽的槽口下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钩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弯钩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端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侧槽槽口上端与所述侧槽槽口下端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侧槽上表面与所述侧槽下表面之间具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三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压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顶面的位置具有向所述顶面方向弯曲的第三弯钩,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底面的位置具有向所述底面方向弯曲的第四弯钩,所述第三弯钩和所述第四弯钩适于卡入所述侧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材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弯钩与所述第二侧面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四弯钩与所述第二侧面形成第四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适于卡接所述侧槽的槽口上端,所述第四凹槽适于卡接所述侧槽的槽口下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压件包括至少一个压接件和至少一个连接件;其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型材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所述压接件和一个所述连接件,所述压接件具有连接槽和连接部之一者,所述连接件具有固定部和设于所述固定部一侧的连接部和连接槽之另一者,所述连接部适于沿所述连接槽的延伸方向滑入所述连接槽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型材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压接件和一个所述连接件,每个所述压接件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件具有固定部和分别设于所述固定部两侧的两个连接部,每个连接部适于沿对应连接槽的延伸方向滑入对应连接槽中,从而所述连接件将两个所述压接件拼装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型材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压接件和一个所述连接件,每个所述压接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件具有固定部和分别设于所述固定部两侧的两个连接槽,每个连接部适于沿对应连接槽的延伸方向滑入对应连接槽中,从而所述连接件将两个所述压接件拼装在一起。

10.一种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和承载部,所述外框内具有型腔,所述外框侧面具有用于安装型材压件的侧槽,所述侧槽具有槽底,所述侧槽的槽口上端具有朝向所述槽底的第一钩部,所述第一钩部与所述槽底之间形成第一卡口,所述侧槽的槽口下端具有朝向所述槽底的第二钩部,所述第二钩部和所述槽底之间形成第二卡口,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外框之上,用于承载待安装工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槽的槽口下端与槽口上端上下相对,所述槽底垂直于所述型材底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部相对于所述型材底面的倾斜角度在10-80°之间,所述第二钩部相对于所述型材底面的倾斜角度在10-80°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压件具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具有相对的第一弯钩和第二弯钩,当所述型材与所述型材压件结合时,所述第一弯钩卡入所述第一卡口,所述第二弯钩卡入所述第二卡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型材压件以及型材,型材压件用于结合并固定型材,型材侧面具有侧槽,型材压件具有相对的顶面、底面以及位于顶面与底面之间的第一侧面,第一侧面靠近顶面的位置具有向顶面方向弯曲的第一弯钩,第一侧面靠近底面的位置具有向底面方向弯曲的第二弯钩,且型材压件具有贯穿的紧固孔,第一弯钩和第二弯钩适于卡入侧槽。

技术研发人员:高纪凡,肖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