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0394发布日期:2023-08-20 18:2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直线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尤其涉及一种直线电机。


背景技术:

1、电机主要包括旋转电机及直线电机,目前在芯片半导体、光学、新能源等行业的产品生产与检测等环节中,对生产设备的定位精度、响应速度及极加减速的要求越来越高,即带来了更高推力更高定位精度电机的需求,而直线电机由于不需要把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的附加装置,在需要直线运动的地方,直线电机可以实现直接传动,且直线电机的线圈部与磁体之间始终保持不接触,因而使得直线电机系统本身的结构大为简化,重量和体积大大下降、定位精度高且灵敏度高,比之旋转电机应用更加广泛。

2、直线电机属于零传动系统,直接产生高速运动,与旋转电机相比,更容易产生热量,发热造成的推力降低、磁轨退磁及灵敏度降低等问题制约了直线电机的发展,因此需要开发冷却方式以降低直线电机的工作温度,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冷却方式为吹气冷却,如在直线电机中安装风扇或散热板,将冷空气吹至线圈表面,但该方法显著增大了直线电机的整体体积,需要在生产设备中占用更大的空间,反而可能会减小直线电机的推力密度。

3、因此,亟需一种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整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及推力密度的直线电机。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直线电机,包括:

4、磁轨,所述磁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永磁体及第二永磁体;

5、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线圈部及顶盖,所述线圈部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二永磁体之间,所述顶盖的底部连接于所述线圈部的顶部,所述顶盖内部开设有气流通道,气体经所述气流通道流向所述线圈部以及所述磁轨,所述气流通道内间隔设置有若干鳍片,且若干所述鳍片能传导所述线圈部的热量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6、作为优选地,若干所述鳍片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鳍片之间形成分流通道,所述第一方向与气体流通方向相垂直。

7、作为优选地,若干所述鳍片成组设置,多组所述鳍片沿气体流通方向间隔设置。

8、作为优选地,所述顶盖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缝隙,所述气流通道中的气体经若干所述缝隙流向所述线圈部和所述磁轨。

9、作为优选地,若干所述缝隙对应连通于多组所述鳍片之间形成的间隙。

10、作为优选地,所述顶盖包括上顶盖和下顶盖,所述下顶盖的底部连接于所述线圈部的顶部,所述上顶盖的底部连接于所述下顶盖的顶部,所述上顶盖中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下顶盖的上端面贴合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11、作为优选地,若干所述鳍片均连接于所述下顶盖;或者,若干所述鳍片均连接于所述上顶盖和所述下顶盖。

12、作为优选地,所述上顶盖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分流腔室,气体进入所述分流腔室后能够流向每个所述分流通道。

13、作为优选地,所述上顶盖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于所述分流腔室。

14、作为优选地,所述鳍片包括第一鳍片和第二鳍片,所述第一鳍片设置于所述下顶盖的顶部,所述第二鳍片设置于所述下顶盖的侧部。

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线电机包括磁轨和本体,磁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永磁体及第二永磁体,本体包括线圈部及顶盖,线圈部间隔设置于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顶盖的底部连接于线圈部的顶部,顶盖内部开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间隔设置有若干鳍片,且若干鳍片能够将顶盖的热量传递至气流通道中,气体进入气流通道后带走顶盖内壁及鳍片上的热量,之后流向线圈部及磁轨中,进一步吸取热量。通过在顶盖内部设置气流通道且在气流通道中设置若干鳍片,在直线电机整体体积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顶盖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顶盖的散热效率,提高了直线电机整体的散热效率,进而使得直线电机获得了更高的推力密度。



技术特征:

1.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鳍片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鳍片之间形成分流通道,所述第一方向与气体流通方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鳍片成组设置,多组所述鳍片沿气体流通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0)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缝隙(131),所述气流通道中的气体经若干所述缝隙(131)流向所述线圈部(11)和所述磁轨(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缝隙(131)对应连通于多组所述鳍片之间形成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0)包括上顶盖(12)和下顶盖(13),所述下顶盖(13)的底部连接于所述线圈部(11)的顶部,所述上顶盖(12)的底部连接于所述下顶盖(13)的顶部,所述上顶盖(12)中开设有第一凹槽(121),所述第一凹槽(121)与所述下顶盖(13)的上端面贴合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鳍片均连接于所述下顶盖(1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盖(12)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分流腔室(122),气体进入所述分流腔室(122)后能够流向每个所述分流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盖(12)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123),所述进气口(123)连通于所述分流腔室(12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包括第一鳍片(14)和第二鳍片(15),所述第一鳍片(14)设置于所述下顶盖(13)的顶部,所述第二鳍片(15)设置于所述下顶盖(13)的侧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线电机,包括磁轨和本体,磁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永磁体及第二永磁体,本体包括线圈部及顶盖,线圈部间隔设置于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顶盖的底部连接于线圈部的顶部,顶盖内部开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间隔设置有若干鳍片,且若干鳍片能够将顶盖的热量传递至气流通道中,压缩气体进入气流通道后带走顶盖内壁及鳍片上的热量,之后流向线圈部及磁轨中,对其进行进一步冷却。通过在顶盖内部设置气流通道且在气流通道中设置若干鳍片,在直线电机整体体积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顶盖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顶盖的散热效率,提高了直线电机整体的散热效率,进而使得直线电机获得了更高的推力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琦凯,周万里,石佳蒙,印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雅科贝思精密机电(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