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索结构光伏发电支撑系统的端部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53620发布日期:2023-08-18 07:4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用于索结构光伏发电支撑系统的端部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尤其涉及用于索结构光伏发电支撑系统的端部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1、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支撑系统是为了使整个光伏发电系统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结合建设地点的地理、气候及太阳能资源条件,将太阳能组件以一定的朝向,排列方式及间距固定住的支撑结构。

2、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索结构光伏发电支撑系统的端部支架结构大多是直立柱与斜拉索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以下缺陷:

3、1、斜拉索下部的桩基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实际工程中,桩基的水平位移往往难以满足现行规范的变形要求;尤其是在土质不太理想(由土质松散等原因导致土体抗性变能力较差)的情况下,若为满足桩基在现行规范的水平方向上的变形规定减少桩基的水平荷载,则需要桩基采用较大直径,这给工程造成了较高的不必要成本。

4、2、斜拉索的上部空间是没有利用的,对这部分空间造成了浪费;上部空间无法布置光伏板,降低了单位面积的发电量;下部空间因为有斜拉索的存在,也无法作为通道使用。

5、因此,如何在不增加桩基直径的前提下,使得桩基满足现行规范的变形要求,且提高斜拉索上、下部的空间利用率,实现降低桩基的材料成本以及单位面积的发电量,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索结构光伏发电支撑系统的端部支架结构,用以减少桩基的水平荷载,可在不增加桩基直径的前提下满足桩基在现行规范的水平方向上的变形规定,实现减少桩基的材料成本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高光伏发电厂的空间使用率,从而提高单位占地面积的发电量。

3、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索结构光伏发电支撑系统的端部支架结构,包括若干直立柱,每一所述直立柱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独立基础,每一所述直立柱的顶部分别连接有横梁,每一所述横梁上分别连接有一根水平拉锁和两根斜拉索,两根所述斜拉索的底端锚入一承台内,每一所述承台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抗拔桩;

4、相邻的所述直立柱之间通过若干系杆相连接,所述系杆和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立柱之间设置有交叉支撑,使若干所述直立柱形成整体;

5、每一所述横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悬挑梁,每一所述悬挑梁通过至少一个斜撑与其对应所述直立柱固定连接;在每一所述悬挑梁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光伏板。

6、较佳地,所述斜拉索、所述悬挑梁以及所述斜撑位于所述直立柱的同一侧。

7、较佳地,位于端部的所述悬挑梁,一端与其对应的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外挑设置,使得所述悬挑梁形成遮棚。

8、较佳地,所述悬挑梁的横截面积和斜撑的横截面积相同。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设计,具有以下优点,可减少承台和抗拔桩的水平荷载,即减少了桩基承担的水平荷载,在不增加桩基直径的前提下能满足桩基水平承载力,从而可以节省桩基的材料成本。

11、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设计,斜拉索的上、下部空间得以利用,进而提高整体的空间利用率。由于很多发电厂的场地有限,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大大提高了发电厂的空间使用率,提高了单位占地面积的发电量。



技术特征:

1.用于索结构光伏发电支撑系统的端部支架结构,包括若干直立柱,每一所述直立柱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独立基础,每一所述直立柱的顶部分别连接有横梁,每一所述横梁上分别连接有一根水平拉锁和两根斜拉索,两根所述斜拉索的底端锚入一承台内,每一所述承台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抗拔桩;相邻的所述直立柱之间通过若干系杆相连接,所述系杆和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立柱之间设置有交叉支撑,使若干所述直立柱形成整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索结构光伏发电支撑系统的端部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索、所述悬挑梁以及所述斜撑位于所述直立柱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索结构光伏发电支撑系统的端部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悬挑梁,一端与其对应的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外挑设置,使得所述悬挑梁形成遮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索结构光伏发电支撑系统的端部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的横截面积和斜撑的横截面积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用于索结构光伏发电支撑系统的端部支架结构,包括若干直立柱,每一所述直立柱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独立基础,每一所述直立柱的顶部分别连接有横梁,每一所述横梁上分别连接有一根水平拉锁和两根斜拉索,两根所述斜拉索的底端锚入一承台内,每一所述承台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抗拔桩;相邻的所述直立柱之间通过若干系杆相连接,所述系杆和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立柱之间设置有交叉支撑,使若干所述直立柱形成整体;每一所述横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悬挑梁。本技术可减少承台和抗拔桩的水平荷载,即减少了桩基承担的水平荷载,在不增加桩基直径的前提下能满足桩基水平承载力,从而可以节省桩基的材料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