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内循环电动机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42709发布日期:2023-07-12 22:5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冷内循环电动机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动机散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冷内循环电动机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1、电动机在运行时主要是线圈和转子部位产生热量,现有的电动机换热装置主要是通过经过电动机的壳体外侧的换热气流与冷却器交换热量来对电动机进行散热,也有部分电动机采用水冷散热。

2、现在也有一部分采用内循环散热机构,如专利cn111641292a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散热发电机,其包括电机壳、内循环导热机构和散热机构(400),电机壳由两端开口呈圆筒状的内壳(200)和封闭的外壳(300)组成,内壳(200)布置在外壳(300)内,内壳(200)中装有转子(500)和定子(600),转子(500)安装在转轴(100)上,定子(600)固定在内壳(200)内壁上,内循环导热机构用于将内壳(200)中转子(500)产生的热量循环传导至散热机构(400)上,散热机构(400)布置在外壳(300)上用于将热量散发到外界;

3、但其结构比较复杂,对电动机的改造非常大,不仅需要对电动机内部进行改造,还需要在外部增加散热机构(400),生产成本势必增加很多,可能不太容易应用到实际产业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冷内循环电动机散热机构,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问题。

2、一种风冷内循环电动机散热机构,包括电动机本体,所述电动机本体包括壳体、转子、定子以及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叶片,所述叶片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上,所述导流罩以及所述定子的外壁上分别均匀设置若干个第一通风槽和第二通风槽,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与第一通风槽、第二通风槽对应的若干个第一散热槽,所述第一通风槽、第二通风槽与第一散热槽对应后形成外循环通道,所述外循环通道和所述转子与定子之间的内循环通道连通,以形成风冷内循环。

3、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槽包括若干个散热小槽体。

4、优选的,所述转子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散热槽。

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冷内循环电动机散热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改造等特点,无需对现有机构做大的改动,只需增加导流罩以及相应开设通风槽和第一散热槽即可完成内循环散热,成本低,便于生产,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风冷内循环电动机散热机构,包括电动机本体,所述电动机本体包括壳体(1)、转子(2)、定子(3)以及转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上设有叶片(5),所述叶片(5)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有导流罩(6),所述导流罩(6)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壁上,所述导流罩(6)以及所述定子(3)的外壁上分别均匀设置若干个第一通风槽(61)和第二通风槽(31),所述壳体(1)内壁上设有与第一通风槽(61)、第二通风槽(31)对应的若干个第一散热槽(11),所述第一通风槽(61)、第二通风槽(31)与第一散热槽(11)对应后形成外循环通道(7),所述外循环通道(7)和所述转子(2)与定子(3)之间的内循环通道(8)连通,以形成风冷内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内循环电动机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槽(11)包括若干个散热小槽体(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内循环电动机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散热槽(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动机散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冷内循环电动机散热机构,包括电动机本体,电动机本体包括壳体、转子、定子以及转轴,转轴上设有叶片,叶片与壳体之间设有导流罩,导流罩固定在壳体内壁上,导流罩以及定子的外壁上分别均匀设置若干个第一通风槽和第二通风槽,壳体内壁上设有与第一通风槽、第二通风槽对应的若干个第一散热槽,第一通风槽、第二通风槽与第一散热槽对应后形成外循环通道,外循环通道和转子与定子之间的内循环通道连通,以形成风冷内循环,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改造等特点,无需对现有机构做大的改动,只需增加导流罩以及相应开设通风槽和第一散热槽即可完成内循环散热,成本低,便于生产,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涛,陈志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州市等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