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8060发布日期:2023-11-17 19:0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泵电机水冷,尤其涉及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


背景技术:

1、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其内部元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由于电机相对密闭,热量散发速度较慢,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减少电机的使用寿命,由于使用中电机会发热,因而需要对电机冷却,冷却的方法有在电机上开设多个散热孔,或利用风力加速空气流通速度进行散热,这些方法散热的速度较慢,需要一种水泵电机水冷结构来提高热量的散发。

2、目前使用的电机水冷结构都性能较完善,并且都能快速的将电机产生的热量带着,而长时间进行冷散热,液体中存在杂质,长期下来会形成水垢,可能会导致内部的堵塞,而且难以进行处理,为此提出了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安装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一侧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一端连接有内液腔,所述内液腔内运动设置有刮片,所述刮片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侧连接有防护罩,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底侧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脚。

4、优选的,所述内液腔开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内液腔为“u”型内腔,所述内液腔的一侧开设有出液端,所述出液端和所述进液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内液腔两侧的高位处,有益于两处端口的水杂质较少,能方便进行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5、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侧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连通在所述内液腔的底位处,所述内液腔内设置有降温液,有益于积蓄在内液腔底部的杂质跟快速的进行清理,减少堆积的可能。

6、优选的,所述刮片移动连接在所述内液腔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刮片之间,所述密封圈的一侧固定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密封连接在所述内液腔的端口处,有益于减少内液腔一侧液体泄漏的频率。

7、优选的,所述支撑脚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侧,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底板在同一水平线上,有益于将外壳的位置架高,方便排污口的杂质排放。

8、优选的,所述外壳外表面的一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防护罩螺纹连接在所述外螺纹处,所述防护罩的一侧还安装有散热片,有益于密封圈的限位,并且增加内部的散热效果。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内液腔的液体可以带走内部的热量,并且进液口和出液端能持续的进行液体传送,能持续的进行散热,通过密封圈可以封堵住内液腔减少泄露,通过刮片可以在拆卸过程中之间将内部的水垢同时进行刮取下来,从而完成内部的清洁。

11、本实用新型,减少了长期进行水冷降温后,水垢将内部进行堵塞的可能,降低了装置内的水垢难以清理的效果,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能持续的带走内部热量,也提高了装置内杂质清理起来方便快捷的效果。



技术特征:

1.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液腔(11)开设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内液腔(11)为“u”型内腔,所述内液腔(11)的一侧开设有出液端(5),所述出液端(5)和所述进液口(3)分别开设在所述内液腔(11)两侧的高位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侧开设有排污口(12),所述排污口(12)连通在所述内液腔(11)的底位处,所述内液腔(11)内设置有降温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9)移动连接在所述内液腔(11)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杆(8)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圈(13)和所述刮片(9)之间,所述密封圈(13)的一侧固定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密封连接在所述内液腔(11)的端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7)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底侧,所述支撑脚(7)与所述底板(6)在同一水平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外表面的一端开设有外螺纹(10),所述防护罩(2)螺纹连接在所述外螺纹(10)处,所述防护罩(2)的一侧还安装有散热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水泵电机水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型水泵电机水冷结构,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安装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一侧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一端连接有内液腔,所述内液腔内运动设置有刮片,所述刮片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侧连接有防护罩,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底侧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脚,本技术,减少了长期进行水冷降温后,水垢将内部进行堵塞的可能,降低了装置内的水垢难以清理的效果,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能持续地带走内部热量,也提高了装置内杂质清理起来方便快捷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孙宁,谢群,齐江,杜瑞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乐(常州)水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