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7207发布日期:2023-09-27 19:3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


背景技术:

1、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隧道中进行施工时,为了保持电力供应,需要使用配电箱进行相应的配电工作,同时,可以对供电的电气设备进行良好地保护,防止隧道施工环境下,造成配电设备发生损坏,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2、隧道供电配电箱在工作的过程中,将线路引入配电箱内时,需要打开柜门,以确保相应的线路可以引入相应的供电插口位置,工作一段时间后,隧道内施工引起的粉尘会进入供电插口内,其中导电的粉尘作用下,可能对电气元件形成干扰,影响工作的稳定性;

3、隧道供电配电箱在使用时,需要进行运送作业,在运送的过程中,由于配电箱的支架与其固定,运输的时候,需要的运输空间较大,且运输中只有通过人工抬起搬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通过设置外保护框、柔性前板、支撑架和连接杆,解决了隧道供电配电箱防尘能力不够,且运输不便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包括外保护框、柔性前板、支撑架和连接杆,所述外保护框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底板,所述外保护框的一侧呈开口设置,且外保护框呈开口设置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柔性前板,所述柔性前板远离外保护框的一侧呈矩形阵列固定连通有薄膜套,所述支撑底板的两端皆设置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工作时,通过外保护框将配电箱主体保护在其中,通过柔性前板,将外保护框的前部封闭,通过两个支撑架配合连接杆,使得支撑架支撑限制在外保护框下方,将外保护框内的配电箱主体支撑在隧道内地面上。

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中央固定有配电箱主体,所述外保护框和配电箱主体的顶部共同固定有顶板,支撑底板在工作时,通过配电箱主体固定在其上,通过顶板将外保护框上部封闭。

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底面的两端部皆固定有限制条,所述限制条的两端皆转动连接有滚轮,支撑底板在工作时,通过限制条限制支撑架,通过滚轮将外保护框和配电箱主体支撑在隧道内地面上。

6、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前板远离薄膜套的一侧固定有封闭框,所述封闭框活动连接在外保护框内,所述薄膜套远离柔性前板的一端部固定有弹性松紧环,柔性前板在工作时,通过封闭框配合,将柔性前板将外保护框前部封闭,通过弹性松紧环收束相应的薄膜套。

7、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前板的顶部固定有柔性条,所述柔性条的上部与顶板固定,所述柔性前板的底部固定有柔性磁条,柔性前板在工作时,通过柔性条连接在顶板上,通过柔性磁条吸附在支撑底板上。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上部活动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支撑架上连接块分别固定在支撑底板的两端部,支撑架在工作时,通过连接块连接在支撑底板上,使得支撑架可以在支撑底板外侧转动。

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架内的下部皆固定有横杠,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皆固定有卡框,所述卡框活动连接在横杠外侧,支撑架在工作时,通过横杠和连接杆活动连接,配合限制支撑架。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保护框和柔性前板,解决了隧道供电配电箱防尘能力不够的问题,拉动柔性磁条,将柔性前板从外保护框上拉开,随后拉开弹性松紧环,将供电和输电线路等,插入薄膜套中,再导到配电箱主体内,进行相应的供电操作,完成后,将封闭框卡到外保护框内,随后通过柔性磁条吸附在支撑底板上,使得外保护框的前部封闭,使得隧道供电配电箱防尘能力更好,使用时的稳定性更好。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保护框、支撑架和连接杆,解决了隧道供电配电箱运输不便的问题,运输配电箱主体时,将卡框从横杠上取下,使得两个支撑架之间接触限制,通过升降设备,支撑好支撑底板,转动支撑架,使得支撑架转动到接触外保护框,通过限制条配合滚轮支撑在隧道内地面上,通过推动外保护框,使得配电箱主体可以在隧道内地面上进行活动,降低运输时配电箱占用的空间,且可以直接推动运送,运输更加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包括外保护框(1)、柔性前板(2)、支撑架(3)和连接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框(1)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底板(101),所述外保护框(1)的一侧呈开口设置,且外保护框(1)呈开口设置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柔性前板(2),所述柔性前板(2)远离外保护框(1)的一侧呈矩形阵列固定连通有薄膜套(201),所述支撑底板(101)的两端皆设置有支撑架(3),两个所述支撑架(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01)的顶部中央固定有配电箱主体(104),所述外保护框(1)和配电箱主体(104)的顶部共同固定有顶板(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01)底面的两端部皆固定有限制条(102),所述限制条(102)的两端皆转动连接有滚轮(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前板(2)远离薄膜套(201)的一侧固定有封闭框(205),所述封闭框(205)活动连接在外保护框(1)内,所述薄膜套(201)远离柔性前板(2)的一端部固定有弹性松紧环(20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前板(2)的顶部固定有柔性条(203),所述柔性条(203)的上部与顶板(105)固定,所述柔性前板(2)的底部固定有柔性磁条(2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的上部活动连接有连接块(301),两个所述支撑架(3)上连接块(301)分别固定在支撑底板(101)的两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架(3)内的下部皆固定有横杠(302),所述连接杆(4)的两端皆固定有卡框(401),所述卡框(401)活动连接在横杠(302)外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供电配电箱,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外保护框、柔性前板、支撑架和连接杆,外保护框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底板,外保护框的一侧呈开口设置,且外保护框呈开口设置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柔性前板,柔性前板远离外保护框的一侧呈矩形阵列固定连通有薄膜套,支撑底板的两端皆设置有支撑架,两个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本技术通过设置外保护框、柔性前板、支撑架和连接杆,解决了隧道供电配电箱防尘能力不够,且运输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优点为:配电箱防尘能力更好,且使用时运输更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李朝鹏,段晓辉,张伟,翟仁技,双志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