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71490发布日期:2023-12-14 08:5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缆隧道,特别涉及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长,边缘外扩,市区电力负荷需求日益增长。早起城市外围分布的高压、特高压架空线路虽缓解了城市的电力供电需求,但高压架空线路影响城市市容市貌,占用地上空间较大,安全距离要求较高,市内无法继续沿用。因此,城市周边110至500千伏高压电力电缆及其配套设施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用于敷设电力电缆的电缆隧道等的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2、电力电缆的配套设施电缆隧道均修建于地下,建设困难较大,对路面及上层绿化带等建筑破坏较大,开挖面积大造价较高,因此为了减少经济损失,电缆隧道一般需修建成适应本期及远期敷设需求的尺寸,满足电缆的基本敷设要求,并保证电缆安全稳定的运行。同时,由于电力电缆的敷设要求较高,110kv与330kv电压等级的电缆敷设要求不同。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用于敷设330电压等级的双仓电缆隧道。

3、明挖法建造的电缆隧道大多用于110kv电缆等级的小断面隧道,虽占用地下空间小,但该断面下的电缆隧道内空间较小,可敷设电缆回数较少,施工和运维人员工作空间较小。但如今城市地下电网扩建飞速,电压等级逐步升高,小断面隧道无法满足电缆敷设乃至供电需求。对于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本身电缆直径较大,且需要设置专门用于放置接头的接头层,大大限制了隧道内电缆敷设回数及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明挖法建造的电缆隧道无法满足高电压的供电需求及电力设施改造的问题,所述布置结构包括:

2、分别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两侧的电缆层,所述电缆层沿平行所述电缆隧道延伸方向设置,两侧的电缆层之间设有人员通道,且两侧的电缆层轴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间距;

3、分别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两侧的电缆接头层,所述电缆接头层沿平行所述电缆隧道延伸方向设置,两侧的电缆接头层中轴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间距。

4、优选的,所述电缆层包括:

5、固定在所述设备安装仓侧壁的电缆层横担组;

6、设置在所述电缆层横担组上的电缆组;

7、所述电缆接头层包括:

8、固定在所述设备安装仓两侧的电缆接头层横担组;

9、设置在所述电缆接头层横担组上的电缆接头组。

10、优选的,所述电缆层横担组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内部侧壁的第一电缆横担和第二电缆横担;

11、所述电缆组包括:

12、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缆横担上的第一电缆;

13、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缆横担上的第二电缆。

14、优选的,所述电缆接头层横担组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缆横担和所述第二电缆横担之间。

15、优选的,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内部两侧的弱电层;

16、所述弱电层包括:

17、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侧壁的弱电横担组;

18、分别设置在所述弱点横担组上方的弱电槽盒组。

19、优选的,位于相对侧壁的两个所述弱点槽盒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间距,所述第二弱电横担到所述第三电缆横担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间距,所述第一预设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间距。

20、优选的,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内部两侧底端的排水沟。

21、优选的,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

22、与所述设备安装仓内部顶端滑动连接的巡查机器人;

23、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内部顶端的若干个干粉灭火器,所述干粉灭火器沿平行所述电缆隧道延伸方向均匀排布;

24、所述巡查机器人用于获取所述设备安装仓内的实时视频图像。

25、优选的,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内部顶端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沿平行所述电缆隧道延伸方向均匀排布;

26、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设备安装仓内温度。

27、本申请提供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所述布置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两侧的电缆层,所述电缆层沿平行所述电缆隧道延伸方向设置,两侧的电缆层之间设有人员通道,且两侧的电缆层轴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间距;分别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两侧的电缆接头层,所述电缆接头层沿平行所述电缆隧道延伸方向设置,两侧的电缆接头层中轴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间距。本申请通过上述布置结构解决了电缆隧道空间较小导致的无法满足电缆回数需求的问题,降低了地下电力设备维修及更换的操作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分别设置在电缆隧道内部的两个设备安装仓中,两个设备安装仓相邻设置,所述布置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层(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层横担组(11)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内部侧壁的第一电缆横担(111)和第二电缆横担(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接头层横担组(21)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缆横担(111)和所述第二电缆横担(1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内部两侧的弱电层(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相对侧壁的两个所述弱点槽盒组(3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间距,所述第二弱电横担(312)到所述第三电缆横担(113)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间距,所述第一预设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内部两侧底端的排水沟(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内部顶端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7),所述温度传感器(7)沿平行所述电缆隧道延伸方向均匀排布;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仓电缆隧道的布置结构,所述布置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两侧的电缆层,所述电缆层沿平行所述电缆隧道延伸方向设置,两侧的电缆层之间设有人员通道,且两侧的电缆层轴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间距;分别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仓两侧的电缆接头层,所述电缆接头层沿平行所述电缆隧道延伸方向设置,两侧的电缆接头层中轴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间距。本申请通过上述布置结构解决了电缆隧道空间较小导致的无法满足电缆回数需求的问题,降低了地下电力设备维修及更换的操作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愉茜,刘斌,詹源,张光弢,王胜利,张林,崔寒珺,王昊,孙杰,杨振,巨迪,吕建党,郭昊阳,常昊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