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61994发布日期:2024-03-28 18:4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力应用,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1、箱式变电站扮演着配电网传输电能的重要角色。当变电站或柱上变压器发生故障,被迫紧急停止运行,需要尽快恢复送电,增加供电可靠性,或者小区电源优化改造,需要对原有供电设备连续多日停电施工,为了保证正常用电,作为临时备用电源的箱式变电站则必不可少。现有的技术中,变电站的移动基础仅能够在较为平坦地势中工作,且功能性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基本框架(1),基本框架(1)的下端设置有电动调节轮(7)和万向轮(8),基本框架(1)的侧面设置有折叠操作平台(5)、箱式变电站外壳(6)和夜间照明装置(9),基本框架(1)的中部设置有储能设备(11);所述基本框架(1)下端设置有可调节支撑底脚(2)。

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基本框架(1)采用钢框架。

4、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节支撑底脚(2)采用设有闭锁装置的液压可调节支撑底脚。

5、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基本框架(1)为矩形框架。

6、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节支撑底脚(2)为六个,矩形框架每边两侧各两个调节支撑底脚(2)。

7、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调节轮(7)为两个,设置在基本框架(1)后端两侧;所述万向轮(8)为四个,其中两个万向轮(8)设置在基本框架(1)前端两侧,另两个万向轮(8)设置在基本框架(1)中部两侧。

8、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基本框架(1)下端设置有涉水漏电保护报警装置(10)。

9、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夜间照明装置(9)采用360°旋转夜间照明装置。

10、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基本框架(1)的上端设置有水平仪(4)。

11、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操作平台(5)采用带液压杆的平板,平板上端与基本框架(1)上端铰接。

12、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操作平台(5)采用环氧树脂绝缘板操作平台。

13、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储能设备(11)采用蓄电池。

14、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箱式变电站外壳(6)设置在基本框架(1)的侧面中部,折叠操作平台(5)设置在箱式变电站外壳(6)两侧,夜间照明装置(9)设置在箱式变电站外壳(6)上端。

15、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基本框架(1)包括中部框架和两侧框架,中部框架与两侧框架连接处对应设置有侧连接插块和侧连接插槽,侧连接插块与侧连接插槽通过侧连接紧固件相连。

16、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中部框架包括左框架和右框架,左框架与右框架连接处对应设置有中部连接插块和中部连接插槽,中部连接插块与中部连接插槽通过中部连接紧固件相连。

17、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基本框架(1)的侧面设置有折叠操作平台(5),折叠操作平台(5)未升起时,即竖直状态,起到封闭平台的作用,实现对带电设备的保护。折叠操作平台(5)升起,即水平状态,作为操作平台,同时操作人可进入箱式变电站内。

19、本实用新型基本框架(1)的中部设置有储能设备(11),在无电源情况下为各类功能供电。

20、本实用新型基本框架(1)的下端设置有电动调节轮(7)和万向轮(8);实现移动基础在地面上水平移动并可改变方向。

21、本实用新型基本框架(1)的侧面设置有夜间照明装置(9),便于夜间作业。

22、本实用新型基本框架(1)下端设置有可调节支撑底脚(2),实现垂直地面方向调节高度,基础需要移动时收回。便于非平坦地势中工作。



技术特征:

1.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包括基本框架(1),其特征在于基本框架(1)的下端设置有电动调节轮(7)和万向轮(8),基本框架(1)的侧面设置有折叠操作平台(5)、箱式变电站外壳(6)和夜间照明装置(9),基本框架(1)的中部设置有储能设备(11);所述基本框架(1)下端设置有可调节支撑底脚(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底脚(2)采用设有闭锁装置的液压可调节支撑底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框架(1)为矩形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调节轮(7)为两个,设置在基本框架(1)后端两侧;所述万向轮(8)为四个,其中两个万向轮(8)设置在基本框架(1)前端两侧,另两个万向轮(8)设置在基本框架(1)中部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框架(1)下端设置有涉水漏电保护报警装置(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框架(1)的上端设置有水平仪(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操作平台(5)采用带液压杆的平板,平板上端与基本框架(1)上端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变电站外壳(6)设置在基本框架(1)的侧面中部,折叠操作平台(5)设置在箱式变电站外壳(6)两侧,夜间照明装置(9)设置在箱式变电站外壳(6)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框架(1)包括中部框架和两侧框架,中部框架与两侧框架连接处对应设置有侧连接插块和侧连接插槽,侧连接插块与侧连接插槽通过侧连接紧固件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框架包括左框架和右框架,左框架与右框架连接处对应设置有中部连接插块和中部连接插槽,中部连接插块与中部连接插槽通过中部连接紧固件相连。


技术总结
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属于电力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一体化箱式变电站移动设备。本技术包括基本框架(1),基本框架(1)的下端设置有电动调节轮(7)和万向轮(8),基本框架(1)的侧面设置有折叠操作平台(5)、箱式变电站外壳(6)和夜间照明装置(9),基本框架(1)的中部设置有储能设备(11);所述基本框架(1)下端设置有可调节支撑底脚(2)。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勇,刘莹,朱波,魏洪振,刘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大勇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