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20803发布日期:2024-01-06 23:1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缆转接箱,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


背景技术:

1、电缆转接箱是将电缆分接或转接的装置,主要起电缆分接作用和电缆转接作用,在一条距离比较长的线路上有多根小面积电缆往往会造成电缆使用浪费,于是在出线到用电负荷中,往往使用主干大电缆出线,然后在接近负荷的时候,使用电缆转接箱将主干电缆分成若干小面积电缆,由小面积电缆接入负荷,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电缆转接箱通常缺少便于对转接箱内部情况进行检查的结构,不便于使用者快捷的对转接箱内部情况进行检查。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具备便于使用者快捷检查箱体内部情况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电缆转接箱通常缺少便于对转接箱内部情况进行检查的结构,不便于使用者快捷的对转接箱内部情况进行检查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包括箱体、箱门、底板和若干铜排,所述箱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于箱体前侧的左侧,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箱体内壁的后侧,若干所述铜排均固定连接于底板的前侧,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的顶部设置有封闭组件,所述箱体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固位组件,所述壳体右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第二通口。

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封闭组件包括封板和握把,所述握把固定连接于封板底部的右侧,所述封板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位块。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固位组件包括拉簧和两个固位卡杆,两个所述固位卡杆分别固定连接于拉簧的前侧与后侧,所述固位卡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开设有限位通口,所述限位通口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活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位件,所述固位卡杆与固位块配合使用。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口的内腔设置有控位杆,所述控位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控位件配合使用的控位柱,所述封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条。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控位杆靠近第二通口内壁的一侧与第二通口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横杆的底部与控位件顶部的表面相接触,所述控位柱靠近控位件内壁的一侧与控位件的内壁相接触。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封板设置于观察口的顶部,所述封板的底部与箱体内壁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封板靠近限位条内壁的一侧与限位条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限位条的底部与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固位卡杆靠近第一通口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口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固位卡杆靠近固位块的一侧与固位块的表面相接触,所述限位杆靠近限位通口内壁的一侧与限位通口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限位杆的顶部与壳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观察口、封闭组件、壳体、固位组件、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的配合使用,向右按压控位杆,带动横杆向右移动,横杆带动控位柱向有移动,控位柱通过控位件带动两个活动块向着两个活动块相反的方向移动,解决了现有电缆转接箱通常缺少便于对转接箱内部情况进行检查的结构,不便于使用者快捷的对转接箱内部情况进行检查的问题。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封闭组件,能够在无需对观察口进行使用时,对观察口处进行封闭。

12、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位组件,能够配合固位块使用,当固位卡杆对固位块的位置进行固定后,固定封板的位置。

13、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位杆,能够带动横杆进行移动,通过设置横杆,能够带动控位柱进行移动,通过设置控位柱,能够带动控位件进行移动。

14、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通口,能够对控位杆的位置进行限制,通过设置控位件,能够带动活动块进行移动。

15、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封板,能够在无需对观察口进行使用时,对观察口处进行封闭,通过设置观察口,能够便于使用者对箱体内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设置限位条,能够对封板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16、7、本实用新型通过固位卡杆,能够配合固位块使用,当固位卡杆与固位块相接触后,对固位块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对封板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固位卡杆可对拉簧进行拉伸,通过设置拉簧,拉簧在受到固位卡杆的拉伸后产生拉力,对固位卡杆起到复位作用,通过设置限位杆,能够配合限位通口使用,对活动块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防止活动块移动时发生位置的偏移。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包括箱体(1)、箱门(2)、底板(3)和若干铜排(4),所述箱门(2)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于箱体(1)前侧的左侧,所述底板(3)固定连接于箱体(1)内壁的后侧,若干所述铜排(4)均固定连接于底板(3)的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观察口(5),所述观察口(5)的顶部设置有封闭组件(6),所述箱体(1)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7),所述壳体(7)的内腔设置有固位组件(8),所述壳体(7)右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口(9),所述壳体(7)的左侧开设有第二通口(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组件(6)包括封板(601)和握把(602),所述握把(602)固定连接于封板(601)底部的右侧,所述封板(601)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位块(6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组件(8)包括拉簧(801)和两个固位卡杆(802),两个所述固位卡杆(802)分别固定连接于拉簧(801)的前侧与后侧,所述固位卡杆(80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块(803),所述活动块(803)的底部开设有限位通口(804),所述限位通口(804)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杆(805),所述活动块(80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位件(806),所述固位卡杆(802)与固位块(603)配合使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口(10)的内腔设置有控位杆(11),所述控位杆(1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杆(12),所述横杆(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控位件(806)配合使用的控位柱(13),所述封板(60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条(1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位杆(11)靠近第二通口(10)内壁的一侧与第二通口(10)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横杆(12)的底部与控位件(806)顶部的表面相接触,所述控位柱(13)靠近控位件(806)内壁的一侧与控位件(806)的内壁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601)设置于观察口(5)的顶部,所述封板(601)的底部与箱体(1)内壁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封板(601)靠近限位条(14)内壁的一侧与限位条(14)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限位条(14)的底部与箱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卡杆(802)靠近第一通口(9)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口(9)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固位卡杆(802)靠近固位块(603)的一侧与固位块(603)的表面相接触,所述限位杆(805)靠近限位通口(804)内壁的一侧与限位通口(804)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限位杆(805)的顶部与壳体(7)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电缆转接箱,包括箱体、箱门、底板和若干铜排,所述箱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于箱体前侧的左侧,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箱体内壁的后侧,若干所述铜排均固定连接于底板的前侧,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的顶部设置有封闭组件。通过设置观察口、封闭组件、壳体、固位组件、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的配合使用,向右按压控位杆,带动横杆向右移动,横杆带动控位柱向有移动,控位柱通过控位件带动两个活动块向着两个活动块相反的方向移动,解决了现有电缆转接箱通常缺少便于对转接箱内部情况进行检查的结构,不便于使用者快捷的对转接箱内部情况进行检查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梁丽,张广超,孙胄胄,顾彦斌,陈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山恒宗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4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