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复位的便携式线缆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06105发布日期:2024-04-01 14:13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复位的便携式线缆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线缆支架装置,特别一种可自动复位的便携式线缆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1、长久以来,用电安全是建筑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临时用电方面,如何降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中的触电、失火等隐患又是安全用电的核心。目前市场上的传统支架仅能满足支撑需要,无法解决因用电过程中施工区域变化,线缆前后、左右移动导致的支架倾倒线缆拖地的问题。若支架倾倒后会自动复位将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复位的便携式线缆支架装置,其结构合理,可以解决现场用电安全隐患,尤其因普通支架倾倒导致的线缆拖地,同时避免传统支架因固定需要在结构上钻孔带来的质量隐患,提高施工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便携式线缆支架装置,在梨形容器内通过设置的分仓板将梨形容器分隔为上空仓和下盛水仓,在分仓板的中心设置着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塞孔,在梨形容器上端封盖的中心设置有注水孔,从注水孔插入梨形容器上空仓的支承柱,支承柱下端设置着与螺纹塞孔相配合的孔塞,位于梨形容器上方的支承柱其上部设置着通过轴承安装着水平设置的放线托架,在位于支承柱两侧的放线托架上均布设置着放线滑轮,在支承柱的上端设置着提手。

3、本实用新型采用梨形架身,上轻下重,重心在支承柱中心线上,考虑到架体高度过高会使重心增高而无法实现自动复位功能,高度过低又无法保证两架体中心处线缆的离地高度,综合考虑后,决定将架体的整体高度设置为0.5m;同时,梨形容器的最大外径不大于支承柱的长度。支承柱通过螺丝孔与仓体连接为一个整体(螺丝孔螺距与孔塞上的丝距相匹配),架身用分仓板隔开,使用外置导管通过注水孔与螺纹塞孔将水注入分仓板下部,调整注水量的多少,控制架体重心的高低;注水口的直径要略大于孔塞的直径以便支承柱穿过将孔塞旋入螺纹塞孔中。为使托架能随着线缆位置的变化而旋动,采用轴承将托架与支承柱联结成一体,并在托架上设置数个小滑轮,保证线缆能够前后移到的同时,不被托架破坏,底面为正方形,使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因较小的扰动而失稳。待用电结束后,将架体内的水倒出,通过顶部的提手将支撑架移动到需要放置的位置(若目的地距离较近,无需放水)。

4、为加强架体的自动复位功能,向架体底部注水方案可替代为用绳在支承柱底部悬挂一盛水装置,然后在盛水装置中加入水,此时,无论支承柱向何处倾斜,都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大大保证了架体的复位功能。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携能自动复位;由于底面为正方形,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因线缆小幅度的前后、左右移动而失去自稳性。

6、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携能自动复位,解决了现场用电安全隐患,尤其因普通支架倾倒导致的线缆拖地,同时避免了传统支架因固定需要在结构上钻孔带来的质量隐患,提高了施工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自动复位的便携式线缆支架装置,其特征是:在梨形容器内通过设置的分仓板(1)将梨形容器分隔为上空仓(2)和下盛水仓(3),在分仓板(1)的中心设置着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塞孔,在梨形容器上端封盖的中心设置有注水孔(4),从注水孔(4)插入梨形容器上空仓(2)的支承柱(5),支承柱(5)下端设置着与螺纹塞孔相配合的孔塞(6),位于梨形容器上方的支承柱(5)的上部设置着通过轴承(7)安装着水平设置的放线托架(8),在位于支承柱(5)两侧的放线托架(8)上均布设置着放线滑轮(9),在支承柱(5)的上端设置着提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便携式线缆支架装置,其特征是:注水孔(4)的孔径比孔塞(6)的外径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便携式线缆支架装置,其特征是:在放线托架(8)的两端分别设置着对称直立的挡板(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便携式线缆支架装置,其特征是:线缆支架装置的整体高度为0.5-0.6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便携式线缆支架装置,其特征是:梨形容器的底面上设置着呈正方形的支撑面(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复位的便携式线缆支架装置,在梨形容器内通过设置的分仓板将梨形容器分隔为上空仓和下盛水仓,在分仓板的中心设置着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塞孔,在梨形容器上端封盖的中心设置有注水孔,从注水孔插入梨形容器上空仓的支承柱,支承柱下端设置着与螺纹塞孔相配合的孔塞,位于梨形容器上方的支承柱其上部设置着通过轴承安装着水平设置的放线托架,在位于支承柱两侧的放线托架上均布设置着放线滑轮,在支承柱的上端设置着提手。本技术结构合理,可以解决现场用电安全隐患,尤其因普通支架倾倒导致的线缆拖地,同时避免传统支架因固定需要在结构上钻孔带来的质量隐患,提高施工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翔,东富田,许占勇,王小鹏,王喜裕,阿里木江·库尔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新疆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