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三相线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35797发布日期:2024-05-07 19:1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三相线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三相线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1、许多新能源车辆驱动电机与电机控制器连接的三相线,并未对线束的走向加以约束,可能会导致松动现象发生,因此弧线了三相线的固定结构用于限制三相线;

2、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941645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相线固定结构,包括:支架、管夹;所述支架包括支撑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上,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管夹;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支撑部在同一平面,或者所述固定部所在平面和所述支撑部所在平面之间形成夹角;通过所述管夹的通孔穿设所述驱动电机的三相线;

3、目前采用的三相线固定结构一般为固定位置实现三相线的固定,由于电机和三相线束的位置会出现线束弯曲情形,固定位置方式不方便根据电机和三相线束的具体位置进行调整,也难以对三相线束的弯曲部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三相线的固定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电机三相线的固定结构,包括驱动电机、机壳和三相线束及连接部,机壳位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三相线束通过连接部与机壳连接,三相线束的支架侧面安装有u型架,u型架和机壳之间连接有z形条,z形条的斜面上开设有腰孔,腰孔处插入螺杆并通过限位螺母固定,螺杆的杆头连接有折弯条,折弯条端面开设有与连接部适配的安装孔位。

4、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安装孔位内安装有橡胶软条,橡胶软条的端面开设有限制连接部的连接孔位,连接孔位的侧壁形成缺口;

5、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橡胶软条侧壁形成沉槽,橡胶软条卡接在折弯条的安装孔位上;

6、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z形条顶部开设圆孔与u型架开设圆孔对齐,u型架与三相线束连接,z形条尾部通过紧固件与机壳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螺杆和折弯条焊接固定,螺杆沿着腰孔滑动,腰孔的倾斜度与连接部的倾斜度一致;

8、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限位螺母的表面粘合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紧贴z形条。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中,在三相线束和驱动电机连接处设置z形条,z形条上安装螺杆和折弯条,螺杆可根据三相线束的连接部改变位置,折弯条实现连接部弯部的限制,再利用折弯条上橡胶软条实现连接部的弯部的保护,一定程度上提高三相线束固定结构的保护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三相线的固定结构,包括驱动电机(1)、机壳(2)和三相线束(3)及连接部(4),机壳(2)位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上,三相线束(3)通过连接部(4)与机壳(2)连接,其特征在于:三相线束(3)的支架侧面安装有u型架(6),u型架(6)和机壳(2)之间连接有z形条(5),z形条(5)的斜面上开设有腰孔(7),腰孔(7)处插入螺杆(8)并通过限位螺母(9)固定,螺杆(8)的杆头连接有折弯条(10),折弯条(10)端面开设有与连接部(4)适配的安装孔位(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三相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孔位(11)内安装有橡胶软条(12),橡胶软条(12)的端面开设有限制连接部(4)的连接孔位(13),连接孔位(13)的侧壁形成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三相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橡胶软条(12)侧壁形成沉槽,橡胶软条(12)卡接在折弯条(10)的安装孔位(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机三相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z形条(5)顶部开设圆孔与u型架(6)开设圆孔对齐,u型架(6)与三相线束(3)连接,z形条(5)尾部通过紧固件与机壳(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三相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杆(8)和折弯条(10)焊接固定,螺杆(8)沿着腰孔(7)滑动,腰孔(7)的倾斜度与连接部(4)的倾斜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机三相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限位螺母(9)的表面粘合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紧贴z形条(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三相线的固定结构,属于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包括驱动电机、机壳和三相线束及连接部,机壳位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三相线束通过连接部与机壳连接,三相线束的支架侧面安装有U型架,U型架和机壳之间连接有Z形条,Z形条的斜面上开设有腰孔,腰孔处插入螺杆并通过限位螺母固定,螺杆的杆头连接有折弯条,折弯条端面开设有与连接部适配的安装孔位。在三相线束和驱动电机连接处设置Z形条,Z形条上安装螺杆和折弯条,螺杆可根据三相线束的连接部改变位置,折弯条实现连接部弯部的限制,再利用折弯条上橡胶软条实现连接部的弯部的保护,一定程度上提高三相线束固定结构的保护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代文涛,李宇,王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市泰亿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5
技术公布日:2024/5/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