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制冷系统以及空调。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电机包括壳体和电机定子。壳体包括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形成有多个凸起。电机定子位于安装孔中,凸起抵顶电机定子的外周面。
2、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相关技术中,电机定子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制冷系统以及空调,用以减少电机的振动。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
3、壳体,包括第一通孔;
4、电机定子,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电机定子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电机定子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在整个周向上都面面接触;以及
5、电机转子,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中。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是光滑的,所述电机定子的外周面也是光滑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和所述电机定子的外周面过盈配合。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壁体内设置有制冷剂流道,所述制冷剂流道与所述第一通孔是非连通的。
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壳体的周向,所述壳体的壁体内部分散设置有多个所述制冷剂流道。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流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壳体。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流道的高度为所述壳体的厚度的1/2~1/3;和/或,各个所述制冷剂流道的横截面为扇环,扇环的最大弧长与扇环高度的比值为2~4;和/或,各个所述制冷剂流道距离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或外壁的距离为8mm~20mm。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还包括:至少两个支脚,分散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以支撑所述壳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支脚与所述壳体是一体的。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是铸造的。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机。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
16、制冷剂供给设备,与所述电机的制冷剂流道连通;以及
17、流速调节阀,安装于所述制冷剂供给设备和所述制冷剂流道之间,以调节制冷剂进入所述制冷剂流道的流速。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包括多条制冷剂流道,所有的所述制冷剂流道与同一个所述制冷剂供给设备连通,且每条所述制冷剂流道单独配备有所述流速调节阀。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又提供一种空调,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制冷系统。
20、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电机,包括壳体、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壳体以360°包裹的方式与电机定子形成面面配合,使得电机定子的外周面的各个区域都能够被支撑固定,提高电机定子的安装模态,保障了电机定子的固定刚度,降低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响应,实现低振动运行,使得电机能够适用于振动要求较高的使用场景。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内壁是光滑的,所述电机定子(2)的外周面也是光滑的,所述第一通孔(11)的内壁和所述电机定子(2)的外周面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壁体内设置有制冷剂流道(12),所述制冷剂流道(12)与所述第一通孔(11)是非连通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壳体(1)的周向,所述壳体(1)的壁体内部分散设置有多个所述制冷剂流道(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道(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1)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壳体(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道(12)的高度为所述壳体(1)的厚度的1/2~1/3;和/或,各个所述制冷剂流道(12)的横截面为扇环,扇环的最大弧长与扇环高度的比值为2~4;和/或,各个所述制冷剂流道(12)距离所述壳体(1)的内壁和/或外壁的距离为8mm~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脚(13)与所述壳体(1)是一体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是铸造的。
10.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多条制冷剂流道(12),所有的所述制冷剂流道(12)与同一个所述制冷剂供给设备连通,且每条所述制冷剂流道(12)单独配备有所述流速调节阀。
13.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