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53243发布日期:2024-09-03 17:34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的,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融合结构。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我国电网峰谷差逐年增大,多数电网的高峰负荷增长幅度很大。而低谷负荷的增长幅度更低。峰谷差的增加幅度大于负荷的增长程度,在电网中引入储能系统成为了实现电网调峰的迫切需求。国家电网公司近期确定的职能电网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了大量储能应用领域,如发电领域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中应用储能技术项目,配电领域储能技术。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发电,其自身都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特征,其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必对电站调峰和系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必须要可靠的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和缓冲。先进储能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问题,使风电及太阳能发放大规模的安全并入电网。

2、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应用。虽然储能的应用贯穿了电力系统的发电、输配电、用电、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抽助服务多个环节,但相对产业化首先发生在捕助服务和用户端的分布式发电和微网领域。目前储能市场的发展前景很可观。在这个减低排放为产业首要发展任务的年代,再生能源的发展几乎抢尽了石油产业的风采。再生能源的范時,近十年期间除了创能与节能之外也开始缓步延伸到了储能系统发展,部分区域也开始进行相关补助的计划研拟。据调査了解,储能系统初步需求将从地方的急难救助系统开始,使用规格以大型储能紧急备用电源系统为主,未来则将逐步渗透至家庭储能设备,朝着小型而分散的能源发展,以降低每天的尖峰用电负裁,这也将会带动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

3、现有的储能系统通常包括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交流配电模块用于对外输出交流电,通常为电网和其他需要交流电的负载提供备用电源;电池管理模块用于对外输出直流电,通常是为需要应用直流的负载提供备用电源,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通常安装在两个独立的箱体内,故工作人员携带不便。此外,在使用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时,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通常通过外部的线缆进行电连接,线缆有松脱的风险,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融合结构,以解决工作人员需要携带独立的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携带不便以及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融合结构,该储能融合结构包括箱体、交流配电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和连接线;

3、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交流配电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内;

4、所述隔板上设有贯通所述隔板两侧的过线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电连接。

5、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侧壁上设有扎线扣,所述扎线扣用于供所述连接线穿过以固定所述连接线。

6、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扎线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扎线扣间隔设置在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侧壁上。

7、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交流配电模块包括pcs模块、电网输出接口和交流负载输出接口,所述pcs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池包,所述pcs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网输出接口和所述交流负载输出接口均电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交流配电模块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9、滤波器,串联于所述pcs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网输出接口之间;

10、第一断路器,串联于所述pcs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网输出接口之间;

11、电表,电连接于所述pcs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网输出接口之间;

12、浪涌保护器,所述浪涌保护器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pcs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网输出接口之间,所述浪涌保护器的另一端电连接于地;

13、第一空气开关,串联于所述pcs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负载输出接口之间。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电池包输入接口、直流负载输出接口、dc/dc电源模块、第二断路器,所述电池包输入接口用于连接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输入接口通过所述第二断路器与所述直流负载输出接口电连接;

15、所述dc/dc电源模块与所述电池包输入接口和所述直流负载输出接口之间电连接。

16、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包括ac/dc电源模块,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连接线电连接于所述pcs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交流负载输出接口之间,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dc/dc电源模块电连接;

17、所述交流配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空气开关,所述第二空气开关的一端与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空气开关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pcs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交流负载输出接口之间。

18、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交流配电模块还包括do信号端口,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包括接地铜排,所述do信号端口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接地铜排电连接。

19、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包括主控模块和隔离二极管,所述隔离二极管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隔离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另一个所述隔离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dc/dc电源模块电连接,两个所述隔离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接地铜排均电连接。

20、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包括第一预充继电器、第二预充继电器和预充电阻,所述第一预充继电器串联于所述电池包输入接口和所述第二断路器之间;

21、所述第二预充继电器和所述预充电阻串联后与所述第一预充继电器并联。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箱体内设置隔板,通过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然后将所述交流配电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最后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通过箱体内部的连接线穿过隔板上的过线孔实现电连接。相比有常规方案中使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独立设置,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必须走外部线束才能实现电连接,本方案将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集成在一个箱体内,走内部的连接线就能实现电连接,省去了箱体由外到内的转接头。同时虽然将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集成在一个箱体内,通过设置隔板将二者分隔开,能够防止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彼此的信号干扰。解决了工作人员需要携带独立的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携带不便以及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23、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交流配电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和连接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侧壁上设有扎线扣,所述扎线扣用于供所述连接线穿过以固定所述连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线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扎线扣间隔设置在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包括pcs模块、电网输出接口和交流负载输出接口,所述pcs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池包,所述pcs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网输出接口和所述交流负载输出接口均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至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电池包输入接口、直流负载输出接口、dc/dc电源模块、第二断路器,所述电池包输入接口用于连接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输入接口通过所述第二断路器与所述直流负载输出接口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包括ac/dc电源模块,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连接线电连接于所述pcs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交流负载输出接口之间,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dc/dc电源模块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还包括do信号端口,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包括接地铜排,所述do信号端口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接地铜排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包括主控模块和隔离二极管,所述隔离二极管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隔离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另一个所述隔离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dc/dc电源模块电连接,两个所述隔离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接地铜排均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包括第一预充继电器、第二预充继电器和预充电阻,所述第一预充继电器串联于所述电池包输入接口和所述第二断路器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融合结构,该储能融合结构包括箱体、交流配电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和连接线;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交流配电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隔板上设有贯通所述隔板两侧的过线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电连接。第一个独权。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工作人员需要携带独立的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携带不便以及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申望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秦数字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9
技术公布日:2024/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