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防缠绕线束。
背景技术:
1、心电图机常用于检测人体心脏生理功能,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通过检测心电波形来反映人体心脏的情况,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由于心电图机的接插导联线众多,容易产生打结,互相缠绕的问题,导致医护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整理,使用不方便。相关技术通常在导联线上设置防护套或者线夹,以将多股导联线分析整理,然而,不管是防护套还是线夹,都仅能作用在导联线上的一点,而导联线的其余部分是柔软的,导联线仍然会相互交错缠绕在一起,防缠绕的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缠绕线束,旨在相关技术中导联线容易发生缠绕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缠绕线束,包括:注塑成型的防缠件、分线盒以及至少两根线缆;至少两线缆分别穿过分线盒与分线盒固定连接,各线缆分别被分线盒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两第一端的外侧被防缠件包围并与防缠件结合为一体,各第二端之间相互分离。
3、进一步地,与同一防缠件结合为一体的各第一端并排分布。
4、进一步地,线缆分为胸导联线和肢体导联线,胸导联线的数量为六,肢体导联线的数量为四;胸导联线和肢体导联线分别被不同的防缠件包围固定,且胸导联线和肢体导联线分别与不同的分线盒连接。
5、进一步地,防缠件为三腔防缠件,三腔防缠件将胸导联线分为三根一束的两第一线束,且一个第一线束与一个分线盒连接。
6、进一步地,防缠件为两腔防缠件,两腔防缠件将肢体导联线分为两根一束的两第二线束,且一个第二线束与一个分线盒连接。
7、进一步地,防缠件的材料为橡胶。
8、进一步地,防缠绕线束还包括主线缆和转接器;转接器的一端与主线缆连接,另一端与防缠件连接。
9、进一步地,主线缆的远离转接器的一端还设置有插头。
10、进一步地,分线盒的形状为多边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
11、本实用新型中防缠绕线束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注塑成型的加工方式使各线缆的一端结合为一体,再在线缆的另一端再使用分线盒将各个线缆分成单根线,使各线缆能够分别采集到人体不同部位的生理信号。如此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线缆多而长导致相互缠绕的情况发生。此外,分线盒的使用可以进一步降低线缆发生缠绕的概率,还可以降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拉扯线缆时防缠件或线缆受到损坏的风险。
1.一种防缠绕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成型的防缠件、分线盒以及至少两根线缆;至少两所述线缆分别穿过所述分线盒与所述分线盒固定连接,各所述线缆分别被所述分线盒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两所述第一端的外侧被所述防缠件包围并与所述防缠件结合为一体,各所述第二端之间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绕线束,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所述防缠件结合为一体的各所述第一端并排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绕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分为胸导联线和肢体导联线,所述胸导联线的数量为六,所述肢体导联线的数量为四;所述胸导联线和所述肢体导联线分别被不同的所述防缠件包围固定,且所述胸导联线和所述肢体导联线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分线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缠绕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缠件为三腔防缠件,所述三腔防缠件将所述胸导联线分为三根一束的两第一线束,且一个所述第一线束与一个所述分线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缠绕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缠件为两腔防缠件,所述两腔防缠件将所述肢体导联线分为两根一束的两第二线束,且一个所述第二线束与一个所述分线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绕线束,其特征在于,防缠件的材料为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绕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缠绕线束还包括主线缆和转接器;所述转接器的一端与所述主线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缠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缠绕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缆的远离所述转接器的一端还设置有插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绕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盒的形状为多边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