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4023发布日期:2024-02-20 21:2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信息技术在输液杆上的使用,目前,输液杆不再是简单用于悬挂输液容器的支架,很多输液杆上集成了显示屏以及称重器等用电设备,还能用于进行药物余量监测和显示。为了给输液杆上集成的用电设备供电,需要通过线缆从输液杆的底端接通电源,再利用线缆连接用电设备。例如,线缆从输液杆的底端脚架上的主供电箱穿出,沿着输液杆的主支架内部牵引到用电设备给用电设备供电。实践中,用户使用输液杆时,经常需要在输液杆上挂接输液杆自带用电设备之外的一种或多种其他用电设备,这些外设需要对应的供电线缆连接电源供电,而现有的输液杆只支持输液杆的自带设备充电,外设的充电需要另外配置充电线缆连接外部电源,使用不方便。尤其是输液杆上挂接多种设备时,多条另外配置的线缆缺少集中收纳管理的结构进行线缆收纳,显得过于凌乱,对用户使用操作输液杆易造成不利影响。

2、综上所述,现有输液杆存在缺少线缆收纳结构收纳外设供电线缆,使用不方便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用于收纳外设供电线缆,提升输液杆配合外设使用时的便利性。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包括:

3、分线盒,位于输液杆的脚架上端,与所述输液杆的主支架的底端连接;所述分线盒从不同方向分出多条外设供电线缆,每条所述外设供电线缆包括供电箱连接部和外设供电部;所述供电箱连接部与所述分线盒的下端的供电箱电性连接,所述供电箱装配在所述输液杆的脚架上;所述外设供电部包括线缆主体和供电接头;

4、线缆收纳组件,位于所述分线盒的上方,所述线缆收纳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输液杆的主支架上的多个线缆收纳支架;每个所述线缆收纳支架用于收纳一条所述外设供电线缆的所述外设供电部。

5、进一步,所述多个线缆收纳支架的结构相同,或者,所述多个线缆收纳支架中,各个线缆收纳支架的结构不同。

6、进一步,所述多个线缆收纳支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线缆收纳支架包括束线架和卡线槽;所述卡线槽设置在所述束线架上,所述束线架用于约束所述线缆主体以使得所述线缆主体集中缠绕在所述束线架上,所述卡线槽用于卡接所述供电接头的尾部线缆以使得所述供电接头固定在所述束线架上。

7、进一步,所述卡线槽包括上卡槽和下卡槽;所述上卡槽和所述下卡槽间隔设置在所述束线架上;所述线缆主体集中缠绕所述束线架结束时,所述供电接头的尾部线缆卡接到所述上卡槽或卡接到所述下卡槽。

8、进一步,所述卡线槽的槽口开口方向为横向开口,所述供电接头的尾部线缆卡接所述卡线槽时,横向开口的所述卡线槽将所述供电接头进行水平限位,以使得所述供电接头的插口朝向水平方向。

9、进一步,所述卡线槽包括线缆进出口和线缆卡接口;所述线缆进出口连通所述线缆卡接口;所述线缆进出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线缆卡接口的开口宽度,所述线缆卡接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供电接头的任意两个相对面之间的距离。

10、进一步,所述束线架包括束线架本体、上开口槽以及下开口槽;所述束线架本体与所述输液杆的主支架的外壁连接;所述上开口槽形成于所述束线架本体上,位于所述束线架本体的顶端;所述下开口槽形成于所述束线架本体上,位于所述束线架本体的底端。

11、进一步,所述上开口槽和所述下开口槽为对称结构。

12、进一步,所述上开口槽包括上束线底部和上束线挡边,所述上束线挡边形成于所述上束线底部的外侧,所述上束线底部的内侧贴近所述输液杆的主支架的外壁;所述下开口槽包括下束线底部和下束线挡边,所述下束线挡边形成于所述下束线底部的外侧,所述下束线底部的内侧贴近所述输液杆的主支架的外壁。

13、进一步,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还包括接头卡孔;所述接头卡孔形成于所述束线架本体上,位于所述上开口槽和所述下开口槽之间;所述接头卡孔的孔径大小与所述供电接头的大小适配,以使得所述供电接头能卡入所述接头卡孔内。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包括分线盒和线缆收纳组件;分线盒位于输液杆的脚架上端,与所述输液杆的主支架的底端连接;所述分线盒从不同方向分出多条外设供电线缆,每条所述外设供电线缆包括供电箱连接部和外设供电部;所述供电箱连接部与所述分线盒的下端的供电箱电性连接,所述供电箱装配在所述输液杆的脚架上;所述外设供电部包括线缆主体和供电接头;线缆收纳组件位于所述分线盒的上方,所述线缆收纳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输液杆的主支架上的多个线缆收纳支架;每个所述线缆收纳支架用于收纳一条所述外设供电线缆的所述外设供电部。搭配外设使用时,分线盒从不同方向分出多条外设供电线缆可以给外设供电,不用另外配置供电线缆和电源,而且多条外设供电线缆从分线盒统一分出,分线盒对使用中的多条外设供电线缆进行集中约束,避免线缆凌乱,提升输液杆的易用性。不使用外设时,通过所述线缆收纳组件的多个线缆收纳支架分别收纳分线盒分出的多条外设供电线缆,避免线缆凌乱,提升输液杆的易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线缆收纳支架的结构相同,或者,所述多个线缆收纳支架中,各个线缆收纳支架的结构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线缆收纳支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线缆收纳支架包括束线架和卡线槽;所述卡线槽设置在所述束线架上,所述束线架用于约束所述线缆主体以使得所述线缆主体集中缠绕在所述束线架上,所述卡线槽用于卡接所述供电接头的尾部线缆以使得所述供电接头固定在所述束线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槽包括上卡槽和下卡槽;所述上卡槽和所述下卡槽间隔设置在所述束线架上;所述线缆主体集中缠绕所述束线架结束时,所述供电接头的尾部线缆卡接到所述上卡槽或卡接到所述下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槽的槽口开口方向为横向开口,所述供电接头的尾部线缆卡接所述卡线槽时,横向开口的所述卡线槽将所述供电接头进行水平限位,以使得所述供电接头的插口朝向水平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槽包括线缆进出口和线缆卡接口;所述线缆进出口连通所述线缆卡接口;所述线缆进出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线缆卡接口的开口宽度,所述线缆卡接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供电接头的任意两个相对面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架包括束线架本体、上开口槽以及下开口槽;所述束线架本体与所述输液杆的主支架的外壁连接;所述上开口槽形成于所述束线架本体上,位于所述束线架本体的顶端;所述下开口槽形成于所述束线架本体上,位于所述束线架本体的底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口槽和所述下开口槽为对称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口槽包括上束线底部和上束线挡边,所述上束线挡边形成于所述上束线底部的外侧,所述上束线底部的内侧贴近所述输液杆的主支架的外壁;所述下开口槽包括下束线底部和下束线挡边,所述下束线挡边形成于所述下束线底部的外侧,所述下束线底部的内侧贴近所述输液杆的主支架的外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头卡孔;所述接头卡孔形成于所述束线架本体上,位于所述上开口槽和所述下开口槽之间;所述接头卡孔的孔径大小与所述供电接头的大小适配,以使得所述供电接头能卡入所述接头卡孔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出的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包括分线盒和线缆收纳组件;分线盒从不同方向分出多条外设供电线缆,每条外设供电线缆包括供电箱连接部和外设供电部;线缆收纳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输液杆的主支架上的多个线缆收纳支架;每个线缆收纳支架用于收纳一条外设供电线缆的外设供电部。搭配外设使用时,分线盒从不同方向分出多条外设供电线缆可以给外设供电,不用另外配置供电线缆和电源,提升输液杆的易用性。不使用外设时,通过线缆收纳组件的多个线缆收纳支架分别收纳分线盒分出的多条外设供电线缆,避免线缆凌乱,提升输液杆的易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开,袁云东,林伟,郑增浩,霍戬,杨明亮,黄宇浩,江浩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华盟智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17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