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光伏,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光伏组件的安装通常涉及美观及防水。在过去的几年中,光伏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因此对于美观和防水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2、在现有技术做法中,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常采用镀锌铝镁材质等水槽作为排水构件,但由于构件刚度和强度都不是非常能满足在外界作用的应有的稳定性,导致容易变形弯扭曲,从而增大了在大风雨水天气下屋面存在漏雨的概率。另外,排水构件通常都是在组件施工完成后从缝隙之间硬塞进去,造成本就刚度不大的构件容易变形,降低使用效率,造成运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的光伏组件排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水槽弯扭变形而导致漏水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的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光伏组件安装于光伏支架,光伏支架包括若干纵梁和垂直交叉设置于若干纵梁上方的若干横梁,光伏组件设于横梁上,所述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包括纵向导水槽、横向导水槽,所述纵向导水槽垂直交叉设于横梁上且设于横向相邻两侧光伏组件相邻部位下方,所述横向导水槽垂直交叉设于纵梁上且设于纵向相邻两侧光伏组件相邻部位下方,所述横向导水槽与纵向导水槽相接,所述光伏组件排水结构还包括压块组件,所述压块组件将横梁、纵向导水槽和光伏组件固定在一起,所述压块组件和/或纵向导水槽设有支撑光伏组件的承重部。
4、优选的,所述压块组件包括压块连接件、下压块、上压块以及压块紧固件,所述压块连接件与横梁连接,所述下压块和压块连接件与纵向导水槽连接,所述压块紧固件连接下压块和上压块,所述下压块支撑光伏组件,所述上压块压紧光伏组件上侧。
5、优选的,所述纵向导水槽的横向两侧具有横向侧边,横向侧边的上端设有内折边,所述下压块设有下横向部,所述压块连接件设有上横向部,所述下横向部和上横向部对应设于内折边的下侧和上侧,所述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连接有与内折边固定的紧固螺栓。
6、优选的,所述下压块的顶部设有与光伏组件边框底面配合的下支撑部,所述下压块的两侧设有与下横向部相接的侧向部,所述下支撑部与侧向部之间设有斜向部;和/或,所述压块紧固件为压块螺栓。
7、优选的,所述压块连接件设有与上横向部相接的竖向部和与竖向部下端相接的下固定部,所述下固定部采用自攻螺丝与横梁固定。
8、优选的,所述纵向导水槽与纵梁在横向上间隔分布;和/或,所述横向导水槽的纵向两侧设有纵向侧边,所述纵向侧边具有挡水功能同时支撑光伏组件边框底面。
9、优选的,所述横向导水槽的端部设有倾斜向下伸入纵向导水槽的落水檐。
10、优选的,所述光伏组件的纵向下方设有主水槽,所述纵向导水槽的下端与主水槽相接。
11、优选的,所述主水槽具有纵向下侧挡水边和纵向上侧挡水边,且纵向下侧挡水边高于纵向上侧挡水边。
12、优选的,所述纵梁的下端连接有与主水槽限位配合的限位柱。
1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横向导水槽中的流水送入纵向导水槽,由纵向导水槽向纵向下侧排水,这样可以借助纵向导水槽自身的倾角,加快汇流速度,有利于加快排水。另外,压块组件将横梁、纵向导水槽和光伏组件固定在一起,同时压块组件、纵向导水槽单独,或者压块组件、纵向导水槽同时设置支撑光伏组件的承重部,从而配合支撑光伏组件。因而,纵向导水槽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且与横梁和光伏组件固定为一体后,不容易弯扭变形,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水槽弯扭变形而导致漏水等问题,提高光伏电站的防水性能,降低频率和维护成本。
15、2、通过下压块和压块连接件配合,将横梁与纵向导水槽固定在一起,通过下压块、上压块以及压块紧固件将纵向导水槽和光伏组件固定在一起,因而以纵向导水槽为媒介,将光伏组件的重量传递到横梁上,即压块组件不仅将纵向导水槽固定于横梁上,而且将光伏组件固定于纵向导水槽上,起到了承重作用,也提高了纵向导水槽的整体结构强度。由于横梁、纵向导水槽、压块组件形成了分层安装结构,纵向导水槽不容易变形。
16、3、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通过紧固螺栓与内折边固定,不仅将纵向导水槽压合固定于横梁上,也固定了下压块的位置,增强了固定的可靠性,光伏组件也不容易松动。
17、4、通过下支撑部作为承重部来支撑光伏组件,并将光伏组件的重量经纵向导水槽和压块连接件传递到横梁上;拧紧压块螺栓,下压块支撑在光伏组件下方的同时上压块压紧光伏组件上侧。
18、5、下固定部采用自攻螺丝与横梁固定,提高施工效率且保证可靠固定。
19、6、由于纵向导水槽同时具有承载支撑光伏组件的作用,纵向导水槽与纵梁在横向上间隔分布可以使纵向导水槽与纵梁组合在横向对光伏组件进行分散支撑,保证光伏组件稳定。
20、7、落水檐可以引导横向导水槽内的流水流到纵向导水槽,避免飞溅出纵向导水槽。横向导水槽的纵向侧边具有挡水功能同时支撑光伏组件边框底面,因而横向导水槽可以辅助支撑光伏组件。
21、8、纵向导水槽的下端与主水槽相接,这样,水流先从横向导水槽汇流到纵向导水槽,再从纵向导水槽汇流到主水槽,形成层次分明的排水路径,有利于加快排水,避免泄露。
22、9、主水槽具有纵向下侧挡水边和纵向上侧挡水边,并且设计使纵向下侧挡水边高于纵向上侧挡水边。这样,一方面是因为主水槽是倾斜安装的,纵向下侧挡水边高于纵向上侧挡水边可以避免水流溢出,另外一方面,纵向导水槽的下端部底面支撑于纵向上侧挡水边,同时,纵向导水槽的下端部靠近纵向下侧挡水边,从纵向导水槽的下端部流出的水流会受到纵向下侧挡水边的阻挡,避免飞溅出主水槽。
23、10、纵梁的下端连接有与主水槽限位配合的限位柱,从而通过限位柱的限位,主水槽固定于纵梁的下端,无需额外的紧固件。
24、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1.一种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的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光伏组件安装于光伏支架,光伏支架包括若干纵梁和垂直交叉设置于若干纵梁上方的若干横梁,光伏组件设于横梁上,所述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包括纵向导水槽、横向导水槽,所述纵向导水槽垂直交叉设于横梁上且设于横向相邻两侧光伏组件相邻部位下方,所述横向导水槽垂直交叉设于纵梁上且设于纵向相邻两侧光伏组件相邻部位下方,所述横向导水槽与纵向导水槽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排水结构还包括压块组件,所述压块组件将横梁、纵向导水槽和光伏组件固定在一起,所述压块组件和/或纵向导水槽设有支撑光伏组件的承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的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组件包括压块连接件、下压块、上压块以及压块紧固件,所述压块连接件与横梁连接,所述下压块和压块连接件与纵向导水槽连接,所述压块紧固件连接下压块和上压块,所述下压块支撑光伏组件,所述上压块压紧光伏组件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的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水槽的横向两侧具有横向侧边,横向侧边的上端设有内折边,所述下压块设有下横向部,所述压块连接件设有上横向部,所述下横向部和上横向部对应设于内折边的下侧和上侧,所述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连接有与内折边固定的紧固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的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的顶部设有与光伏组件边框底面配合的下支撑部,所述下压块的两侧设有与下横向部相接的侧向部,所述下支撑部与侧向部之间设有斜向部;和/或,所述压块紧固件为压块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的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连接件设有与上横向部相接的竖向部和与竖向部下端相接的下固定部,所述下固定部采用自攻螺丝与横梁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的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水槽与纵梁在横向上间隔分布;和/或,所述横向导水槽的纵向两侧设有纵向侧边,所述纵向侧边具有挡水功能同时支撑光伏组件边框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的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水槽的端部设有倾斜向下伸入纵向导水槽的落水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的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的纵向下方设有主水槽,所述纵向导水槽的下端与主水槽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的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槽具有纵向下侧挡水边和纵向上侧挡水边,且纵向下侧挡水边高于纵向上侧挡水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兼具排水和承重功能的光伏组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的下端连接有与主水槽限位配合的限位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