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5317发布日期:2024-12-27 09:4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电驱动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驱动,具体涉及一种电驱动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电驱动总成包括电机和减速器,近年来呈高速化、油冷化、高效率方向发展。目前,电机的电机轴和减速器的输入轴多采用轴承支撑,电机轴与输入轴之间通过止口定位支撑,通过花键连接传递动力。在电机高转速工作时,若花键、止口和轴承不能被润滑油重复润滑和冷却,容易导致花键及止口锈蚀磨损,以及轴承润滑不良损坏。

2、相关技术中,在减速器外壳上设置进油口,在中空的输入轴内设置油管,润滑油通过进油口进入油管并沿输入轴的轴向输送。其中,油管和输入轴之间形成空腔,油管上设有出油孔,油管内的润滑油通过出油孔流动至空腔内。空腔内的一部分润滑油沿朝向电机轴的方向流动,并在输入轴高速转动时,在离心力作用下进入花键配合间隙,之后经止口配合间隙甩出,最后通过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间隙进入轴承座,实现对其中一个轴承的润滑;空腔内的另一部分润滑油沿背向电机轴的方向流动,之后通过减速器外壳和输入轴之间的间隙进入另一轴承座,实现对另一个轴承的润滑。

3、其中,减速器外壳包括减速器端盖和减速器壳体,减速器端盖和减速器壳体之间通常采用螺栓连接。由于电驱动总成运行时减速器承受较大的驱动载荷,导致减速器端盖和减速器壳体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互作用力,减速器端盖和减速器壳体在该相互作用力下容易发生错位,导致减速器端盖和减速器壳体之间发生密封失效的风险较大,进而导致通过减速器外壳的进油口进入的润滑油发生泄漏的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驱动总成,以降低润滑油的泄漏风险。

3、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总成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和电机轴,所述电机外壳包括电机壳体以及与所述电机壳体密封连接的电机端盖,所述电机轴设于所述电机外壳内,所述电机外壳设有进油口,所述电机轴设有油道,所述油道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轴;其中,所述电机轴和所述输入轴中的一个包括内配合段,另一个包括外配合段,所述外配合段套设于所述内配合段且与所述内配合段间隙配合,所述外配合段与所述内配合段之间围成第一缓存腔,所述第一缓存腔与所述油道连通。

4、可选地,所述内配合段设有外花键,所述外配合段设有内花键,所述外花键与所述内花键间隙配合;所述内配合段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外配合段的内侧面间隙配合;其中,所述第一缓存腔在所述电机轴的轴向上设于所述外花键和所述支撑部之间。

5、可选地,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外配合段,所述外配合段的轴向端面设有卸油槽,所述卸油槽沿所述电机轴的径向贯通所述外配合段。

6、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在所述电机轴的轴向上设于所述外花键和所述轴向端面之间,所述支撑部的外侧面设有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向延伸的通油槽,所述通油槽与所述第一缓存腔连通。

7、可选地,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输入轴的远离所述电机轴的端部;所述电机轴包括所述内配合段,所述输入轴包括所述外配合段,所述输入轴设有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向贯通的通道,所述外配合段通过所述通道套设于所述内配合段。

8、可选地,所述电机轴包括所述内配合段,所述输入轴包括所述外配合段,所述油道的远离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油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内配合段,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第一段的远离所述输入轴的一侧,所述电机轴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二段连通。

9、可选地,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直径,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油管,所述油管设于所述第二段内,所述油管与所述油道之间围成第二缓存腔,所述油管的远离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油管设有与所述第二缓存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穿孔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一部分所述穿孔在所述电机轴的轴向上设于另一部分所述穿孔的一侧,多个所述穿孔均与所述第二缓存腔连通,所述连通孔在所述电机轴的轴向上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穿孔之间。

10、可选地,所述油管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

11、可选地,所述电机轴包括所述内配合段,所述输入轴包括所述外配合段,所述油道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向贯通所述电机轴,所述油道的远离所述输入轴的端口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油道内设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所述电机轴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塞封堵所述油道的靠近所述输入轴的端口;和/或,所述电机端盖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远离所述减速器的一侧,所述进油口设于所述电机端盖。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

13、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驱动总成。

14、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总成,通过在电机外壳设置进油口,在电机轴设置与进油口连接的油道,使得润滑油可以通过进油口进入油道内。通过将电机轴和输入轴中的一个设为包括内配合段,另一个设为包括外配合段,将外配合段套设于内配合段,且外配合段与内配合段之间围成与油道连通的第一缓存腔,使得油道内的润滑油可以进入第一缓存腔内。通过将外配合段与内配合段间隙配合,使得第一缓存腔内的润滑油可以流动至外配合段和内配合段之间的间隙,实现对外配合段和内配合段间隙配合处的润滑和冷却,例如,花键处的润滑和冷却。由于电驱动总成运行时电机承受的驱动载荷较小,使得电机壳体与电机端盖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电机壳体与电机端盖之间发生错位的风险较低,电机壳体与电机端盖之间发生密封失效的风险较低,从而使得通过电机外壳的进油口进入的润滑油发生泄漏的风险较低,即润滑油发生泄漏的风险较低。



技术特征:

1.一种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配合段设有外花键,所述外配合段设有内花键,所述外花键与所述内花键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外配合段,所述外配合段的轴向端面设有卸油槽,所述卸油槽沿所述电机轴的径向贯通所述外配合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电机轴的轴向上设于所述外花键和所述轴向端面之间,所述支撑部的外侧面设有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向延伸的通油槽,所述通油槽与所述第一缓存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输入轴的远离所述电机轴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包括所述内配合段,所述输入轴包括所述外配合段,所述油道的远离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直径,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油管,所述油管设于所述第二段内,所述油管与所述油道之间围成第二缓存腔,所述油管的远离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油管设有与所述第二缓存腔连通的连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包括所述内配合段,所述输入轴包括所述外配合段,所述油道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向贯通所述电机轴,所述油道的远离所述输入轴的端口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油道内设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所述电机轴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塞封堵所述油道的靠近所述输入轴的端口;和/或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总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驱动总成和车辆,所述电驱动总成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和电机轴,所述电机外壳包括电机壳体以及与所述电机壳体密封连接的电机端盖,所述电机轴设于所述电机外壳内,所述电机外壳设有进油口,所述电机轴设有油道,所述油道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轴;其中,所述电机轴和所述输入轴中的一个包括内配合段,另一个包括外配合段,所述外配合段套设于所述内配合段且与所述内配合段间隙配合,所述外配合段与所述内配合段之间围成第一缓存腔,所述第一缓存腔与所述油道连通。本技术的电驱动总成,润滑油发生泄漏的风险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郑蔚光,王军政,梁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理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03
技术公布日:2024/1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