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放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3663发布日期:2024-12-27 09:4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放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源管理,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放电电路。


背景技术:

1、常规直流电源线路一般依赖线路本身附带的阻抗和电容博弈形成一个不确定的掉电效果。但是在电源电容和负载阻抗不匹配的情况下,掉电波形充斥着回弹、往复,而整机系统的主板和电源板往往不是同一个设计体系,使得电源板存在残留电荷,而残留电荷可能会导致系统没有彻底停止运行,如果短时间内再次上电,系统会运行异常,残留电荷还可能出现带载震荡,引起带存储的i c数据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源板的残留电荷导致系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源放电电路。取得增加直流电源线路的兼容性,将电源的残留电荷平滑地放电,进而保护系统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放电电路,该电源放电电路包括侦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放电驱动模块以及放电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侦测模块以及所述放电驱动模块连接,且接地;所述侦测模块与电源的第一放电接口连接;所述放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放电驱动模块以及电源的第二放电接口连接,且接地;所述放电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二放电接口连接,且接地。

4、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分压单元以及第一降压单元;所述分压单元分别与所述放电驱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一降压单元连接,且接地;所述第一降压单元与所述侦测模块连接。

5、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放电模块包括mos管,所述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放电接口连接,所述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放电接口连接。

6、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放电模块还包括散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放电接口以及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

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放电驱动模块包括第二降压单元以及三极管,所述第二降压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放电接口、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单元、所述放电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放电接口连接,且接地。

8、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侦测模块为二极管。

9、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分压单元为电阻。

10、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降压单元为电阻。

11、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降压单元为电阻。

12、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散热单元为电阻。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包括:

14、增加电源线路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在匹配不确定的主板和电源板时,也能做到放电平滑的效果,避免残留电对系统增加不确定因素;侦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放电模块分别有基本元件例如:二极管、三级管、电阻组成,结构简单、线路少、成本低;满足预设条件后,第二放电接口可以直接与地线相通,加速放电效果明显,线路持久耐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源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分压单元以及第一降压单元;所述分压单元分别与所述放电驱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一降压单元连接,且接地;所述第一降压单元与所述侦测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包括mos管,所述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放电接口连接,所述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放电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还包括散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放电接口以及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驱动模块包括第二降压单元以及三极管,所述第二降压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放电接口、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单元、所述放电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放电接口连接,且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模块为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为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压单元为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压单元为电阻。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为电阻。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源放电电路,涉及电源管理技术领域,该电源放电电路包括侦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放电驱动模块以及放电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侦测模块以及所述放电驱动模块连接,且接地;所述侦测模块与电源的第一放电接口连接;所述放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放电驱动模块以及电源的第二放电接口连接,且接地;所述放电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二放电接口连接,且接地。取得增加直流电源线路的兼容性,将电源的残留电荷平滑地放电,进而保护系统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易善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新智联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