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双输出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9827发布日期:2024-12-27 09:3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双输出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同轴双输出电机。


背景技术:

1、传统的电机只有一个输出轴,输出轴从电机主体的前端中央伸出,电机主体的后端为后盖,在工业生产中,很多情况下,会需求对电机前后两侧的物件进行加工,这时,为了两侧均具有动力输出,就需要采用2个单输出轴的电机尾部相对摆放,以对两侧输出动力,这样采用2台电机就造成体积较大且需要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两端均具有输出轴的同轴双输出电机。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双输出电机,包括:电机主体、第一输出轴、后端延伸轴、第一减速器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从所述电机主体的前端中央伸出,作为电机的前端输出轴,所述后端延伸轴从所述电机主体的后端中央伸出,所述后端延伸轴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作为电机的后端输出轴。

3、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主体包括电机壳体以及位于电机壳体内部的定子线圈和转子铁芯。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速器包括圆柱形的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部的第一减速结构和第二减速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速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前端的连接前盖和位于所述外壳后端的固定后盖,所述连接前盖和固定后盖。

6、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内齿圈。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速结构包括第一主齿轮和第一行星轮组,所述第一行星轮组包括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所述后端延伸轴穿过所述连接前盖的中部,与所述第一主齿轮的一端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齿轮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环绕所述第一主齿轮设置,所述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还分别与所述内齿圈相啮合。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速结构还包括第一齿轮架,所述第一齿轮架上设置有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和第四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和第四齿轮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和第四行星轮的中心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齿轮架随所述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和第四行星轮的公转而转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速结构包括第二主齿轮和第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七行星轮、第八行星轮,所述第二主齿轮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架的底面的中央,所述第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七行星轮和第八行星轮环绕所述第二主齿轮设置,并与所述第二主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七行星轮和第八行星轮还分别与所述内齿圈相啮合。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速结构包括第二主齿轮和第二行星轮组,所述第二行星轮组包括第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七行星轮、第八行星轮,所述第五齿轮轴、第六齿轮轴、第七齿轮轴和第八齿轮轴分别与所述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七行星轮和第八行星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在所述第二齿轮架的底面的中央。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速结构还包括输出轴承、介子和卡簧,所述输出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并由所述介子和卡簧固定。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两端均设置有输出轴,使用时,可以带动两侧的传动机构,实现双向输出,电机后端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构实现了减速输出。



技术特征:

1.一种同轴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体(1)、第一输出轴(2)、后端延伸轴(3)、第一减速器(4)和第二输出轴(5),所述第一输出轴(2)从所述电机主体(1)的前端中央伸出,作为电机的前端输出轴,所述后端延伸轴(3)从所述电机主体(1)的后端中央伸出,所述后端延伸轴(3)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减速器(4)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5)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速器(4)的输出端,作为电机的后端输出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1)包括电机壳体以及位于电机壳体内部的定子线圈和转子铁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器(4)包括圆柱形的外壳(41),以及位于外壳(41)内部的第一减速结构(42)和第二减速结构(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器(4)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41)前端的连接前盖(45)和位于所述外壳(41)后端的固定后盖(46),所述连接前盖(45)和固定后盖(4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1)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内齿圈(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结构(42)包括第一主齿轮(421)和第一行星轮组(422),所述第一行星轮组(422)包括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所述后端延伸轴(3)穿过所述连接前盖(45)的中部,与所述第一主齿轮(421)的一端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齿轮(421)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环绕所述第一主齿轮(421)设置,所述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还分别与所述内齿圈(44)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结构(42)还包括第一齿轮架(423),所述第一齿轮架(423)上设置有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和第四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和第四齿轮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和第四行星轮的中心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齿轮架(423)随所述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和第四行星轮的公转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速结构(43)包括第二主齿轮(431)和第二行星轮组(432),所述第二行星轮组(432)包括第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七行星轮、第八行星轮,所述第二主齿轮(431)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架(423)的底面的中央,所述第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七行星轮和第八行星轮环绕所述第二主齿轮(431)设置,并与所述第二主齿轮(431)相啮合,所述第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七行星轮和第八行星轮还分别与所述内齿圈(44)相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速结构(43)还包括第二齿轮架(433),所述第一齿轮架(423)上设置有第五齿轮轴、第六齿轮轴、第七齿轮轴和第八齿轮轴,所述第五齿轮轴、第六齿轮轴、第七齿轮轴和第八齿轮轴分别与所述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七行星轮和第八行星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5)固定在所述第二齿轮架(433)的底面的中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结构(42)还包括输出轴承(47)、介子(48)和卡簧(49),所述输出轴承(47)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5)上,并由所述介子(48)和卡簧(49)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提供了一种同轴双输出电机,包括电机主体、第一输出轴、后端延伸轴、第一减速器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从所述电机主体的前端中央伸出,作为电机的前端输出轴,所述后端延伸轴从所述电机主体的后端中央伸出,所述后端延伸轴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作为电机的后端输出轴;本技术的电机的两端均具有输出轴,可实现双向输出。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特洛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30
技术公布日:2024/1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