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60329发布日期:2025-04-18 15:53阅读: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永磁直流电机,具体的说是一种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1、永磁直流电机是用永磁体建立磁场的一种直流电机;

2、永磁直流电机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或器具中,如录音机、vcd机、电唱机、电动按摩器及各种玩具,也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蓄电池车、船舶、航空、机械等行业,在一些高精尖产品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录像机、复印机、照相机、手机、精密机床等;

3、永磁直流电机的结构一般包括:定子;转子,一端与所述定子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定子;中板组件,套在所述转子的另一端上,与所述定子接触;以及端盖组件,被所述转子的另一端穿出,与所述转子连接,并且所述端盖组件与所述定子连接,压住所述中板组件;

4、端盖组件包括:端盖,连接所述定子,压住所述中板组件;以及轴承,连接在端盖上,连接所述转子的另一端;

5、由于,端盖组件上的端盖与定子之间,需要采用铆接的方式连接,在铆接时,会出现端盖与定子之间偏心的情况,导致轴承也跟着偏心,轴承与转子不同心,同轴度较差,转子旋转不顺畅,严重时,造成温升变高,转速变慢,产生噪音,电机的功率和效率降低,而且当永磁直流电机通过端盖上的安装孔穿入螺钉与安装部位连接时,由于螺钉的旋转扭转,多个螺钉之间的施力不均匀,也会出现端盖受力偏移,导致轴承也跟着偏心,轴承与转子不同心,同轴度较差,影响了电机的正常工作,降低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端盖组件与定子之间连接时,会出现不同心的情况,同轴度较差,导致转子旋转不顺畅,影响了电机的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

2、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结构,包括:定子;转子,一端与所述定子活动连接,中间位置与所述定子间隔设置,另一端穿出所述定子;以及中板组件,穿在所述转子的另一端上,与所述转子接触,并且所述中板组件与所述定子连接;

3、还包括:盖板,套在所述转子的另一端上,与所述定子接触定位,所述盖板压住所述中板组件;

4、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盖板上,被所述转子的另一端穿出,连接所述转子;

5、压板,与所述定子连接,压住所述盖板;

6、第一铆接部,设置在所述定子上,用于铆接所述盖板和所述定子,形成一次铆接;

7、以及第二铆接部,设置在所述定子上,用于铆接所述压板和所述定子,形成二次铆接。

8、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包括: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被所述转子的另一端穿出,连接所述第一轴承;以及边缘部分,连接在所述中间部分上,围绕所述中间部分,压住所述中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定子内,与所述定子的内壁接触;

9、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边缘部分的厚度尺寸;

10、所述边缘部分上的与所述定子的内壁接触处,为圆弧形边缘;

11、所述边缘部分上具有四个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与所述中板组件卡合。

12、进一步的:所述压板包括:板体;以及两个折弯凸起,对称连接在所述板体上;

13、所述板体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穿出所述盖板的局部和所述转子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定位;

14、所述板体上具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间隔连接在所述板体上,与所述折弯凸起间隔设置;

15、所述板体上具有两个通槽,间隔连接在所述板体上,与所述折弯凸起和所述第一通孔间隔设置。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

17、所述折弯凸起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

18、所述折弯凸起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第一连线a,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第二连线b之间形成夹角c;

19、所述通槽设置在所述折弯凸起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线a上。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铆接部包括:若干个第一铆点凸起,两个为一组,形成至少两组所述第一铆点凸起,组与组之间均布在所述定子上。

21、进一步的:每组所述第一铆点凸起上的两个所述第一铆点凸起,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铆接部的两侧。

2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铆接部包括:若干个第二铆点凸起,均布在所述定子上;以及若干个铆接穿出槽,均布在所述压板上,用于与所述第二铆点凸起一一对应,所述铆接穿出槽被所述第二铆点凸起穿出,所述第二铆点凸起被铆接压弯后,压住所述压板。

2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铆点凸起包括:第一凸块,与所述定子连接;两个第二凸块,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凸块上;

24、在所述第二铆点凸起与所述铆接穿出槽插接时,所述第一凸块卡在所述铆接穿出槽内,所述第二凸块穿出所述铆接穿出槽,所述第二凸块被铆接压弯后,压住所述压板。

25、进一步的:所述定子包括:机壳,一端端部上具有所述第一铆接部和所述第二铆接部,所述机壳内具有内空间,所述内空间内容纳所述转子的局部、所述盖板的局部和所述中板组件;第二轴承,连接在所述机壳的另一端端部上,设置在所述内空间中,用于连接所述转子的一端;以及若干个永磁体,设置在所述内空间中,围绕所述转子,与所述转子间隔设置。

26、进一步的:所述转子包括: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上;铁芯,连接在所述主轴上,设置在所述内空间中,与所述永磁体间隔设置;以及换向器,连接在所述主轴上,与所述中板组件接触。

27、进一步的:所述中板组件包括:中板架,连接在所述机壳上,设置在所述内空间内,所述中板架上具有四个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与所述盖板卡合;碳刷,连接在所述中板架上,与所述换向器接触;两个电感,连接在所述中板架上;弹臂,连接在所述中板架上;以及两个插片,穿在所述中板架上,一对一穿出所述第三凸块,并且穿出所述压板。

28、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电机结构,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定子、转子、中板组件、盖板、第一轴承、压板、第一铆接部和第二铆接部;转子的一端与定子活动连接;中板组件穿在转子的另一端上,与转子接触,与定子连接;盖板压住中板组件;第一轴承连接在盖板上,连接转子;压板与定子连接,压住盖板;第一轴承连接在盖板上,第一轴承连接转子,盖板与定子之间通过第一铆接部形成一次铆接,盖板与定子之间形成为一个相对的整体,保证了盖板与定子之间的同轴度,而且在压板通过第二铆接部与定子之间形成二次铆接时,也不会影响盖板与定子之间的同轴度,实现了同轴度相对较好,转子旋转相对顺畅,电机能够正常工作;从而克服了端盖组件与定子之间连接时,会出现不同心的情况,同轴度较差,导致转子旋转不顺畅,影响了电机的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不会出现不同心的情况,同轴度相对较好,转子旋转相对顺畅,电机能够正常工作的技术效果,具有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结构,包括:定子(10);转子(20),一端与所述定子(10)活动连接,中间位置与所述定子(10)间隔设置,另一端穿出所述定子(10);以及中板组件(30),穿在所述转子(20)的另一端上,与所述转子(20)接触,并且所述中板组件(30)与所述定子(10)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0)包括:中间部分(41),所述中间部分(41)上具有通孔(41-1),所述通孔(41-1)处被所述转子(20)的另一端穿出,连接所述第一轴承(50);以及边缘部分(42),连接在所述中间部分(41)上,围绕所述中间部分(41),压住所述中板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定子(10)内,与所述定子(10)的内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60)包括:板体(61);以及两个折弯凸起(62),对称连接在所述板体(6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61-1)与所述第二通孔(61-2)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通孔(61-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61-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接部(70)包括:若干个第一铆点凸起(71),两个为一组,形成至少两组所述第一铆点凸起(71),组与组之间均布在所述定子(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铆点凸起(71)上的两个所述第一铆点凸起(71),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铆接部(80)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铆接部(80)包括:若干个第二铆点凸起(81),均布在所述定子(10)上;以及若干个铆接穿出槽(82),均布在所述压板(60)上,用于与所述第二铆点凸起(81)一一对应,所述铆接穿出槽(82)被所述第二铆点凸起(81)穿出,所述第二铆点凸起(81)被铆接压弯后,压住所述压板(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铆点凸起(81)包括:第一凸块(81-1),与所述定子(10)连接;两个第二凸块(81-2),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凸块(8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或8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0)包括:机壳(11),一端端部上具有所述第一铆接部(70)和所述第二铆接部(80),所述机壳(11)内具有内空间(11-1),所述内空间(11-1)内容纳所述转子(20)的局部、所述盖板(40)的局部和所述中板组件(30);第二轴承(12),连接在所述机壳(11)的另一端端部上,设置在所述内空间(11-1)中,用于连接所述转子(20)的一端;以及若干个永磁体(13),设置在所述内空间(11-1)中,围绕所述转子(20),与所述转子(20)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0)包括:主轴(21),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50)和所述第二轴承(12)上;铁芯(22),连接在所述主轴(21)上,设置在所述内空间(11-1)中,与所述永磁体(13)间隔设置;以及换向器(23),连接在所述主轴(21)上,与所述中板组件(30)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组件(30)包括:中板架(31),连接在所述机壳(11)上,设置在所述内空间(11-1)内,所述中板架(31)上具有四个第三凸块(31-1),所述第三凸块(31-1)与所述盖板(40)卡合;碳刷(32),连接在所述中板架(31)上,与所述换向器(23)接触;两个电感(33),连接在所述中板架(31)上;弹臂(34),连接在所述中板架(31)上;以及两个插片(35),穿在所述中板架(31)上,一对一穿出所述第三凸块(31-1),并且穿出所述压板(6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结构,包括:定子;转子,一端与定子活动连接,中间位置与定子间隔设置,另一端穿出定子;以及中板组件,穿在转子的另一端上,与转子接触,并且中板组件与定子连接;还包括:盖板,套在转子的另一端上,与定子接触,盖板压住中板组件;第一轴承,连接在盖板上,被转子的另一端穿出,连接转子;压板,与定子连接,压住盖板;第一铆接部,设置在定子上,用于铆接盖板和定子;以及第二铆接部,设置在定子上,用于铆接压板和定子;从而克服了端盖组件与定子之间连接时,会出现不同心的情况,同轴度较差,导致转子旋转不顺畅,影响了电机的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宋兴芬,柏阳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雷利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704
技术公布日:2025/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