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配线构件和配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的配线构件。
JP-9-231814中描述了一种汽车组合灯的配线结构。有多个灯泡设置在主体的预定位置,并且还设置有向灯泡供电的接插构件。
配线线路沿着预定的路径连接到每个灯泡和接插构件。配线线路包括连接与灯泡相连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和连接灯泡接线端子与接插构件接线端子的电线。这些电线沿着主体排布,接线端子连接在这些电线的两端。
在装有一组灯泡的的装置中完成配线时,如上面所述的情况,需要使用一组电线。但是,每个灯泡之间的配线线路和灯泡与插头之间的配线线路都没有固定的长度,因此沿着这些配线线路排布的电线具有不同的长度。因而对电线的管理和处理比较成问题。而且,电线与主体的连接是每次连接一根,操作性较差。此外,电线容易弯折,可能会从主体上翘起,挂到操作者的手指上或妨碍其他电线的排布或连接。这时,需要用线夹或类似零件来将电线保持在预定的配线线路位置处。这样,主体的结构就变的更加复杂,零件数量增多,操作次数也增多。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配线构件,该配线构件包括一组按照预定方式排布的基本为刚性的独立电线和按照所述预定方式固定所述电线的连接构件,在所述预定排布方式下,所述电线的暴露部分可与固定排列的电器元件连接。
连接构件最好包括带有能够露出所述电线的开孔或凹入部分的薄板。电线最好是裸线,连接构件最好是用绝缘材料制成。
在优选实施例中,电线夹持在两个相邻的薄板之间。电线最好不能电气接触。
连接构件可以包括定位装置,如可将配线构件相对于一基体(如固定排列的电器元件)定位的一个或多个开孔。电线也可以将配线构件定位。
连接构件还包括可相对于一基体固定配线构件的固定装置。这些固定装置最好也是定位装置,其包括能够与螺钉或直立的凸起配合的连接构件的开孔。还可以将一根或多根电线固定在一基体上,例如将电线弯折进基体连接处或围绕基体连接处弯折。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以范例方式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可对本发明的其他特点有清楚地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配线构件的立体图。
图2为一组合灯的立体图。
图3为安装到组合灯上的配线构件的平面图。
图4为配线构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为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了灯泡的安装结构。
图6为局部放大立体图,示出了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
图7为局部放大立体图,示出了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
图8为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了接插构件的安装结构。
图9为局部放大立体图,示出了开关的安装结构。
图10为局部放大立体图,示出了开关的安装结构。
图11为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了与主体处于定位状态的包封构件。
图12为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了与主体处于固定状态的包封构件。
下面结合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汽车内厢顶的组合灯。参照图2和图3,组合灯10包括塑料主体11、与主体11连接的一组灯泡50、固定在主体11上的一组开关30和31、以及形成在主体上的接插构件16。三个罩子13和14位于主体11支托板12的左、右两侧和后侧,这三个罩子的下表面是敞开的。罩子13和14由支托板12向上凸伸,形状为矩形,灯泡50被这些罩子所覆盖。安装灯泡50的安装孔22穿过罩子13和14的顶面。而且,罩子13和14的顶面的高度都相同,处于配线安装状态的配线构件40(图1)安装在罩子之上。罩子13和14的顶面上设有凸起15,用于使配线构件40固定在位。在对本实施例的叙述中,所使用的前、后、左、右方向均是以图3为基准。
接插构件16设置在罩子13和罩子14之一的侧面上。接插构件16包括与支托板12高度相同的承接板17;在承接板17前、后侧面向上延伸的支承壁表面18;和在承接板17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处向上延伸的分隔板19。在支承壁表面18和分隔板19之间形成了前、后安装空间20(图2)。这些安装空间20的侧面和上面是开放的。与电池(图中未示)相连的线束的相应插头60(图8)可插入这些空间20中。定位孔21贯通承接板17的上下表面,导线41可从中穿过。
如图8所示,相应的插头60包括与空间20配合的壳体61和一组(本实施例中为七个)插装在壳体61中的电源线接线端子62。壳体61的下表面带有缺口64,缺口64可使电源线接线端子62下表面的弹性接触部分63向承接板17的方向凸起。如同下面将要叙述的,导线41被夹持在弹性接触部分63和承接板17之间。而且,壳体61的上表面带有锁定杆65。锁定杆65可与分隔板19上边缘上的锁定凸起部分19A配合,从而将相应的插头60与配合构件20锁定在连接状态。
从左向右排列的三个开关31、30和31固定在支托板12的上表面上。这些开关30和31的下表面(靠近车厢内部的表面)带有滑动式或按压式的操作件(图中未示)。利用这些操作件可以打开车内的照明灯或地图灯。中心开关30的上表面设有三个接线端子32,每个接线端子32上均带有压力接触槽33(图9),导线41可从上方插入压力接触槽33中。另外,位于左右两侧的开关31,在其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接线端子34(图10),每个接线端子34上均带有压力接触槽35,导线41可从上方插入压力接触槽35中。
左、右罩子13和后部罩子14被连接构件23连接起来,这些连接构件23位于后部罩子14前部边缘的左右两端,与后部罩子14的上表面高度相同。这些连接构件23的上表面带有接线端子24,从上向下看去接线端子24的形状为L形,每个接线端子24的边缘均带有压力接触槽25,导线41可从上方插入压力接触槽25中(见图6)。细长的接线端子26设置在三个位置上,它们分别在后部罩子14前部边缘部分的左右两边和中间,这些接线端子26埋在后部罩子14的上表面中,一部分向外突伸。接线端子26向外突伸部分带有压力接触槽27,导线41可从上方插入压力接触槽27中(见图7)。
下面对与组合灯10相连接的配线构件40进行说明。参照图1,配线构件40包括一组导线41和两个薄片状的包封构件42(图4)。导线41是由可导电的单线构成,导线直径相对较大,因而具有一定刚度不容易弯折(能够保持自身形状的刚度)。每根导线41的外表面均不带有绝缘层,其导电表面处于裸露状态。导线41在接插构件16和灯泡50的安装孔22附近沿着预定的配线线路弯折,将开关30和31的接线端子32和34与独立的接线端子24和26连接起来。沿着上述的预定线路弯折的导线41被置于一个包封构件42之上,另外一个包封构件42设置在顶部,因此导线41处于被两个包封构件42紧紧夹持的覆盖状态。导线41和包封构件42被粘结剂粘结在一起而固定,也可以利用焊接来固定。包封构件42呈透明状(这里包括透明的和半透明的),因此可以目视检验所夹持的导线41的配线线路。而且,包封构件4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可以防止导线41在包封构件42夹持的区域内出现短路。
尽管配线构件40的包封构件42覆盖了导线41的配线区域,包封构件42应尽可能小。而且,在包封构件42对应于罩子13和14的凸起15位置处设有三个装配孔43。另外,在靠近接插构件16的位置处以及灯泡50的连接位置,开关30和31的接线端子32和34的连接位置和独立的接线端子24和26连接位置处,导线41从包封构件42中裸露出来。如果裸露位置处于包封构件42的外边缘,退让的边缘44可使导线41的端部暴露出来。如果裸露位置在包封构件42的内部,则在包封构件42上制成开孔45,导线41的端部或中心部分可通过这些开孔暴露出来。而且,在与接插构件16交界处,导线41的端部和包封构件42上与导线41连接的部分是弯折的,从后面看这个弯折为L形。这个弯折沿着配合构件20和承接板17的内壁表面延伸。沿着承接板17延伸的导线41的前端部再向下弯折构成定位部分41A。
这个配线构件40是从上方安装到主体11上的。安装时凸起15与装配孔43配合,配线构件40被固定在罩子13和14以及连接构件23上表面之上。导线41从包封构件42伸出的部分被定位在接线端子24、26、32和34的压力接触槽25、27、33和35的上边缘处,靠近这些压力接触槽25、27、33和35的导线41被压入槽中与之配合。因而,接线端子24、26、32和34与导线41形成了连接。然后,对从包封构件42向上凸伸的凸起部分15加热,凸起部分15被压成蘑菇头形状,利用热焊接使这些被压扁的凸起部分15的外边缘与装配孔43的孔边缘相接合,因而包封构件42被固定在主体11上,进而配线构件40同主体11相固定(见图12)。
而且,参照图5,导线41从包封构件42伸出的部分沿着灯泡50的安装孔22的上表面边缘定位。因而,在转动灯泡50时,导线41的这些部分从灯座51的连接凸起52的下表面一侧,经过安装孔22的凹入部分22A到达上表面一侧,导线41被弹性地夹持在位于连接凸起52下表面的弹性接触构件53和安装孔22的上表面边缘之间,灯泡50与导线41形成了连接(见图5)。
位于接插构件16处的导线41前端部定位部分41A与定位孔21配合,定位部分41A的前端延伸越过承接板17的下表面。将这段延伸的定位部分41A沿着承接板17的下表面弯折,以限制它们从定位孔21中脱出(见图8)。这样,每根导线41都在预定的位置处同主体11固定并且处于位置被固定的状态,然后连接相应插头60的电源线接线端子62。如上所述,就完成了配线构件40与主体11的连接。
然后,插头60与接插构件16连接,电源线接线端子62的弹性接触构件63与导线41构成弹性接触。这个弹性接触是通过将导线41夹持在弹性接触构件63与承接板17之间形成的。因此,电源线接线端子62与导线41达到导通状态。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带有组合灯10配线线路的配线构件40的结构形式为,以一体化的方式将一组导线41夹持在包封构件42之间,所有的导线可以同时排布,因此,与每次将一根导线41安装在主体11上的方法相比,操作性得以改善。因而管理和处理更加容易。
而且,这些导线41除了与包封构件42实现一体化之外,还具有一定刚度能够独立地保持自身形状。因此,只要将包封构件42固定在罩子13和14上表面的三个位置上并且将导线41的一部分相对于接插构件16固定,就可以将所有导线41沿着预定的配线线路固定就位。因此,无须对这些导线41进行单独的固定,所有导线41都能够沿着预定的配线线路保持配线状态。
还有,包封构件42呈透明状,因而在对主体11进行配线操作时,操作者可以目视检查导线41的配线线路情况。简化了配线构件40相对主体11方向和位置的固定,改善了操作性。
导线41为裸线,其外表是暴露的可导电状态。但是这些导线41的分布方式使得它们互不接触,而包封构件42是绝缘的。因此,可避免导线41的短路。导线41不需要绝缘层,这样就可避免因采用绝缘层带来的问题,即导线直径的增大(配线构件40厚度增大)和成本的增加。
而且,接插构件16中的导线41的定位部分41A插在定位孔21中,可以将导线41保持在承接板17上表面的固定位置处,导线41与电源线接线端子62直接接触。因此,导线41不需要接线端子与电源线接线端子62相连接,从而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零件数量。
本发明不局限于前面结合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所述的可能性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而且,还可以不偏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以各种其他方式实施本发明。
(1)在上面的实施例中,配线构件包括两个夹持着一组导线的包封构件,包封构件与导线形成一体化结构。但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同样可行的结构为将导线分布在一个包封构件上,利用一薄片状构件将每根导线分别固定在该包封构件上,或者这样的结构也是可行的只用薄片状的连接装置连接导线的各部分,然后将连接装置与导线做一体化处理。
(2)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包封构件呈透明状。但是根据本发明,包封构件也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
(3)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导线不带包覆层,包封构件具有绝缘功能。但是根据本发明,导线也可以带有包覆层,这个包覆层也被包封构件所覆盖。
(4)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导线分布在包封构件的上表面,导线之间没有交叉。但是根据本发明,导线也可以以带有交叉的方式分布。这时,交叉部分需要做绝缘处理,例如可对每根导线采用绝缘包覆。
(5)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导线是被包封构件完全覆盖的裸线。但是根据本发明,这样的结构也同样是可行的导线是裸线,其各部分利用薄片状的连接装置连接。这时,可以设置一可覆盖整个配线构件并固定在主体上的罩子。
(6)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定位装置利用了开孔,导线的端部需弯折并穿过开孔。但是根据本发明,这样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导线穿过开孔而无须弯折,通过加热改变接插构件上的凸起部分的形状,将导线保持在应有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配线构件(40),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按照预定方式排布的基本为刚性的单根电线(41)和将所述电线(41)按照所述预定方式固定的连接构件(42),从而所述电线的暴露部分可与固定排列的电器元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42)包括带有可露出所述电线(41)的开孔(45)和/或凹入部分(44)的薄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42)包括相邻的薄板,所述电线(41)分布在所述相邻的薄板之间,所述的薄板带有可露出所述电线(41)的开孔(45)和/或凹入部分(44)。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41)是裸线,所述连接构件(42)是由电绝缘材料制成。
5.如前面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配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41)彼此之间是电绝缘的。
6.如前面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配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42)包括定位装置(41A,43),由此所述配线构件(40)可相对于固定排列的电器元件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43)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41A)包括所述电线(41)的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所述电线(41)的暴露端(41A)。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暴露端(41A)可与电器元件做电气连接。
11.如前面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配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41A,43)还包括可相对于固定排列的电器元件将所述配线构件固定的固定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配线构件40包括一组导线41和包封构件42。导线41包括带有一定刚度可以保持自身形状的电线,导线41沿着预定的配线线路弯折。包封构件42为薄片形状,同电气元件连接的部分未覆盖。包封构件42接合在一起,可保持导线41沿着预定的配线线路就位。每根导线41不必分别与主体11连接,将包封构件42和导线41的一部分同主体11相固定就可以使所有导线的位置得以固定。
文档编号H02G3/36GK1253403SQ99122090
公开日2000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29日
发明者小川伸治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