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线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6442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电气接线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汽车上并主要进行电源分配的电气接线箱。
【背景技术】
[0002]有各种构造的搭载在汽车的电气接线箱,例如有图4所示的构造的电气接线箱。图4所示的电气接线箱301包括:壳体310 ;和容纳在壳体310内的多个器件,壳体310包括框架302、安装在框架302的一侧的第I盖体303、安装在框架302的另一侧的第2盖体304。在壳体310的侧面上设置有插通了多条电线(未图示)的电线插通孔307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在框架302的一侧、即安装有第I盖体303的那一侧装载有继电器、熔丝、熔断线等多个电子元器件。在框架302的另一侧、即安装有第2盖体304的那一侧插入有直径不同的多条电线。
[0004]该电气接线箱301以框架302的装载有电子元器件的那一侧与插入有电线的那一侧相比位置位于距固定部99远的那一侧的朝向,且框架302的一个侧面成为底面的朝向,固定在车身的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固定部99。另外,电气接线箱301通过将设置在框架302上的支架322、323螺栓固定在固定部99,从而固定在固定部99。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343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0009]以上述的朝向固定在固定部99的电气接线箱301具有如下问题:重量集中在壳体310的距固定部99远的前端部分(图4中的G部),重量平衡差。还具有的问题是:若这样重量平衡差,则会在支架322、323上施加大的负载。
[0010]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接线箱,其能够减轻重量平衡的偏向而减轻施加在向固定部安装的安装部位的负载。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电气接线箱,在框架的一侧装载有电子元器件,在所述框架的另一侧插入有直径不同的多条电线,所述电气接线箱固定在车身的固定部,并且被以所述另一侧与所述一侧相比位置位于所述固定部侧的朝向,且所述框架的一个侧面成为底面的朝向固定,所述电气接线箱的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电线之中最粗的电线被插入到在所述电气接线箱固定在所述固定部的状态下的所述另一侧的下侧。
[0013]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中,设置有插通有所述多条电线的电线插通孔,该电线插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附近。
[0014]发明的效果
[0015]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由于所述多条电线之中最粗的电线被插入到在电气接线箱固定在所述固定部的状态下的所述另一侧的下侧,因此能够避免重量集中在框架的一侧,能够调整电气接线箱整体的重量平衡。因此,能够减轻施加在向固定部安装的安装部位的负载。
[0016]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设置有插通有所述多条电线的电线插通孔,该电线插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附近,因此,能够避免重量集中在框架的一侧,能够调整电气接线箱整体的重量平衡。因此,能够减轻施加在向固定部安装的安装部位的负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固定在车身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的电气接线箱的剖视立体图。
[0019]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框架的另一侧的立体图。
[0020]图4是示出参考例的电气接线箱固定在车身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1]附图标记的说明
[0022]I 电气接线箱
[0023]2 框架
[0024]7 电线插通孔
[0025]11?13电子元器件
[0026]99 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图1所示的电气接线箱I搭载在汽车上并主要进行电源分配,固定在车身的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固定部99。图1中的箭头Y示出铅垂向下方向,与箭头Y正交的箭头Z、箭头X示出水平方向。
[0028]电气接线箱I包括:壳体10 ;以及容纳在壳体10内的多个器件,壳体10包括框架
2、安装在框架2的一侧的第I盖体3、安装在框架2的另一侧的第2盖体4。框架2、第I盖体3、第2盖体4分别由合成树脂构成,通过公知的注射成型来成形。
[0029]如图2、3所示,框架2具有:筒状的周壁21 ;设置在周壁21的内侧的器件装载部24 ;设置在周壁21的外侧的增强部6 ;以及与周壁21的外表面相连地设置,与固定部99重叠且被螺栓固定的支架22、23。
[0030]在器件装载部24的一侧24a装载有继电器、熔丝、熔断线等多个电子元器件11、12、13,在器件装载部24的另一侧24b插入有直径不同的多条电线(图1?3中省略了电线的图示)。
[0031]增强部6包括:在周壁21的外侧与周壁21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增强壁61 ;以及将增强壁61与周壁21连结的多个增强肋62。该增强部6设置在框架2的多个部位。
[0032]第I盖体3被形成为箱状,具有板部30和从该板部30的外缘竖直设置的周壁31。第I盖体3在安装在框架2上的状态下,覆盖器件装载部24的装载有电子元器件11、12、13的一侧24a。
[0033]第2盖体4被形成为箱状,具有板部40和从该板部40的外缘竖直设置的周壁41。第2盖体4在安装在框架2上的状态下,覆盖器件装载部24的插入有电线的另一侧24b。
[0034]在壳体10的侧面上设置有插通了多条电线的电线插通孔7。如图1所示,电线插通孔7整体上被构成为圆形且包括:在周壁21上形成的半圆形的切除部7a;以及在周壁41上形成的半圆形的切除部7b。
[0035]如图1所示,这样的电气接线箱I通过以器件装载部24的另一侧24b与一侧24a相比位置位于固定部99侧的朝向且周壁21的一个侧面成为底面的朝向,将支架22、23螺栓固定在固定部99,从而固定在固定部99。
[0036]在所述电气接线箱I中,为了避免重量集中在框架2的汇集有多个电子元器件11、12、13的一侧,即壳体10的距固定部99远的前端部分,调整电气接线箱I整体的重量平衡,减轻施加在支架22、23上的负载,而采用以下的构成。
[0037]在电气接线箱I中,构成为将插入到器件装载部24的另一侧24b的多条电线之中最粗的电线插入到在电气接线箱I固定在固定部99的朝向下的另一侧24b的下侧。另外,在电气接线箱I中使用多条“最粗的电线”。这样,通过将与其他电线相比有重量的“最粗的电线”汇集在另一侧24b的下侧,从而与“另一侧24b的上侧的重量”相比能够使“另一侧24b的下侧的重量”更重,能够调整电气接线箱I整体的重量平衡。
[0038]所述“另一侧24b的下侧”是指电气接线箱I固定在固定部99的状态下的另一侧24b的下半部(图1?3中的B部)。所述“另一侧24b的上侧”是指电气接线箱I固定在固定部99的状态下的另一侧24b的上半部(图1?3中的A部)。
[0039]另外,在电气接线箱I中,为了与“另一侧24b的上侧的重量”相比使“另一侧24b的下侧的重量”更重,而构成为将一般而言称为“细电线”的导体截面积为0.3?1.25_2左右的电线汇集在另一侧24b的上侧,将一般而言称为“粗电线”的导体截面积为5?15mm2左右的电线汇集在另一侧24b的下侧。通过这样,不仅能够调整电气接线箱I整体的重量平衡,还能够提高电线的插入作业性。
[0040]并且,在电气接线箱I中,所述电线插通孔7设置在壳体10侧面的固定部99侧的端部(即固定部99的附近)。插入到所述器件装载部24的另一侧24b并与电子元器件11、12,13等连接的多条电线从该电线插通孔7导出到壳体10外。而且,由于通过将该电线插通孔7设置在壳体10侧面的固定部99侧的端部,从而所述多条电线的配线路径靠近固定部99,因此利用这些多条电线的重量,避免重量集中在壳体10的距固定部99远的前端部分,能够调整电气接线箱I整体的重量平衡。
[0041]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I是固定在车身的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固定部99的构成,但本发明的电气接线箱不限于此,也可以固定在倾斜的固定部。
[0042]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代表性形态,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即,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主权项】
1.一种电气接线箱,在框架的一侧装载有电子元器件,在所述框架的另一侧插入有直径不同的多条电线,所述电气接线箱固定在车身的固定部,并且被以所述另一侧与所述一侧相比位置位于所述固定部侧的朝向,且所述框架的一个侧面成为底面的朝向固定, 所述电气接线箱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条电线中最粗的电线被插入到在所述电气接线箱固定在所述固定部的状态下的所述另一侧的下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插通有所述多条电线的电线插通孔,该电线插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附近。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接线箱,其能够降低重量平衡的偏向而减轻施加在向固定部安装的安装部位的负载。电气接线箱(1)在设置在框架(2)上的器件装载部(24)的一侧(24a)装载有多个电子元器件,在器件装载部的另一侧(24b)插入有直径不同的多条电线。该电气接线箱(1)通过以另一侧与一侧(24a)相比位置位于固定部(99)侧的朝向,且周壁(21)的一个侧面成为底面的朝向,将支架(22)、(23)螺栓固定在固定部(99),从而固定在固定部(99)。并且,电气接线箱(1)为了调整重量平衡,而将插入到器件装载部(24)的另一侧(24b)的多条电线之中最粗的电线插入到另一侧(24b)的下侧((B)部分)。
【IPC分类】H02G3-08
【公开号】CN104682292
【申请号】CN201410687209
【发明人】田代裕贵, 曹秀东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