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电源进线切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99854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双路电源进线切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交直流系统和事故照明系统中进线主、备用电源之间的切换装 置,具体设及一种双路电源进线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力系统为了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特别增加了一个备用电源,W便在主用电 源失电时设备不会断电,在该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有切换装置对工作电源进行切换。现在 的交直流系统中有很多是电子数字式切换装置和直接互锁切换装置,考虑到精密电子元器 件的不稳定性,电子数字式切换装置可能造成的切换故障导致电力事故。另外数字切换装 置也会误判断或者电子元器件损坏而产生风险。直接互锁切换装置是通过接触器互锁切 换,接触器是电磁器件,吸合速度也非常快(10-20ms),如果主、备用电源间直接带电切换, 很有可能发生主用电接触器没释放备用接触器就会吸合上,产生瞬间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路电源进线切换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双路电源进线切换装置,包括第一进线开关,第二进线开关、转换开关、第一 旋钮开关组合、第二旋钮开关组合、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一并联电路和第二并联电 路;所述转换开关包括第一引脚至第八引脚;所述双路电源进线切换装置包括第一路电源 进线部分和第二路电源进线部分;
[0006] 所述第一路电源进线部分的=相进线连接第一进线开关的一端,第一进线开关的 另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的主触点;第一进线开关和第一接触器的主触点之间连接转换开关 的第走引脚和第=引脚;第一旋钮开关组合连接在转换开关与第一并联电路之间;所述第 一并联电路包括=路互相并联的电路;
[0007] 所述第一并联电路的第一路包括第一电压继电器组、第二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和第 一时间继电器的线圈端;第一电压继电器组连接第二接触器的辅助触点的一端,第二接触 器的辅助触点另一端连接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线圈端;所述第一电压继电器组的线圈电源采 集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进线开关下端的每相电线上;
[000引所述第一并联电路的第二路电路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延时闭合触点和第一接 触器的第一辅助触点,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延时闭合触点与第一接触器的第一辅助触点串 联;
[0009] 所述第一并联电路的第=路电路包括第一接触器的第二辅助触点和第一信号灯, 第一接触器的第二辅助触点与第一信号灯串联;
[0010] 所述第二路电源进线部分的=相进线连接第二进线开关的一端,第二进线开关的 另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的主触点;第二进线开关和第二接触器的主触点之间连接转换开关 的第五引脚和第一引脚;第二旋钮开关组合连接在转换开关和第二并联电路之间,所述第 二并联电路包括=路互相并联的电路;
[0011] 所述第二并联电路的第一路包括第二电压继电器组、第一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和第 二时间继电器的线圈端;第二电压继电器组连接第二接触器的辅助触点的一端,第二接触 器的辅助触点另一端连接第二时间继电器的线圈端;所述第二电压继电器组的线圈电源采 集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二进线开关下端的每相电线上;
[0012] 所述第二并联电路的第二路电路包括第二时间继电器的延时闭合触点和第二接 触器的第一辅助触点,第二时间继电器的延时闭合触点与第二接触器的第一辅助触点串 联;
[0013] 所述第二并联电路的第=路电路包括第一接触器的第二辅助触点和第二信号灯, 第二接触器的第二辅助触点与第二信号灯串联。
[0014]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保护烙丝,所述保护烙丝有八个,串联在=相进线 与转换开关之间、第一电压继电器组的每相电线上和第二电压继电器组的每相电线上。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6]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交直流电源系统的备用电源切换。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个电压 继电器组,分别采集两路交流输入电压,当其中一路的输入电压高于或者低于设定值时,该 个继电器动作,触点就会打开,切换装置就会切换到另外一路电源上去,达到了切换备用电 源的目的,保护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使用本实用新型,可W避免使用电子数字式切换装置 时,精密电子元器件的不稳定性可能造成的切换故障而导致的电力事故,也同时避免了使 用接触器是电磁器件的切换装置,吸合速度过快造成的瞬间短路,可见本实用新型同时克 服了现有技术中各个方案的缺点,使得电源切换装置效果更好,故障少,装置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引脚接线图。
[001引图2是电压继电器中保护烙丝的连接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元件、数量和代码如下表所示:
[0020]
【主权项】
1. 一种双路电源进线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线开关(QF1),第二进线开关 (QF2)、转换开关(SA)、第一旋钮开关组合(SB1-SB1')、第二旋钮开关组合(SB2-SB2')、第 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一并联电路(1)和第二并联电路(2);所述转换开关(SA)包括第 一引脚至第八引脚;所述双路电源进线切换装置包括第一路电源进线部分和第二路电源进 线部分; 所述第一路电源进线部分的三相进线(Al,Bl,C1)连接第一进线开关(QF1)的一端, 第一进线开关(QF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的主触点(KM1A);第一进线开关(QF1)和第 一接触器的主触点(KM1A)之间连接转换开关(SA)的第七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旋钮 开关组合(SB1-SB1')连接在转换开关(SA)与第一并联电路(1)之间;所述第一并联电路 (1)包括三路互相并联的电路; 所述第一并联电路(1)的第一路包括第一电压继电器组(1FV1~1FV3)、第二接触器 的辅助触点(KM2B)和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线圈端(KT1A);第一电压继电器组(1FV1~1FV3) 连接第二接触器的辅助触点(KM2B)的一端,第二接触器的辅助触点(KM2B)另一端连接第 一时间继电器的线圈端(KT1A);所述第一电压继电器组(1FV1~1FV3)的线圈电源采集装 置分别设置在第一进线开关(QF1)下端的每相电线上; 所述第一并联电路(1)的第二路电路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延时闭合触点(KT1B)和 第一接触器的第一辅助触点(KM1B),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延时闭合触点(KT1B)与第一接触 器的第一辅助触点(KM1B)串联; 所述第一并联电路(1)的第三路电路包括第一接触器的第二辅助触点(KM1C)和第一 信号灯(HL1),第一接触器的第二辅助触点(KM1C)与第一信号灯(HL1)串联; 所述第二路电源进线部分的三相进线(A2,B2,C2)连接第二进线开关(QF2)的一端,第 二进线开关(QF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的主触点(KM2A);第二进线开关(QF2)和第二 接触器的主触点(KM2A)之间连接转换开关(SA)的第五引脚和第一引脚;第二旋钮开关组 合(SB2-SB2')连接在转换开关(SA)和第二并联电路(2)之间,所述第二并联电路(2)包 括三路互相并联的电路; 所述第二并联电路(2)的第一路包括第二电压继电器组(2FV1~2FV3)、第一接触器 的辅助触点(KM1B)和第二时间继电器的线圈端(KT2A);第二电压继电器组(2FV1~2FV3) 连接第二接触器的辅助触点(KM2B)的一端,第二接触器的辅助触点(KM2B)另一端连接第 二时间继电器的线圈端(KT2A);所述第二电压继电器组(1FV1~1FV3)的线圈电源采集装 置分别设置在第二进线开关(QF2)下端的每相电线上; 所述第二并联电路(2)的第二路电路包括第二时间继电器的延时闭合触点(KT2B)和 第二接触器的第一辅助触点(KM2B),第二时间继电器的延时闭合触点(KT2B)与第二接触 器的第一辅助触点(KM2B)串联; 所述第二并联电路(2)的第三路电路包括第一接触器的第二辅助触点(KM2C)和第二 信号灯(HL2),第二接触器的第二辅助触点(KM2C)与第二信号灯(HL2)串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电源进线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熔丝(FU),所 述保护熔丝(FU)有八个,串联在三相进线(Al,Bl,Cl、A2,B2,C2)与转换开关(SA)之间、 第一电压继电器组(1FV1~1FV3)的每相电线上和第二电压继电器组(2FV1~2FV3)的每 相电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路电源进线切换装置,电源进线部分的三相进线连接进线开关的一端,进线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的主触点;进线开关和接触器的主触点之间连接转换开关的相应引脚;旋钮开关组合连接在转换开关与并联电路之间;并联电路包括电压继电器组、接触器和时间继电器电压继电器组的线圈电源采集装置分别设置在进线开关下端的每相电线上;保护熔丝串联在三相进线与转换开关之间和电压继电器组的每相电线上。本实用新型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各个方案的缺点,使得电源切换装置效果更好,更加稳定。
【IPC分类】H02J9-06
【公开号】CN204408004
【申请号】CN201520088595
【发明人】包健, 路中生
【申请人】无锡斯达四方电气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2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