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式电能无线传递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反馈式电能无线传递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来,生活便再也离不开电,由于电能储存技术的限制,我们的电气化生活总是被一根电线所束缚。电线的长度成了人们生活的半径,电线再一次成为了人类的枷锁。同时一些设备为了满足水下使用的需要,必须完全密封,不能设置充电接口,如果内置一次性电池又导致设备电能耗完就作废,而电力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可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一般的无线充电系统无法检测判断用电设备的剩余电量,无法保证及时自动对用电设备充电以保持用电设备稳定续航。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馈式电能无线传递智能控制系统,其可及时了解用电设备的电能状况,并自动据此判断是否立即进行充电。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反馈式电能无线传递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工作电源、供电主机、用电设备主机、无线通信接口、充电控制电路、能量发送控制模块、能量接收模块,所述供电主机连接工作电源和能量发送控制模块,所述用电设备主机经充电控制电路连接能量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主机还连接一个无线通信接口,所述用电设备主机也连接一个无线通信接口。用电设备主机通过无线通信接口把用电设备的剩余电量信息和运行情况发送至供电主机,供电主机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能量发送控制模块的开关,从而实现根据用电设备情况智能充电。
[0005]所述供电主机还连接用于显示用电设备信息和充电情况的液晶显示模块,还设置独立按键来开关和手动控制供电主机。
[0006]所述能量发送控制模块由变频振荡电路、变频功率放大电路和发射线圈连接而成。
[0007]所述能量接收模块由接收线圈和变频整流滤波电路构成。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该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用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并据此自动判断是否需要立即充电,可使用电设备长期工作在密闭的环境中,可防水防污染,可应用于水下设备、人体植入设备。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阐明本实用新型。
[0011]如图1所示,一种反馈式电能无线传递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工作电源3、供电主机
2、用电设备主机10、充电控制电路9、能量发送控制模块6、能量接收模块8,所述供电主机2连接独立按键1、工作电源3、液晶显示模块4、能量发送控制模块6和无线通信接口 5,所述用电设备主机10经充电控制电路9连接能量接收模块8,所述用电设备主机10还连接无线通信接口 7。
[0012]所述能量发送控制模块6由变频振荡电路、变频功率放大电路和发射线圈连接而成。所述能量接收模块8由接收线圈和变频整流滤波电路构成。供电主机2和用电设备主机10采用MSP430系列单片机。
[0013]使用中,液晶显示模块4可显示充电信息和设备情况,可通过独立按键I操作该系统,供电主机I通过能量发送控制模块6把能量也无线方式发送至能量接收模块8,能量接收模块8接收的能量经过转换后,存在用电设备的电池中,同时激活睡眠模式下的用电设备主机10,用电设备主机10通过无线通信接口 7把电能储存参数发送给供电主机1,从而使得供电主机I根据反馈的充电信息有效控制能量发送控制模块6,充电到量后及时停止工作,达到提高充电效率,节约能源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反馈式电能无线传递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工作电源、供电主机、用电设备主机、无线通信接口、充电控制电路、能量发送控制模块、能量接收模块,所述供电主机连接工作电源和能量发送控制模块,所述用电设备主机经充电控制电路连接能量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主机还连接一个无线通信接口,所述用电设备主机也连接一个无线通信接□ 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电能无线传递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主机还连接液晶显示模块,并设置有独立按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电能无线传递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发送控制模块由变频振荡电路、变频功率放大电路和发射线圈连接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电能无线传递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接收模块由接收线圈和变频整流滤波电路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馈式电能无线传递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供电主机、用电设备主机、无线通信接口、充电控制电路、能量发送控制模块、能量接收模块,所述供电主机连接工作电源和能量发送控制模块,所述用电设备主机经充电控制电路连接能量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主机还连接一个无线通信接口,所述用电设备主机也连接一个无线通信接口。用电设备主机通过无线通信接口把用电设备的剩余电量信息和运行情况发送至供电主机,供电主机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能量发送控制模块的开关,从而实现根据用电设备情况智能充电。
【IPC分类】H02J7/02
【公开号】CN204858699
【申请号】CN201520044795
【发明人】黄剑华, 徐学翔
【申请人】江西师范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