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防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2291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电路防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上的防水装置,是一种电子电路防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带有电子电路的产品被水淋湿或被水浸泡后,在加电的情况下,由于电化学反应结果,导致电子电路被损坏,甚至报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采用对电子电路进行防水密封的措施。如西门子3518型手机,其具有防水功能,但必须将该手机的充电插孔和耳机插孔都堵好,并且在该手机电池盖卡扣锁死的情况下,该手机的电子电路通过密封来达到防水保护的目的,但这样其结构复杂、给使用者也带来了很多不便;如因忘了将该手机的充电插孔或耳机插孔堵好,使该手机的防水功能形同虚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电子技术解决了电子产品被水淋湿或被水浸泡后导致被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电子电路防水器包括基板、场效应管、双稳态电路、水触发电路和复位电路,场效应管、双稳态电路、水触发电路和复位电路装在基板上,场效应管的源极作为电池的输入端,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电池的输出端,双稳态电路的控制端接场效应管的栅极,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接水触发电路,复位电路接场效应管的漏极或双稳态电路的控制端。
上述场效应管采用P沟道场效应管或N沟道场效应管。
当上述场效应管采用P沟道场效应管时,场效应管的源极作为电池正极的输入端,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电池正极的输出端;当上述场效应管采用N沟道场效应管时,场效应管的源极作为电池负极的输入端,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电池负极的输出端。
上述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为电池的充电端。
当上述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P沟道场效应管和电阻时,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接通,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水触发电路包括第二NPN型三极管,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即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水触发电路的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水触发端相接通,电池的负极输入端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接通,复位电路的复位端为电池的正极输出端。
当上述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N沟道场效应管和电阻时,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接通,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水触发电路包括第二PNP型三极管,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即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水触发电路的第二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二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第二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水触发端相接通,电池的正极输入端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接通,复位电路的复位端为电池的负极输出端。
当上述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反向器、P沟道场效应管和电阻时,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接通,该反相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该反相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接通,该反相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水触发电路包括第二反相器,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即第一反向器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电路的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接通,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端相接通,电池的负极输入端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接通,复位电路的复位端为电池的正极输出端。
当上述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反向器、N沟道场效应管和电阻时,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接通,该反相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该反相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接通,该反相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水触发电路包括第二反相器,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即第一反向器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电路的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接通,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端相接通,电池的正极输入端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接通,复位电路的复位端为电池的负极输出端。
当上述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第二NPN型三极管和电阻时,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水触发电路的水触发端与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复位电路的复位开关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接通。
当上述双稳态电路由逻辑控制电路构成时,逻辑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场效应管的栅极相接通,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相接通,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电路的水触发端相接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7所示,在正常状态下,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使电池给电子产品的电子电路供电;当电子产品被水淋湿或被水浸泡后,水触发电路通过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使双稳态电路被触发翻转,因而通过控制场效应管截止而处于保护状态,从而切断电池给电子产品的电子电路供电,这样在没有电的情况下,电子产品上就会大大减少甚至没有电化学反应,因此就可起到对被水淋湿或被水浸泡后的电子产品的保护作用;当电子产品及其电子电路被彻底烘干后,通过复位电路使双稳态电路翻转,从而使场效应管恢复到导通状态,使电池正常给电子产品的电子电路供电。并且还可直接通过场效应管向电池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结构简单,电路也简单,成本低,便于实施,不需要对原已经使用的电子产品的电子电路进行改动就可实施,使用方便,可以不需要对电子产品进行防水密封处理,不影响原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也不影响原电子产品使用者的使用习惯。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池的正极输入端,2.电池的负极输入端,3.电池的正极输出端,4.电池的负极输出端,5.水触发端;A.基板,T.场效应管,S.场效应管的源极,D.场效应管的漏极,G.场效应管的栅极,Q1.第一NPN型三极管或第一PNP型三极管,Q2.第二NPN型三极管或第二PNP型三极管,c.三极管的集电极,b.三极管的基极,e.三极管的发射极;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IC1.第一反相器,IC2.第二反相器,CPU.逻辑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7和图1所示,该电子电路防水器包括基板A、场效应管T、双稳态电路、水触发电路和复位电路,场效应管T、双稳态电路、水触发电路和复位电路装在基板A上,场效应管的源板S作为电池的输入端,场效应管T的漏极D作为电池的输出端,双稳态电路的输出端接场效应管的栅极G,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接水触发电路,复位电路接场效应管的漏极或双稳态电路的控制端。其中如图1所示,场效应管T采用P沟道场效应管,场效应管T的源板S作为电池正极的输入端1,场效应管T的漏极D作为电池正极的输出端3。电池的正极输出端3和负极输出端4最好为电池的充电端。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P沟道场效应管T和电阻,场效应管T的栅极G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c相接通,该三极管Q1的发射极e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2相接通,该三极管Q1的基极b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2相接通,该三极管Q1的基极b通过第一电阻R1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3相接通,该三极管Q1的集电极c通过第三电阻R3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1相接通;水触发电路包括第二NPN型三极管Q2,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即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b与水触发电路的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c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e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1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b与水触发端5相接通,电池的负极输入端2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4相接通,复位电路的复位端为电池的正极输出端3。
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在初始状态下,场效应管的源极S与漏极D处于截止状态,此时通过电池的正极输出端3和负极输出端4充电,使第一NPN型三极管Q1导通,从而使场效应管T的栅极G电位降低,因而使场效应管T的源极S与漏极D导通而处于正常状态,这时撤去充电器便可使电池给电子产品的电子电路供电;当电子产品被水淋湿或被水浸泡后,由于水的导电作用使水触发电路的水触发端5电位抬高,从而使第二NPN型三极管Q2导通,使第一NPN型三极管Q1截止,使场效应管的栅极G电位被第三电阻R3抬高,因而使场效应管的源极S与漏极D截止而处于保护状态,从而切断电池给电子产品的电子电路供电,这样在没有电的情况下,电子产品上就会大大减少或甚至没有电化学反应,因此就可起到对被水淋湿或被水浸泡后的电子产品的保护作用;当电子产品及其电子电路被彻底烘干后,通过电池的正极输出端3和负极输出端4充电,使上述保护状态即初始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即使场效应管恢复到导通状态,使电池正常给电子产品的电子电路供电。
实施例2如图7和2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场效应管采用N沟道场效应管T,场效应管的源板S作为电池负极的输入端3,场效应管的漏极D作为电池负极的输出端4。如图7和2所示,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Q1、N沟道场效应管T和电阻,场效应管T的栅极G与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c相接通,该三极管Q1的发射极e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1相接通,该三极管Q1的基极b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1相接通,该三极管Q1的基极b通过第一电阻R1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4相接通,该三极管Q1的集电极c通过第三电阻R3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2相接通;水触发电路包括第二PNP型三极管Q2,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即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b与水触发电路的第二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c相接通,第二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e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1相接通,第二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b与水触发端5相接通,电池的正极输入端1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3相接通,复位电路的复位端为电池的负极输出端4。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仅区别在于控制的极性不同。
实施例3如图7和3所示,与实施例1和2的不同之处在于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反向器IC1、P沟道场效应管T和电阻,场效应管T的栅极G与第一反相器IC1的输出端相接通,该反相器IC1的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2相接通,该反向器IC1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3相接通,该反相器IC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1相接通;水触发电路包括第二反相器IC2,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即第一反相器IC1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电路的第二反相器IC1的输出端相接通,第二反相器IC2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端相接通,电池的负极输入端2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4相接通,复位电路的复位端为电池的正极输出端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仅区别在于用第一反相器IC1代替了第一NPN型三极管Q1,用第二反相器IC1代替第二NPN型三极管Q2,而上述反相器可采用一块集成电路中的。
实施例4如图7和4所示,与实施例1、2和3的不同之处在于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IC1、N沟道场效应管T和电阻,场效应管T的栅极G与第一反相器IC1的输出端相接通,该反相器IC1的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1相接通,该反相器IC1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4相接通,该反相器IC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3相接通;水触发电路包括第二反相器IC2,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即第一反相器IC1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电路的第二反相器IC2的输出端相接通,第二反相器IC2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端5相接通,电池的正极输入端1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3相接通,复位电路的复位端为电池的负极输出端4。
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仅区别在于控制的极性不同。
实施例5如图7和5所示,与实施例1至4的不同之处在于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和电阻;场效应管T的栅极G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接通,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1相接通;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1相接通,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2相接通,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1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1相接通,水触发电路的水触发端5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复位电路的复位开关K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2接通。
实施例5与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仅区别在于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也就是水触发电路的水触发端,当水触发端为低电位时,双稳态电路的控制端为高电位,使场效应管的源极S与漏极D截止而处于保护状态或初始状态;当按下复位电路的复位开关K时,使场效应管的源极S与漏极D导通而处于正常状态。
实施例6如图7和6所示,与实施例1至5的不同之处在于双稳态电路由逻辑控制电路CPU构成,逻辑控制电路CPU的控制输出端与P沟道场效应管T的栅极G相接通,该场效应管T的栅极G通过第三电阻R3与电池的正极相接通,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电路的水触发端相接通。
实施例6与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仅区别在于双稳态电路由逻辑控制电路CPU构成。
实施例7如图7和8所示,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双稳态电路由逻辑控制电路CPU构成,逻辑控制电路CPU的控制输出端与N沟道场效应管T的栅极G相接通,该场效应管T的栅极G通过第三电阻R3与电池的负极相接通,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电路的水触发端相接通。
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仅区别在于控制的极性不同。
本实用新型中的基板可为电路板或集成电路的基板,其电路板可为柔性电路板或刚性电路板。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装在电路板上,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装在集成电路中,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装在电池上,或者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装在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上。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上的电子电路防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场效应管、双稳态电路、水触发电路和复位电路,场效应管、双稳态电路、水触发电路和复位电路装在基板上,场效应管的源极作为电池的输入端,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电池的输出端,双稳态电路的控制端接场效应管的栅极,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接水触发电路,复位电路接场效应管的漏极或双稳态电路的控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路防水器,其特征在于场效应管采用P沟道场效应管或N沟道场效应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电路防水器,其特征在于当场效应管采用P沟道场效应管时,场效应管的源极作为电池正极的输入端,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电池正极的输出端;当场效应管采用N沟道场效应管时,场效应管的源极作为电池负极的输入端,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电池负极的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路防水器,其特征在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为电池的充电端。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电路防水器,其特征在于当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P沟道场效应管和电阻时,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接通,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水触发电路包括第二NPN型三极管,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即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水触发电路的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水触发端相接通,电池的负极输入端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接通,复位电路的复位端为电池的正极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电路防水器,其特征在于当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N沟道场效应管和电阻时,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接通,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水触发电路包括第二PNP型三极管,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即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水触发电路的第二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二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第二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水触发端相接通,电池的正极输入端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接通,复位电路的复位端为电池的负极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电路防水器,其特征在于当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反向器、P沟道场效应管和电阻时,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接通,该反相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该反相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接通,该反相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水触发电路包括第二反相器,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即第一反向器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电路的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接通,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端相接通,电池的负极输入端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接通,复位电路的复位端为电池的正极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电路防水器,其特征在于当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反向器、N沟道场效应管和电阻时,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接通,该反相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该反相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接通,该反相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水触发电路包括第二反相器,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即第一反向器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电路的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接通,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端相接通,电池的正极输入端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接通,复位电路的复位端为电池的负极输出端。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电路防水器,其特征在于当双稳态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第二NPN型三极管和电阻时,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的负极输入端相接通,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输入端相接通,水触发电路的水触发端与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通,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复位电路的复位开关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接通。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电路防水器,其特征在于当双稳态电路由逻辑控制电路构成时,逻辑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场效应管的栅极相接通,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相接通,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水触发电路的水触发端相接通。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上的电子电路防水器,其包括基板、场效应管、双稳态电路、水触发电路和复位电路,场效应管、双稳态电路、水触发电路和复位电路装在基板上,场效应管的源极作为电池的输入端,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电池的输出端,双稳态电路的控制端接场效应管的栅极,双稳态电路的触发端接水触发电路,复位电路接场效应管的漏极或双稳态电路的控制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结构简单,电路也简单,成本低,便于实施,不需要对原已经使用的电子产品的电子电路进行改动就可实施,可以不需要对电子产品进行防水密封处理,不影响原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也不影响原电子产品使用者的使用习惯。
文档编号H03K17/94GK2539329SQ0223058
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3日
发明者仉军 申请人:仉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