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具体为一种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音频功率放大器大多带有动态负反馈电路。在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壳体上有信号送出、返回两个插孔,使用时,这两个插孔经连接导线与扬声器或音箱相连接,音频信号经信号送出口到达扬声器并经返回口返回功率放大器内部电路的地端,使功率放大器的音频输出信号经扬声器构成回路,音频信号经扬声器转换成音响。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返回插孔与内部电路的地端之间连接有反馈电阻,动态负反馈电路的反馈采样点与反馈电阻的一端(实际上就是信号返回插孔)相连,反馈电阻为音频放大电路提供动态反馈电压信号。动态负反馈有利于提高音响设备的音质。
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或音箱通常是分体的(有源音箱除外),音频放大器与扬声器或音箱之间的连接导线所产生的阻抗会使扬声器振荡阻尼变差、声音变浑浊,从而影响音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或音箱之间的连接导线使扬声器振荡阻尼变差、声音变浑浊,从而影响音响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改善上述连接导线对音响效果影响的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包含带有音频输出插孔、返回插孔的壳体及带有动态负反馈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壳体上还设有一个反馈输入插孔,动态负反馈电路的反馈采样点与反馈输入插孔相连。与现有的动态负反馈功率放大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态负反馈功率放大器增设了一个反馈输入插孔,并将动态负反馈电路的反馈采样点由原来与信号返回插孔相连改为与增设的反馈输入插孔相连。使用时,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或音箱之间的连接导线由二根变为三根,其中与反馈输入插孔相连的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也与扬声器或音箱的信号输出端相连。这样,通过功率放大器结构的改进,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连接导线容易地实现将动态负反馈电路的采样点前移,可将音频功率放大器信号返回插孔与扬声器或音箱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导线的阻抗电压也反馈给功率放大电路,使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输出(电流)发生变化,以抵消或改善连接导线对扬声器振荡阻尼的影响,从而达到改善音响效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甚至可以省略现有动态负反馈功率放大器中的反馈电阻,反馈电压信号可直接由连接导线的阻抗电压提供。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态负反馈功率放大器可改善音频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或音箱之间的连接导线对音响效果的影响;可使重放音乐时的能量感更强,节奏的跃动感鲜明,声音更加清彻通透,给人以轻快、有速度感的感觉。特别对低音扬声器的控制力更强。
图1为现有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内部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内部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使用时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的面板插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包含带有音频输出插孔A、返回插孔C的壳体1及带有动态负反馈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壳体1上还设有一个反馈输入插孔E,动态负反馈电路的反馈采样点与反馈输入插孔E相连。
图1为现有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图中的电阻R5为所述的反馈电阻,电路中的节点F为动态负反馈电路的反馈采样点。本实用新型就是将该点F改为与增设的反馈输入插孔E相连。
使用时,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或音箱之间的连接导线由二根变为三根。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出插孔A与扬声器Y的输入端B相连,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返回插孔C与扬声器Y的输出端D相连,反馈输入插孔也与扬声器的输出端D相连。
权利要求1.一种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包含带有音频输出插孔(A)、返回插孔(C)的壳体(1)及带有动态负反馈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为壳体(1)上还设有一个反馈输入插孔(E),动态负反馈电路的反馈采样点与反馈输入插孔(E)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动态负反馈音频功率放大器,包含带有音频输出插孔、返回插孔的壳体及带有动态负反馈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壳体上还设有一个反馈输入插孔,动态负反馈电路的反馈采样点与反馈输入插孔相连。与现有的动态负反馈功率放大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态负反馈功率放大器增设了一个反馈输入插孔,并将动态负反馈电路的反馈采样点由原来与信号返回插孔相连改为与增设的反馈输入插孔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态负反馈功率放大器可改善音频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或音箱之间的连接导线对音响效果的影响;可使重放音乐时的能量感更强,节奏的跃动感鲜明,声音更加清彻通透,给人以轻快、有速度感的感觉。特别对低音扬声器的控制力更强。
文档编号H03F1/34GK2720724SQ20042001660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日
发明者郝晋青 申请人:郝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