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4047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振荡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荡电路,尤其适用于半导体芯片上集成化的振荡电路。
背景技术
—般,在携带式电话机或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等信息处理装置中,设有表示实际时刻的时钟电路(Real Time Clock,以下简记为"RTC" )。 RTC不仅作为用于表示时刻的一般钟表使用,例 如,在携带式电话机中,用于信息到达履历的收信时刻记录,在PDA中用于曰 历功能等。
由于要求RTC的基准频率正确,因此,作为用于以基准频率振荡的振荡器, 利用例如晶体振子那样髙精度振子。图1表示以往的RTC用振荡器的构成。如 图l所示,以往的RTC用振荡器由振荡电路IOO,晶体振子IOI,以及二个电容器 102, 103构成,其振荡频率依存于电容器102, 103的容量。
此外,近年来,信息处理装置朝多功能化发展,因而可提供多样化服务。 例如有内藏FM广播的收信功能的设备,内藏MP3再生机的设备,具有对声音信 号进行FM调制进行无线送信的发送器功能的设备等。在这样多功能化的信息 处理装置中,为了得到各功能电路中所需要的不同处理频率,必须产生各种 电路用的不同的基准频率。
于是,信息处理装置的系统制造厂家,除了RTC用振荡器,准备用于产生 欲实际安装的功能电路中所需的基准频率的振荡器,通过装入上述振荡器, 构成信息处理装置。这种场合,作为适合各功能电路的振荡器,利用作为IC芯 片销售的振荡电路不少。图2表示利用IC芯片构成的振荡器的构成例(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3-37438号公报
如图2所示,以往的振荡器由晶体振子lll,连接在晶体振子lll一端和接
地之间的电容器112,连接在晶体振子111另一端和接地之间的电容器113,与 晶体振子111两端并联连接的反转放大器1H及反馈电阻115构成。并且,除晶 体振子111的振荡电路集成在IC芯片116。
在图2所示振荡器中,振荡频率大致依存于由晶体振子lll,电容器112, 113构成的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严格地说,由从晶体振子lll看的包含反转 放大器114等的串联等效电容(所谓负载电容)所决定。通常,信息处理装置的
系统制造厂家为了得到安装在该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电路中所需的处理频 率,利用电容器U2, 113具有所需电容的市面上销售的IC芯片116,将以所需 频率振荡的晶体振子111作为IC芯片116的外加零件连接,构成产生所需基准 频率的振荡器。
图2所示IC芯片116也被利用作为外部输入缓冲电路,接收外部的振荡器 产生的基准信号。例如,通过将图1所示RTC用振荡器与IC芯片116连接,利用 IC芯片116作为外部输入缓冲电路,接收RTC用振荡器产生的基准信号。
图3表示利用IC芯片116作为外部输入缓冲电路场合以往技术构成例。在 该图3中,与图1及图2所示构成要素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符号。 在图3中,连接在RTC用振荡器和IC芯片116之间的是直流成份(DC)截止用的 耦合电容器117。
如上所述,如图2所示构成的IC芯片116既可以与晶体振子111连接,作为 振荡器利用,也可以与外部振荡器连接,作为外部输入缓冲电路利用。
但是,如图3所示,将IC芯片116作为外部输入缓冲电路利用场合,形成为 相对一对晶体振子101,以双重方式连接一对共振用电容器102, 103以及另一 对共振用电容器112, 113,因而使得加于晶体振子101的电容值变化,导致振 荡频率产生紊乱问题。最糟糕场合,可能导致振荡动作停止。此外,还存在必 须设置耦合电容器117作为IC芯片116的外加零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使用 可作为用以产生基准信号的振荡器的一部分,或作为从外部的振荡器所供应
的基准信号的外部输入缓冲电路而利用的IC芯片,构成信息处理装置时,构 成为即使将IC芯片作为外部输入缓冲电路而利用时,也不会使振荡元件的振
荡动作产生紊乱。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使用可作为用以产生基准信号的振荡器的一部 分,或作为从外部的振荡器所供应的基准信号的外部输入缓冲电路而利用的
IC芯片,构成信息处理装置时,构成为即使将IC芯片作为外部输入缓冲电路
而利用时,也不需另外设置耦合电容器作为外加零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电容器连接在振子与接地之间,相对该 电容器连接开关,通过切换控制该开关,可切换电容器是否接地。
在本发明的其他形态中,将开关相对电容器连接,通过对该开关进行切 换控制,可切换为电容器是否接地,或电容器是否串联连接在由放大电路等 所构成的缓冲电路上。
按照上述构成的本发明,通过切换开关,电容器连接在振子与接地之间 时,能使用电容器作为共振用电容器。这样,使得振子与半导体芯片连接,构 成振荡器场合,通过切换控制开关,使得电容器连接在振子与接地之间,如通 常那样,使用电容器作为共振用电容器,能使其产生所希望的振荡频率。
又,按照本发明,可通过切换开关切断电容器与接地之间的连接,并将电 容器串联连接在缓冲电路。由此,在连接外部的振荡器使半导体芯片作为外 部输入缓冲电路构成时,以将电容器串联连接在缓冲电路方式对开关进行切 换控制,由此可使半导体芯片内的电容器不再并联连接于外部的振荡器中所 使用的共振用电容器,可抑制因振子导致的振荡频率紊乱。此外,此时由于可 使半导体芯片内的电容器具有直流成份截止用的耦合电容器的功能,因此,
不须另外设置耦合电容器作为ic芯片的外加零件。


图1表示以往的RTC用振荡器的构成图。 图2表示以往的集成在IC芯片上的振荡电路的构成图。 图3表示以往的RTC用振荡器和IC芯片的连接例。 图4表示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振荡电路的构成例。
图5表示在第一实施形态中使得第一控制信号Ctll为"Hi" 信号Ctl2为"Lo"场合形成的电路。
图6表示在第一实施形态中使得第一控制信号Ctll为"Lo" 信号Ctl2为"Hi"场合形成的电路。
图7表示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振荡电路的构成例。
图8表示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振荡电路的构成例。
图9表示在第三实施形态中使得第一控制信号Ctll为"Hi" 信号Ctl2为"Lo"场合形成的电路。
图10表示在第三实施形态中使得第一控制信号Ctll为"Lo" 信号Ctl2为"Hi"场合形成的电路。
图ll表示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振荡电路的构成例。
图12表示在第四实施形态中选择开关端子a场合形成的电路
图13表示在第四实施形态中选择开关端子b场合形成的电路
图14表示根据第五实施形态的振荡电路的构成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最佳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 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第一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

本发明一实施形态。图4表示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振 荡电路的构成例。在图4中,IO表示IC芯片,例如以CMOS(Complementary Mer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将以下所述各构成要 素集成化在IC芯片10上。 '
PD1, PD2, PD3表示IC芯片10的焊接点或垫(pad)。其中,PD1是连接晶体 振子(没有图示) 一端的第一焊接点,PD2是连接晶体振子另一端的第二焊接 点,PD3是连接微型电子计算机,即微型机(没有图示)的第四焊接点。晶体振 子直接或隔着分频器或倍频器等(没有图示)连接到第一 焊接点PD1及第二焊 接点PD2上。
、第二控制 、第二控制
、第二控制 、第二控制
符号l表示连接在第一焊接点PDl和接地之间的静电电容d的第一电容器, 符号2表示连接在第二焊接点PD2和接地之间的静电电容C2的第二电容器。符 号3表示电阻值为R的反馈电阻,符号4表示反转放大器,这些元件并联连接在 第一焊接点PD1和第二焊接点PD2之间。
SW1表示第一开关,在第一焊接点PD1和接地之间,相对第一电容器l串联 连接。在本实施形态中,第一开关SW1连接在第一电容器l的一端与接地之间。 SW3表示第三开关,连接在第一焊接点PD1与反馈电阻3及反转放大器4的输入 端之间。
SW4表示第四开关,连接在第二焊接点PD2与反馈电阻3及反转放大器4的 输出端之间。SW5表示第五开关,在第一电容器l的一端(相当于第一电容器l 和第一开关SW1之间的节点)和第一 焊接点PD1之间,与第三开关SW3并联连 接。在该第五开关SW5和第一焊接点PD1之间,连接电阻值为R2的电阻5。
符号11表示微型机I/F(接口或界面),从微型机(没有图示)输入控制信 号。符号12表示寄存器,存储从微型机I/F11输入的控制信号。符号13, 14表 示反相器,将存储在寄存器12中的控制信号的逻辑加以反转后输出。第一反 相器13将从寄存器12输出的控制信号的逻辑加以反转,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Ctll。第二反相器14将从第一反相器13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Ctll的逻辑加以 反转,输出与第一控制信号逆相的第二控制信号Ct12。
第一控制信号Ctll及第二控制信号Ctl2是用于控制上述各开关SWl, SW2, SW3, SW4, SW5的信号。第一控制信号Ctll控制第一开关SWl,第三开关SW3及 第四开关SW4的导通/非导通,第二控制信号Ctl2控制第五开关SW5的导通/非 导通。各开关SWl, SW2, SW3, SW4, SW5当输入其控制端子的控制信号为"Hi" 电平时,成为导通,为"Lo"电平时,成为非导通。
在此,为了得到在FM广播收信功能,MP3再生功能或FM发送器功能等的电 路中所需的基准频率,将该电路专用的晶体振子连接于第一焊接点PD1及第 二焊接点PD2时,从微型机(没有图示)将使第一控制信号Ctll成为"Hi"、第 二控制信号Ctl2成为"Lo"那样的控制信号,即"Lo"电平的控制信号传送 到IC芯片IO。接着,从微型机I/F11输入该控制信号,保持于寄存器12。
另一方面,外部输入缓冲电路输入使用RTC用振荡器等的外部的晶体振
子产生的基准频率信号,使用IC芯片10作为该外部输入缓冲电路时,从微型 机(没有图示)将使第一控制信号Ctll成为"Lo"、第二控制信号Ctl2成为"Hi " 那样的控制信号,即"Hi"电平的控制信号传送到IC芯片IO。接着,从微型机 1/Fll输入该控制信号,保持于寄存器12。
图5表示使得第一控制信号Ctll为"Hi"、第二控制信号Ctl2为"Lo" 场合形成的电路。如图5所示,设在IC芯片10外部的专用的晶体振子111的两 端侧,分别连接电容器l, 2,通过使该电容器1, 2成为接地电位,形成共振电 路。此外,在晶体振子111两端并联连接反馈电阻3及反转放大器4,使共振电 路的共振频率进行反馈放大。这样,由晶体振子111,第一电容器l,第二电容 器2,反馈电阻3及反转放大器4形成晶体振荡器。
图6表示使得第一控制信号Ctll为"Lo"、第二控制信号Ctl2为"Hi" 场合形成的电路。如图6所示,在IC芯片10外部设有例如由振荡电路100,晶体 振子IOI,两个电容器102, 103构成的RTC用振荡器,其振荡输出与IC芯片10的 第一焊接点PD1连接。
电阻5及第一电容器1与第一焊接点PD1串联连接,并在其后段并联连接 反馈电阻3及反转放大器4。又,反转放大器4的输出端和接地之间连接第二 电容器2。这样,使得第一控制信号Ctll为"Lo"、第二控制信号Ctl2为"Hi" 场合,第一电容器l起着作为直流成份截止用的耦合电容器的功能,使IC芯片 IO整体形成为DC截止滤波器,其截止频率fe成为下式
f产l/2nd (R!+R》
如上所述,若使得第一控制信号Ctll为"Hi"、第二控制信号Ctl2为"Lo", 则第一电容器1和第二电容器2构成共振电路。此时,晶体振子lll作为电感 成份,第一电容器1及第二电容器2作为电容成份,决定共振频率,因此,振荡 频率依存于第一电容器1及第二电容器2的电容。
另一方面,若使得第一控制信号Ctll为"Lo"、第二控制信号Ctl2为"Hi", 则第一电容器1和第二电容器2并非构成共振电路的一 部分,能抑制晶体振子 101的振荡频率产生紊乱。此外,根据本实施形态,可使第一电容器l串联连接 到RTC用振荡器和反转放大器4之间,因此,第一电容器l起着作为直流成份截 止用的耦合电容器的功能,不须设置DC截止用电容器作为IC芯片10的外加零件。
如上面所详细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形态,使用集成化有包含共振用电
容器l, 2的振荡电路的IC芯片10构成携带式电话机或PDA等信息处理装置场 合,根据使用IC芯片10作为产生基准信号的振荡器的一部分,或使用IC芯片 IO作为从外部的振荡器供给的基准信号的外部输入缓冲电路,切换开关SWI, SW2, SW3, SW4, SW5的导通/非导通,能适当地区分使用IC芯片10。 [第二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

本发明第二实施形态。图7表示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 振荡电路(IC芯片20)的构成例。在图7中,与图4所示符号相同者表示具有相 同功能,重复说明省略。
在第二实施形态中,在第二电容器2和接地之间设置第二开关SW2。 B卩,在 第二焊接点PD2和接地之间串联连接第二电容器2和第二开关SW2。第二开关 SW2由第一控制信号Ctll控制其导通或非导通。
作为与IC芯片20连接的外部的晶体振荡器,包含上述RTC用振荡器,也可 以使用可产生与其不同频率的各种各样的振荡器。例如,在IC芯片20外部的 晶体振荡器产生高频率,将其输入IC芯片20场合,较好的是,将与反转放大器 4的输出侧连接的第二电容器2也分离。在第二实施形态中,通过使得第一控 制信号Ctll为"Lo",能使第二开关SW2成为非导通,切断第二电容器2的连接。 [第三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

本发明第三实施形态。图8表示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 振荡电路(IC芯片30)的构成例。在图8中,与图7所示符号相同者表示具有相 同功能,重复说明省略。
在第三实施形态中,除了图7所示构成之外,进一步设有第六开关SW6 第八开关SW8。第六开关SW6连接在第一电容器1一端和第二电容器2—端之 间。第七开关SW7连接在第一电容器1另一端和第二电容器2另一端之间。第 八开关SW8连接在反转放大器4的输出端和第二电容器2另一端之间。第六开 关SW6和第七开关SW7由第二控制信号Ctl2控制其导通或非导通,第八开关 SW8由第一控制信号Ctll控制其导通或非导通。
图9表示在第三实施形态中使得第一控制信号Ctll为"Hi"、第二控制
信号Ctl2为"Lo"场合形成的电路。该图9所示电路构成与图5所示电路构成 完全相同。
图10表示在第三实施形态中使得第一控制信号Ctll为"Lo"、第二控制 信号Ctl2为"Hi"场合形成的电路。该图10所示电路构成与图6所示电路构 成不同,在电阻5和反转放大器4之间并联连接第一电容器1和第二电容器2。
这种场合,DC截止滤波器的截止频率f。'成为下式
fc, =1/2 it (d+C2) (R'+R2)
与图6的第一实施形态的截止频率f。相比,截止频率f。'变小。因此,根据 第三实施形态,在芯片外部的晶体振荡器产生低频率,将其输入IC芯片30场 合,也不会产生问题,可以正常动作。 [第四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

本发明第四实施形态。图ll表示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 振荡电路(IC芯片40)的构成例。在图11中,与图4所示符号相同者表示具有相 同功能,重复说明省略。
在图ll中,第一电容器1连接在第一焊接点PD1和接地之间。又,相对第一 焊接点PDl,串联连接反馈电阻3及反转放大器4构成的并联电路,第九开关 SW9,缓冲电路41。第九开关SW9的成为分支处的端子与反馈电阻3及反转放大 器4构成的并联电路连接。此外,成为分支处的两个端子之中,端子a与缓冲电 路41及第二电容器2连接,端子b成为开路。
在第二焊接点PD2和第二电容器2及接地之间,连接第十开关SWIO。第十 开关SW10的成为分支处的端子与第二电容器2连接。此外,成为分支处的两个 端子之中,端子a与接地连接,端子b与第二焊接点PD2连接。
从微型机(没有图示)通过第三焊接点PD3向微型机I/F11输入控制信号 Ctl。寄存器12暂时存储从微型机I/Fll输入的控制信号Ctl输出。该控制信 号Ctl是用于将第九开关SW9及第十开关SW10切换为端子a侧或端子b侧中某 个的信号。
在此,为了得到在FM广播收信功能,MP3再生功能或FM发送器功能等的电 路中所需的基准频率,将该电路专用的晶体振子连接于第一焊接点PD1及第 二焊接点PD2时,从微型机(没有图示)将使得第九开关SW9及第十开关SW10切
换为端子a侧那样的控制信号Ctl传送到IC芯片40。接着,从微型机I/F11输入 该控制信号Ctl,保持于寄存器12。
另一方面,使用IC芯片40作为输入使用RTC用振荡器等外部的晶体振子 产生的基准频率信号的外部输入缓冲电路时,从微型机(没有图示)将使得第 九开关SW9及第十开关SW10切换为端子b侧那样的控制信号Ctl传送到IC芯片 40。接着,从微型机I/F11输入该控制信号,保持于寄存器12。
图12表示将使得第九开关SW9及第十开关SW10切换为端子a侧场合形成 的电路。这种场合,通过使得晶体振子与第一焊接点PD1,第二焊接点PD2连接, 能由该晶体振子和IC芯片40构成晶体振荡器。图12场合,对晶体振荡器产生 的基准信号进行缓冲处理的缓冲电路41也可集成化在IC芯片40中。
图13表示将使得第九开关SW9及第十开关SW10切换为端子b侧场合形成 的电路。这种场合,在IC芯片40外部设有例如RTC用振荡器,其振荡输出连接 到IC芯片40的第二焊接点PD2。第二电容器2和缓冲电路41串联连接到第二焊 接点PD2上。这样,将第九开关SW9及第十开关SW10切换为端子b侧场合,第二 电容器2起着作为直流成份截止用的耦合电容器的功能。
上述构成的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IC芯片40在为了提高反馈电阻3的电阻 值IU1过多个晶体管的级联连接构成场合(通过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实现电阻 值Ri场合),非常有用。通过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实现反馈电阻3的电阻值R场合, 晶体管的线性动作范围狭,若例如图6所示构成外部输入缓冲电路,则输入大 信号时,偏压会移位,导致输出波形扭曲。
对此,在第四实施形态中,将IC芯片40构成为振荡器一部分时,利用反馈 电阻3,将IC芯片40构成为外部输入缓冲电路时,如图13所示,利用缓冲电路 41,不利用反馈电阻3。这样,即使为了提高电阻值R,通过晶体管构成反馈电阻 3时,也可避免上述那样的问题。 [第五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

本发明第五实施形态。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形夸中 以CR振荡电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例如科耳皮兹 (Colpitts)振荡电路或其变形的克拉普(Clapp)振荡电路等LC反耦合振荡电 路中。
图14表示根据第五实施形态的振荡电路(IC芯片50)的构成例。图14所示
的第五实施形态表示克拉普振荡电路的构成例。在图14中,克拉普振荡电路 由静电电容为d的第一电容器l,静电电容为C2的第二电容器2,电感为L,的线 圈51,晶体管52,偏压电阻53,定电流源54构成。该构成本身系公知技术。
在第五实施形态中,使得上述克拉普振荡电路相对第一焊接点PD1连接。 相对克拉普振荡电路的输出,连接缓冲电路55。在第一焊接点PD1和第一电容 器l之间连接第十一开关SWll,在第一电容器l,第二电容器2,第十一开关 SW11之间,连接第十二开关SW12。
第十一开关SW11的成为分支处的端子与第一焊接点PD1连接。此外,成为 分支处的两个端子之中,端子a与第一电容器l连接,端子b与第十二开关SW12 的端子b连接。第十二开关SW12的成为分支处的端子与第一电容器1连接。此 外,成为分支处的两个端子之中,端子a与第二电容器2连接,端子b与第十一 开关SWll的端子b连接。
从微型机(没有图示)通过第三焊接点PD3向微型机I/F11输入控制信号 Ctl。寄存器12暂时存储从微型机I/Fll输入的控制信号Ctl输出。该控制信 号Ctl是用于将第十一开关SWll及第十二开关SW12切换为端子a侧或端子b侧 中某个的信号。
在此,为了得到在FM广播收信功能,MP3再生功能或FM发送器功能等的电 路中所需的基准频率,将该电路专用的晶体振子连接于第一焊接点PD1时,从 微型机(没有图示)将使得第十一开关SWll及第十二开关SW12切换为端子a侧 那样的控制信号Ctl传送到IC芯片50。接着,从微型机I/F11输入该控制信号 Ctl,保持于寄存器12。
另一方面,使用IC芯片50作为输入使用RTC用振荡器等外部的晶体振子 产生的基准频率信号的外部输入缓冲电路时,从微型机(没有图示)将使得第 十一开关SWll及第十二开关SW12切换为端子b侧那样的控制信号Ctl传送到 IC芯片50。接着,从微型机I/F11输入该控制信号,保持于寄存器12。
通过将第"1"一开关SWll及第十二开关SW12切换为端子a侧,能构成克拉 普振荡电路及缓冲电路55。另一方面,若将第十一开关SW11及第十二开关 SW12切换为端子b侧,第一电容器l起着作为直流成份截止用的耦合电容器的
功能,在其后段通过晶体管52,连接缓沖电路55。
也可以在线圈51和接地之间设有开关,当将第十一开关SW11及第十二开 关SW12切换为端子b侧时,通过使得该开关成为非导通,将线圈51与电路切 离。
在第五实施形态中,缓冲电路55并不一定须集成化在IC芯片50中。
在上述第一 第五实施形态中,各开关SWl SW12既可以由Nch或Pch的 MOS晶体管构成,也可以由CMOS晶体管构成。
在上述第一 第五实施形态中,表示微型机I/F11,寄存器12及反相器13, 14集成化在IC芯片上的例子,但上述部件也可以构成在IC芯片的外部。
在上述第一 第五实施形态中,说明使用晶体振子作为振子的例子,但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例如陶瓷振子,钽酸锂振子,铷,铯振子等 其他振子。
上述第一 第五实施形态不过是本发明实施时的具体实例,不能据此限 定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也就是说,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技术思想或其主
要特征,可以有各种各样实施形态。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产业上应用可能性。 本发明对集成化在半导体芯片中的振荡电路非常有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振荡电路,集成化于半导体芯片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有位于上述半导体芯片外部的振子的一端的第一焊接点;连接有上述振子的另一端的第二焊接点;与上述第一焊接点和第二焊接点连接的CR振荡电路;用于切换构成上述CR振荡电路的第一电容器是否接地的第一开关。
2. 根据权利要求l记载的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用于切换构成上述CR振荡电路的第二电容器是否接地的第二开关。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切换开关,用于切换为,通过上述第一开关使上述第一电容 器接地,或使上述第一电容器与构成上述CR振荡电路的放大电路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切换开关,用于切换为,通过上述第二开关使上述第一电容器接地,或使上述第二电容器与构成上述CR振荡电路的放大电路连接。
5. —种振荡电路,集成化于半导体芯片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有位于上述半导体芯片外部的振子的一端的第一焊接点; 连接有上述振子的另一端的第二焊接点串联连接在上述第一焊接点和接地之间的第一电容器及第一开关; 连接在上述第二焊接点和上述接地之间的第二电容器; 并联连接在上述第一焊接点和第二焊接点之间的反转放大器及反馈电阻。
6. 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在上述第二焊接点和上述接地之间与上述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的第二开关。
7. 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开关连接在上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和上述接地之间; 本振荡电路进一步包括连接在上述第一焊接点与上述反转放大器及上述反馈电阻的输入端之 间的第三开关连接在上述第二焊接点与上述反转放大器及上述反馈电阻的输出端之 间的第四开关以及在上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与上述第一焊接点之间,与上述第三开关并联 连接的第五开关以第一控制信号使上述第一开关、第三开关及第四开关导通或非导通, 以与上述第一控制信号反相的第二控制信号使上述第五开关导通或非导通。
8. 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上述第二焊接点和上述接地之间,与上述第二电容器串联 连接的第二开关以上述第一控制信号使上述第二开关导通或非导通。
9. 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本振荡电路进一步包括连接在上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与上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之间的第六开关;连接在上述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之间的第 七开关;以及连接在上述反转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上述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之间的第 八开关以上述第二控制信号使上述第六开关及上述第七开关导通或非导通,以 上述第一控制信号使上述第八开关导通或非导通。
10. —种振荡电路,集成化于半导体芯片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有位于上述半导体芯片外部的振子的一端的第一焊接点; 连接有上述振子的另一端的第二焊接点; 与上述第一焊接点和接地之间连接的第一电容器 并联连接在上述第一焊接点和上述第二焊接点之间的反转放大器及反馈电阻; 与上述反转放大器及上述反馈电阻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九开关;连接在上述第九开关和接地之间的第二电容器连接在上述第二电容器及上述第二焊接点及上述接地之间的第十开关与上述第九开关的输出端连接的缓冲电路。
11. 一种振荡电路,集成化于半导体芯片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焊接点,连接有位于上述半导体芯片外部的振子;科耳皮兹振荡电路或克拉普振荡电路,与上述第一焊接点连接;第十一开关,连接在构成上述科耳皮兹振荡电路或克拉普振荡电路的第 一电容器与上述第一焊接点之间第十二开关,连接在构成上述科耳皮兹振荡电路或克拉普振荡电路的上述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与上述第十一开关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振荡电路,将第一开关(SW1)串联连接在第一电容器(1)与接地之间,在连接RTC用振荡器而使IC芯片(10)构成为外部输入缓冲电路时,通过使第一开关(SW1)成为非导通,而使第一电容器(1)及第二电容器(2)不会并联连接于RTC用振荡器的共振用电容器,且第一电容器(1)及第二电容器(2)不会构成振荡器的共振电路的一部分。此外,在连接专用的晶体振荡振子而使IC芯片(10)构成为振荡器一部分时,通过使第一开关(SW1)成为导通,以第一电容器(1)及第二电容器(2)构成共振电路的一部分。
文档编号H03B5/30GK101379694SQ200680053040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0日
发明者宫城弘, 池田毅 申请人:新泻精密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