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3087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大器,具体涉及一种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
背景技术
放大器是具有很高放大倍数的电路单元,在实际电路中,通常结合反馈网络共同组成某种功能模块。由于早期应用于模拟计算机中,用以实现数学运算,故得名“运算放大器”。运放是一个从功能的角度命名的电路单元,可以由分立的器件实现,也可以实现在半导体芯片当中。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运放是以单芯片的形式存在。运放的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当中。而当前存在于业界的放大器对于高放大倍数的放大器,难以完全实现相互对称反相双输出以及以零电平为中点的双输出信号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它能实现高放大倍数对称反相双输出以及以零电平为中点的双输出信号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其包括输入电路、中间放大电路和输出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输入电路包括正向输入接线端、反向输入接线端、第一级差动放大电路及第一整流电路,所述第一级差动放大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Tl)和第二三极管(T2)、以及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三电阻(R3)、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第二电阻(R2)顺次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Tl)和所述第二三级管(T2)的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五电阻(R5)和所述第六电阻(R6)顺次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Tl)和所述第二三级管(T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中间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电路、第二放大电路、调零接线端、第二整流电路、第三整流电路和第四整流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呈对称设置的第三三极管(T3)和第四三极管(T4),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呈对称设置的第五三极管(T5)和第六三极管(T6)、以及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T5)和所述第六三极管(T6)的集电极的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基极直接与所述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直接与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T6)的基极经由第十一电阻(Rll)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T5)的基极经由第十二电阻(R12)与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调零接线端与所述第八电阻(R8)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公共端连接;所述输出驱动电路包括正电压接线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负压接线端、调幅接线端及第四级放大电路,所述第四放大电路包括呈对称设置的第七三极管(T7)和第八三极管(T8 ),所述第七三极管(T7 )的基极经由所述第十一电阻(Rl I)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T8)的基极经由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与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八三极管(Τ8)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七三极管(Τ7)的发射极连接。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中,所述反向输入接线端至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正向输入接线端至所述第二输出端呈对称设置,因而,实现反向对称输出,此外,设有所述调零接线端,而实现以零电平为中点的双输出信号功能,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它能实现高放大倍数对称反相双输出以及以零电平为中点的双输出信号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的结构图。附图标号说明输入电路100中间放大电路200输出驱动电路300正向输入接线端I反向输入接线端2调零接线端3正电压接线端4第一输出端5第二输出端6负压接线端7调幅接线端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它能实现高放大倍数对称反相双输出以及以零电平为中点的双输出信号功能。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其包括输入电路100、中间放大电路200和输出驱动电路300。请参阅图1,所述输入电路100包括正向输入接线端1、反向输入接线端2、第一级差动放大电路(未标号)及第一整流电路(未标号),所述第一级差动放大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Tl和第二三极管Τ2、以及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三电阻R3、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第二电阻R2顺次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Tl和所述第二三级管Τ2的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五电阻R5和所述第六电阻R6顺次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Tl和所述第二三级管Τ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包括第九三极管T9和第七电阻R7,所述第九三极管T9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九三极管T9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0028]请参阅图1,所述中间放大电路200包括第一放大电路(未标号)、第二放大电路(未标号)、调零接线端3、第二整流电路(未标号)、第三整流电路(未标号)和第四整流电路(未标号),其中,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呈对称设置的第三三极管T3和第四三极管T4,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呈对称设置的第五三极管T5和第六三极管T6、以及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T5和所述第六三极管T6的集电极的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基极直接与所述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直接与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T6的基极经由第十一电阻Rll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T5的基极经由第十二电阻R12与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调零接线端3与所述第八电阻R8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电路包括第十三极管TlO和第十电阻R10,所述第十三极管TlO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八电阻R8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TlO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电阻RlO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TlO的基极与所述第九三极管T9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整流电路包括第十一三极管Tll和第十三电阻R13,所述第十一三极管Tll的集电极经由所述第十一电阻Rll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十一三极管Tll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十一三极管Tll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三极管TlO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整流电路包括第十二三极管T12和第十四电阻R14,所述第十二三极管T12的集电极经由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与所述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T1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T12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一三极管Tll的基极连接。请参阅图1,所述输出驱动电路300包括正电压接线端4、第一输出端5、第二输出端6、负压接线端7、调幅接线端8及第四级放大电路(未标号),所述第四放大电路包括呈对称设置的第七三极管T7和第八三极管T8,所述第七三极管T7的基极经由所述第十一电阻Rll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T8的基极经由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与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5与所述第八三极管T8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6与所述第七三极管T7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整流电路包括第十三三极管T13和第十五电阻R15,所述第十三三极管T13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三极管T7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三三极管T13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三极管T13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二三极管T1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整流电路包括第十四三极管T14和第十六电阻R16,所述第十四三极管T14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八三极管T8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四三极管T14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三极管T14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三三极管T13的基极连接,所述调幅接线端8借由第十七电阻R17和第十八电阻R18分别与所述第十三三极管T13和所述第十四三极管T14的发射极连接。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中,所述反向输入接线端2至所述第一输出端5和所述正向输入接线端I至所述第二输出端6呈对称设置,因而,实现反向对称输出,此外,设有所述调零接线端3,而实现以零电平为中点的双输出信号功能,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它能实现高放大倍数对称反相双输出以及以零电平为中点的双输出信号功能。[003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其包括输入电路、中间放大电路和输出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输入电路包括正向输入接线端、反向输入接线端、第一级差动放大电路及第一整流电路,所述第一级差动放大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Tl)和第二三极管(T2)、以及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l)、所述第三电阻(R3 )、所述第四电阻(R4 )和所述第二电阻(R2 )顺次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Tl)和所述第二三级管(T2)的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五电阻(R5)和所述第六电阻(R6)顺次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Tl)和所述第二三级管(T2)的集电极之间; 所述中间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电路、第二放大电路、调零接线端、第二整流电路、第三整流电路和第四整流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呈对称设置的第三三极管(T3)和第四三极管(T4),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呈对称设置的第五三极管(T5)和第六三极管(T6)、以及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T5)和所述第六三极管(T6)的集电极的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基极直接与所述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直接与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T6)的基极经由第十一电阻(Rll)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T5)的基极经由第十二电阻(R12)与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调零接线端与所述第八电阻(R8)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输出驱动电路包括正电压接线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负压接线端、调幅接线端及第四级放大电路,所述第四放大电路包括呈对称设置的第七三极管(T7 )和第八三极管(T8),所述第七三极管(T7)的基极经由所述第十一电阻(Rll)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T8)的基极经由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与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八三极管(T8)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七三极管( T7)的发射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中,所述反向输入接线端至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正向输入接线端至所述第二输出端呈对称设置,因而,实现反向对称输出,此外,设有所述调零接线端,而实现以零电平为中点的双输出信号功能,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零输出大动态宽带放大器电路,它能实现高放大倍数对称反相双输出以及以零电平为中点的双输出信号功能。
文档编号H03F1/42GK203086410SQ20132006654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
发明者朱松君 申请人:长沙韶光半导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