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外壳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驱动外壳的压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驱动外壳被广泛地运用。而其中的驱动外壳压线结构更是被频繁地应用。目前的驱动外壳压线结构,大多采用单一压线方式,单纯靠外壳物理压迫或者内部绕线做迷宫墙方式压线,以达到导线拉力要求,但由于部分驱动外壳导线需要达到美标拉力要求,要求比较严苛,仅靠单一压线方式比较难以达到预计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驱动外壳压线结构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驱动外壳压线方式单一且难以达到美标拉力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驱动外壳压线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导线在通过驱动外壳结构压线后拉力难以达到美标拉力要求的情况,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动外壳压线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均设有凹腔,所述外壳前端的上、下壳结合处设有开口,所述下壳靠近开口一端设有压线槽,上壳内表面与所述压线槽对应处设有用于固定导线的压线板,所述压线板的下部延伸于压线槽内,上述压线槽远离开口一端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下端设有定位口。导线通过开口进入驱动外壳,通过压线板将导线固定在压线槽中,然后通过定位板的定位口,使导线固定在驱动外壳中,使导线满足美标拉力要求,且不会发生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压线板呈楔形,所述压线板远离上壳的一端呈圆弧形。压线板呈锲形,靠近压线槽的一端宽度小,能够配合压线槽固定导线,远离压线槽的一端宽度大,能够保证压线板整体强度,避免在使用时发生弯折或断裂,压线板远离上壳一端呈圆弧形能防止压线板端部对导线造成磨损,避免导线被破坏。
作为优选,所述压线板的下端部到压线槽底的距离小于所压导线的厚度,所述压线槽的宽度为两根导线的厚度加上压线板的厚度。使压线板能够对所压导线造成一定量的挤压,使导线固定在压线槽中不易发生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压线槽包括中部和两端部,所述压线槽中部呈长条状,所述压线槽两端部呈圆弧状。压线槽两端呈圆弧状用于定位驱动外壳的固定柱,中部长条状用于固定导线,且能防止导线左右滑动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靠近开口一端的上端设有弧面。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的弧面上靠近上壳两侧面各设有一螺柱管,所述下壳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固定柱,所述螺柱管和固定柱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压线槽的两端部。上壳和下壳通过螺栓连接螺柱管和固定柱,使上壳和下壳紧密连接,结构稳固。
作为优选,下壳的厚度大于上壳的厚度。外壳靠近开口一端的底面设有u形缺口,u形缺口位于下壳的外部,外壳两侧面的上端均设有若干个垂直于进线方向的散热槽。下壳厚度大,能提供较大的强度,u形缺口用于固定外壳整体。
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驱动外壳压线结构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驱动外壳压线方式单一且难以达到美标拉力要求的问题,具有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和结构简单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图。
图中:1、外壳2、开口3、压线槽4、压线板5、定位板6、定位口7、螺柱管8、u形缺口9、散热槽10、上壳11、下壳12、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驱动外壳压线结构,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包括上壳10和下壳11,上壳10和下壳11均设有凹腔,所述外壳前端的上、下壳结合处设有开口,所述下壳11靠近开口2一端设有压线槽3,所述压线槽3包括中部和两端部,所述压线槽3中部呈长条状,所述压线槽3两端部呈圆弧状。上壳10内表面与所述压线槽3对应处设有用于固定导线的压线板4,所述压线板4呈楔形,所述压线4远离上壳10的一端呈圆弧形。所述压线板4的下部延伸于压线槽3内,所述压线板4的下端部到压线槽3底的距离小于所压导线的厚度,所述压线槽3的宽度为两根导线的厚度加上压线板4的厚度。上述压线槽3远离开口一端设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的下端设有定位口6。所述上壳10靠近开口一端的上端设有弧面。所述上壳10的弧面靠近上壳两侧面各设有一螺柱管7,所述下壳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固定柱12,所述螺柱管7和固定柱12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固定柱12位于所述压线槽3的两端部。下壳11的厚度大于上壳10的厚度。外壳靠近开口2一端的底面设有u形缺口8,u形缺口8位于下壳11的外部,外壳两侧面的上端均设有若干个垂直于进线方向的散热槽9。
1.一种驱动外壳压线结构,包括外壳(1),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包括上壳(10)和下壳(11),上壳和下壳均设有凹腔,所述外壳前端的上、下壳结合处设有开口(2),所述下壳靠近开口一端设有压线槽(3),上壳内表面与所述压线槽对应处设有用于固定导线的压线板(4),所述压线板的下部延伸于压线槽内,上述压线槽远离开口一端设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的下端设有定位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外壳压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压线板呈楔形,所述压线板远离上壳的一端呈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外壳压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压线板的下端部到压线槽底的距离小于所压导线的厚度,所述压线槽的宽度为两根导线的厚度加上压线板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外壳压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压线槽包括中部和两端部,所述压线槽中部呈长条状,所述压线槽两端部呈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外壳压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壳靠近开口一端的上端设有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外壳压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壳的弧面上靠近上壳两侧面各设有一螺柱管(7),所述下壳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固定柱(12),所述螺柱管和固定柱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压线槽的两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外壳压线结构,其特征是,下壳的厚度大于上壳的厚度,外壳靠近开口一端的底面设有u形缺口(8),u形缺口位于下壳的外部,外壳两侧面的上端均设有若干个垂直于进线方向的散热槽(9)。